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河北·正定】6.30-7.2 | 跟随梁思成先生《正定调查纪略》的脚步

守护国保 / 传承文化

▲1933年 梁思成测绘正定隆兴寺时在转轮藏殿檐下

1933年4月,时任中国首个研究传统营造学的民间团体——中国营造学社法式部主任的梁思成先生,首次来到正定。完成考察后他在《正定调查纪略》中如此写道:

正定古建筑调查纪略

绪言

今春四月正定之游,虽在兵荒马乱之中,时间匆匆,但收获却意外的圆满。

除隆兴寺及四塔之外,更有阳和楼及县文庙两处重要的发现,计摄影或测量的建筑物十八处,详细测量者六处,略测者五处,其余则只摄影而已。

归来整理,觉得材料太多,非时半载不办,而且篇幅过大,非汇刊所能容,所以先作《纪略》,作为初步报告,所以称《纪略》者,因记而不考故曰“纪”,纪而不详故曰“略”。至于详细报告,则将俟诸日后,作《中国营造学社专刊》第五、六两集出版。

思成 志

二十二年八月

正定 隆兴寺转轮藏殿平面、断面图 梁思成绘制

梁先生在兵荒马乱中与绘图生莫宗江前来正定调查古建筑,原计划工作两周,但因滦东形势突然吃紧,遂缩短为一周。梁思成正定调査纪略》的开头这样写道:“今春四月正定之游,虽在兵荒马乱之中,时间匆匆,但收获却意外的圆满。”

▲1933年11月 林徽因在正定开元寺钟楼梁架上测绘

七天的考察,梁思成完成了《正定考察纪略》,发表于1933年《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四卷第二期。是什么让梁思成先生如此的开心?我们跟随梁先生的脚步,去正定看一看!

正定 隆兴寺外观 梁思成

1

行程亮点

梁思成先生曾三次到访正定,距1963年3月第三次考察正定距今已过去了60年,让我们跟随梁思成先生《正定调查纪略》的脚步,由从事正定文保工作多年的张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古建筑知识!

一条路线,看千年古建。从开元寺、隆兴寺,看唐、宋早期木构建筑形制。从唐、宋、金塔,看中国古塔发展。看隆兴寺壁画,访正定大菩萨,领略佛教艺术魅力。

2

文化讲师

张永波

古建筑、佛教造像研究者

从事正定文保工作、古代文物建筑、佛教造像壁画艺术研究和相关讲解培训,在《文物春秋》《文物建筑》《中华遗产》《华夏地理》《河北画报》等期刊发表专业论文十多篇。2015年受中国国家文物局文物交流中心和台湾佛光山邀请参加“以法相会——山西宝宁寺、河北毗卢寺明清水陆画展暨国际学术研讨会”。

4

行程详情

D1

6月30日  星期五

正定指定酒店集合

D2

7月1日  星期六

隆兴寺(国1/宋)、天宁寺凌霄塔(国3/唐-宋)、开元寺钟楼和须弥塔(国3/唐)、临济寺澄灵塔(国5/金)、广惠寺华塔(国1/宋)、正定城墙夜游(国7/明)

D3

7月2日  星期日

毗卢寺(国4/明)、河北省博物馆(北朝壁画、曲阳石雕)

17:00 送达石家庄站

5

活动报名

2480 元/位

识别二维码报名

费用包含:

讲师:文化讲师全程深度讲解

服务:全程领队贴心服务

门票:行程内所有景点门票

交通:全程舒适空调大巴

住宿:两晚三至四星标准酒店

餐食:两顿自助早餐、三顿正餐

设备:无线讲解器

保险:旅行意外险

费用不含:

往返大交通费用

未提及的其他费用

报名后有事退出怎么办?

