聚热点 juredian

清宫历史浅谈:康熙的孝顺之道

康熙是清朝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除鳌拜、平三藩、收复台湾、亲征葛尔丹、保卫雅克萨,捍卫了国家领土的完整,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局面,被后世学者尊为“千古一帝”。而为世人所赞美的除了雄才大略,还有他的孝道。

康熙画像

康熙的童年十分不幸,从小就与自己的父母相聚无多,在7岁那年,双亲相继去世,幸好她的祖母孝庄一直精心培养他、教育他,给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培养了康熙良好的品质作风和治国安邦的才能。因此,康熙与孝庄皇后之间的感情至为深厚,康熙待祖母至诚至孝。平时无论多忙,每天必会向祖母请安,有时甚至一天会去看望两三次,逢年过节以及祖母的寿诞,康熙必定大摆宴席,请祖母驾临,自己则会恭恭敬敬的在一旁伺候着,即使是巡游在外,康熙也是每隔三日就要向祖母请安,各地上贡的水果、野味等特产一律快马加鞭送往宫中让祖母先品尝。

孝庄晚年患有严重的皮肤病,所以经常要去温泉洗浴疗养,10年内去了6次,每一次康熙都亲自陪同,时间最长的一次是在遵化温泉呆了73天,即使是在平叛战乱期间,也一直常伴左右,把孝庄照顾的无微不至。有一次去宣化赤城温泉洗浴,因为途中山岭险峻,道路崎岖,康熙担心祖母安全便下马扶着孝庄的车辇,一路步行,孝庄心疼孙儿,几次对他说:“你这样走路会很辛苦的,还是上马吧”。康熙执意不肯,一直跟随到比较平坦的道路才重新上马。在休息的时候,康熙先陪着孝庄吃饭,一切安排妥当后才返回自己的行宫吃饭,之后他不顾一天的舟车劳累,骑着马视察祖母要经过的道路,确保祖母在路上的安全。每次孝庄要上下车辇时,他都会亲自去扶。整个行程,康熙对祖母表现出来的孝敬,是人们难以想象的。

孝庄自幼信奉喇嘛教,她的最大的愿望便是去五台山菩萨顶礼佛。康熙为了满足祖母的愿望自己先率领皇太子胤礽前往五台山住了四天,朝拜神佛,修缮五台山庙宇,并为寺院亲笔撰写碑文。返京后即刻令工部修整京城到五台山的道路,为孝庄的五台山之行做好充足准备。由于山路险峻,马车非常不稳,康熙便让人准备了八人抬的暖轿,但孝庄生性仁慈,担心抬轿子的人会步履艰难,因此决意要坐马车上山,但走了一段路程后身体不适,想改坐暖轿。康熙便扶她去坐暖轿,孝庄惊讶的说到:“我上山的时候已换乘了马车,哪里有暖轿?”康熙回答说暖轿就在车后,孝庄十分惊喜,称赞道:“车轿这么小的事情你都记在心上,你的孝顺真是让我感动”。一个皇帝能有这样的心思,真可谓前无古人也。

随着孝庄年事不断增高,康熙也无时无刻都在关注自己祖母的健康状况。只要孝庄稍微犯点小病,康熙都会非常紧张,一旦病愈,他便会如释重负,欣喜若狂。有一次他接到孝庄病发的奏报,便星夜兼程回宫,直奔慈宁宫守候在祖母病榻前,“衣不解带,废寝忘食”,为祖母“遍检方书,亲调药饵”,孝庄入睡时,他席地而坐,在一旁候着。只要一听到祖母声息,便立刻到榻前。孝庄的病情越来越严重,为了挽救祖母的生命康熙断然采取了一项前所未有的措施,十二月初一凌晨,寒风刺骨,康熙率领王公大臣从乾清宫出发,步行前往天坛祭拜,甚至三十四岁的他在祭文中乞求上苍以减少自己寿命为交换,尽可能的延长自己祖母的生命,足见他对祖母的感情之深,从古至今也没有一个皇帝愿意这样做。尽管康熙如此虔诚,但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在康熙二十六年,孝庄与世长辞,康熙痛不欲生,昼夜嚎哭不止,以至于吐血昏迷。发丧中,康熙“割断轿绳”,坚持步行,途中每次更换抬棺的杠夫时,“必跪地痛哭”。他执意要为祖母守丧27个月,后经百官再三劝奏才改为27日,而且康熙还割断了自己的辫子为祖母守丧。足见康熙的孝敬之心,“超越千古”。

当时的法国传教士白晋在写给法王路易十四的信中这样写道:“像康熙皇帝那样最出色的孝道,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空前的。”《康熙起居注》也有这样一段记载:“我皇上至德至孝,奉事太皇太后三十余年,极四海九洲之养,尽一日三朝之礼,无一时不尽敬,无一事不竭诚,居则视膳于寝门,出则亲扶于雕辇,皇上天性纯孝,诚自古帝王之未有也。”这其实就是康熙孝顺的真实写照。

在中国的古代尊崇“百善孝为先”,孝的意义不仅在于维持家庭的和睦,确立个人良好的道德修养,同时孝的延伸,体现于社会风化、国家政治中。康熙皇帝对祖母的孝心既是出自对其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另一方面也基于统治需要,旨在给儿孙、臣民树立榜样,希望他们能像自己对待长辈那样对待自己、忠于朝廷。康熙还将儒家敬老的思想发扬光大,经常举办“千叟宴”,无论官民凡年过花甲者均可参加,以倡敬老,表率臣民。孙儿乾隆帝也效仿举办了“千叟宴”。中国历史上之所以出现“康乾盛世”,与康熙帝奉行孝道,实行孝治不无关系。

搜索建议:清宫历史浅谈:康熙的孝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