1.集合日前3天及以上取消,可退实际未产生费用(有可能包含门票、餐费、住宿等);

2.集合日前3天以内,所有费用将无法退款。

6

行前预习

隆兴寺(国1)

隆兴寺主体建筑大悲阁局部及西侧配殿集庆阁

照片来源:1918-1924常盘大定、关野贞版

隆兴寺内现存最古老的文物是隋代的龙藏寺碑,根据碑文,586年(隋文帝开皇六年)在此地建龙藏寺。唐代改名龙兴寺。宋太祖赵匡胤敕令在寺内铸造铜佛,并盖大悲阁。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改龙兴寺为隆兴寺。

摩尼殿

1933年中国营造社调查测绘北宋皇祐(1052年)建筑摩尼殿

照片来源:1933-1935中国营造学社版

摩尼殿从空中看是十字形,主殿面阔七间,进深七间,是一个正方形的建筑结构。 四面都有从主殿伸出来的抱厦。正门南面这个抱厦稍宽,是三间,其他东西北都是一间。各檐均为歇山顶。这种四面抱厦的建筑被梁思成认为是 “罕见珍例”的建筑孤例:

“这种的布局,我们平时除去北平故宫紫禁城角楼外,只有在宋画见过,那种画意的潇洒,古劲的庄严,的确令人起一种不可言喻的感觉。尤其是在立体布局的观点上,这摩尼殿重叠雄伟,可以算是艺臻极品,而在中国建筑物里也是别开生面”

大殿内槽背壁有一整壁彩绘悬山塑罗汉天神瑞兽等, 中间是一尊水月观音塑像。

转轮藏阁

1933年 营造学社拍摄的转轮藏阁

北宋时期的建筑,高二层,面阔3间,进深3间,歇山顶。 转轮藏殿是北宋楼阁式建筑,殿内的宋代转轮藏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转轮藏。

转轮藏阁内置放一直径七米的八角形木制转轮藏,上层罩金装木雕佛三尊。设计者充分利用力学杠杆原理,一人就能转动重达几吨重的转轮。

关野贞拍摄的转轮藏

据说六七十年代还可登上二层、转动转轮,现在登楼和转轮都早已不可能。从日本学者关野贞在20世纪初考察隆兴寺所拍下的照片可以看出,当时转轮藏的保存还是相对完好,而10年后,梁思成先生考察隆兴寺时,转轮藏柱子的缠龙勾栏等等都已经不在,木结构本身倒是因此可以一览无余。由于这个结构完全符合营造法式,梁先生当年看到这个转轮藏的时候非常开心。

大悲阁

大悲阁是1997年重修的, 铜像还是当初宋太祖铸的铜佛,河北有俗语:沧州的狮子定州的塔,正定的菩萨赵州的桥。正定的菩萨就是这座大铜佛。大佛高19.2米,立于2.2米高的石台上, 是中国现存最高的铜铸观音。周身有42臂称千手千眼观音。可惜两侧铜手臂已毁,现改为木制,仅前胸两臂为原铸。

毗卢殿

毗卢殿原是正定八大寺院之一崇因寺的主殿。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年的历史。1959年因寺院残破,为便于保护将其迁建于隆兴寺内。大殿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五间,重檐歇山顶。上面悬挂的“毗卢佛殿”匾额为乾隆皇帝所书。 殿内的毗卢佛堪称国宝,毗卢佛设计独特,精美绝伦,为明万历皇帝朱翊钧为其生母慈圣皇太后祝寿所御制的。

这尊毗卢佛全部为青铜铸造,高6.72米,由三层坐式毗卢佛和三层圆鼓形莲座层置而成。三层莲座的千叶莲瓣上均铸有一坐式小佛,表情、手印富于变化,整尊造像上共计大小佛像1072尊。 这尊皇家御制的毗卢佛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铜铸工艺,据有极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堪称海内孤例。

隋代龙藏寺碑

隋立国只有短短的37年,其书法遗存的数量无法与晋唐、宋元相比,但隋代书作在书法史的地位却不可小觑。南北朝文化艺术风格差异较大,北方粗犷长于碑板,南方妍丽长于尺牍, 隋代短暂的大一统使得书法发展南北交融,尤其是业已成熟并沿用至今的楷书,得到了空前的优化。

其中最著名者便是《龙藏寺碑》,此碑用笔沉挚有力,刚柔相济,结体严谨安雅,方整有致。正平冲和处似虞世南,婉丽遒媚处似褚遂良。初唐诸家大多从此萌芽,其中受其影响最大的应是褚遂良。 可以说《龙藏寺碑》是集北碑之众长,开初唐一代书风的“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梯。清代书法理论家康有为曾评价:“隋碑渐失古意,体多闿爽,绝少虚和高穆之风,一线之延,惟有《龙藏》。”

天宁寺凌霄塔(国3)

正定四塔之一,位于原天宁寺内,塔身粗壮,塔体巨大,形状如楼阁。凌霄塔因巍峨高崇而得名。又因塔身有多处木结构,故俗称木塔。始建于唐成通年间(860-874),历代均有修葺,现存为宋、金时的建筑。

凌霄塔通体砖木结构,为9层楼阁式塔,高41米,平面呈八角形,矗立在八角形台基上。宋代在唐塔残址上重建其塔身1层至4层,为全砖结构,4层以上则为金代重建,为砖木结构。凌霄塔每层正面各辟拱形洞门或直棂窗、4层到9层的半拱、飞檐皆为木制。凌霄塔从第5层开始,各层高度逐层收缩。凌霄塔的最大特点是在塔身第4层中心部位竖立一根直达塔顶的木质通天柱,并依层位做放射状。八根扒梁与外檐相连,塔刹原本是铁铸,9层相轮呈枣核状。像凌霄塔这样的结构在国内现存仅此一例。

开元寺(国3)

中国现存有三座半唐构,佛光寺、南禅寺、广仁王庙这三座都在山西。 那剩下的半座就是开元寺的钟楼,它的下半部分的梁架结构是唐代留存下来的。

1989年钟楼进行大修,上层原有的清代结构被拆除,代以今天所设想的唐代风格。 重点还是看钟楼下半部的梁架结构以及柱础,毕竟是残存不多的唐代遗存。

开元寺钟楼旁边的须弥塔又称砖塔、方塔,正定四塔之一。九级密檐式塔的外形很有些唐塔比如大雁塔的感觉。此塔初建于唐贞观十年,后代屡经毁建。梁思成先生说“就形制讲来,是正定四塔中之最古者。而实在的年纪怕是四塔中之最稚者。”

开元寺另外一处可观的是一个巨碑。碑座出土于2000年6月,赑屃长8.4米,残宽3.2米,高2.6米,残重达107吨。这件大赑屃出土于正定府前街的建筑工地上,不久被移置开元寺内。与赑屃同时出土的还有若干块残碑及碑帽,据正定县文物部门推算,碑身找到了约三分之一,碑首找到了约二分之一,其余残块可能压在附近住宅之下,暂时无法发掘。 根据推算巨碑高度(连碑座)达14到15米,宽度在3.6米之内,厚度也有将近1米。假如保存齐全,这将是全国最大的一块石碑。

临济寺澄灵塔(国5)

正定四塔之一, 位于临济寺,因其砖色青灰,俗称青塔。临济寺初创于东魏兴和二年(540),原称临济院。唐大中八年(854),义玄禅师驻锡本院,设“三玄”、“三要”、“四料简”等神法接化徒众,以机锋峭峻著称当世,遂成临济宗。 唐懿宗咸通八年(867),义玄圆寂,其弟子建塔藏其衣钵。赐名澄灵塔。

临济寺澄灵塔为八角九层密格式实心砖塔, 高30.47米。坐落于宽阔的八边形台基上。塔下设须弥座。其上以仿木构砖雕斗拱承托平坐栏杆,再上以砖砌三层仰莲承托塔身。塔身四正面设拱形假门。 南面假门上端横嵌石额, 额上铁刻“唐临济慧照澄灵塔”。 该塔塔刹由蕉叶、莲瓣、覆钵,相轮、圆光、仰月宝珠等组成。

 广慧寺华塔(国1)

正定四塔之一,《正定县志》上说古寺始建于唐贞元年间(785-804)。目前只剩下一座形制独特的古塔。塔高33米,经常被当做正定的象征。想来是因为这样的塔非常少见。塔身上半部分装饰满了各种繁复的花饰,看上去好像巨大的花束。这样的建筑式样让梁思成也十分惊奇,1933年考察完正定古建筑群后,在他的《正定调查纪略》中描述道:

“若由形制上看来,这华塔也许是海内孤例。其平面及外表都是一样的奇特……斗拱配置奇特,每面有一朵主要的补间铺作在正中,两旁另加两杂次要的补间铺作,都是很少见的做法……斗拱是出两跳偷心造,当心间用补间铺作一朵。其最奇特处在两相接面阑额之安置,不是同高,而上下相错,也是极少见的做法。”

关于华塔的始建年代则各种说法不一。最有影响的说法是华塔建于金大定年间。1961年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评定的时候也使用了这一说法。目前也有说法认为广惠寺塔本应是一座楼阁式塔,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四年之前,后毁坏,残留一、二层及塔心柱,花棒部分为金代在原塔塔心柱基础上所改。不管哪种说法,最晚这也是一座金塔,而且其形制堪称独一无二,值得一看。

毗卢寺(国4)

毗卢寺,别名毗卢禅寺, 始建于唐天宝年间(742-755),后经宋、金、元、明、清朝修缮,其中明弘治八年至明嘉靖十四年(1495-1535)进行了大规模重修, 因寺内主殿供奉毗卢遮那佛而得名。 

毗卢寺坐北朝南,从南到北依次为山门、释迦殿、钟楼、鼓楼、毗卢殿等建筑,其中释迦殿和毗卢殿为明代遗存建筑。 毗卢殿和释迦殿内保存200余平方米明代壁画,毗卢殿内为少有的儒释道三教合一水陆画,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壁画”之一。

释迦殿四壁均绘制壁画, 面积83平方米,南墙东壁、东墙壁、北墙东壁为佛本生故事壁画。 毗卢殿殿身和前抱厦均绘有壁画, 但绘制时期不同,殿身为明中叶前绘制,前抱厦两侧为明晚期绘制,壁画总面积有122平方米。

河北省博物馆(北朝壁画、曲阳石雕)

今人谈壁画,言者必称汉唐。 殊不知北朝壁画的艺术水平并不在汉唐之下,只不过被历史长久地湮没了。 上世纪50年代以来, 河北省境内陆续发现了一批北朝墓葬,其中东魏茹茹公主墓、元祜墓,北齐高洋墓、高润墓、高孝绪墓,均有壁画出土。 这些壁画,胡汉交融,奇幻瑰丽,惊世骇俗,独具异彩,上承大汉遗风,下开盛唐先声,用线自由飞动,挥酒自如,有满壁风动之感,展现了北朝绘画艺术的巨大成就。

曲阳是中国石雕艺术之乡,白石雕刻尤为著名。 从西汉开始,曲阳人开采当地白石,走上雕刻之路,世间所称汉白玉即源于此。 河北省满城县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汉白玉石俑,是目前所见最早的曲阳石雕。 北朝时期,曲阳成为北方佛教造像中心。北魏晚期开始大量出现白石佛教造像,至东魏北齐,又普遍运用了镂雕、描金彩绘、圆雕大像等技法,艺术水平达于高峰。 隋唐时期,曲阳石雕趋于纯熟自然,人物形象或挺拔刚健、或婀娜多姿,雍容华贵,别开生面。 五代王处直墓出土的伎乐图女伶丰腴饱满,浮雕门神威武雄壮,气韵逼人,不逊盛唐, 世所仅见。 元代,代表曲阳石雕最高水平的杨琼主持了元大都建设,石雕艺术在建筑领域大放异彩,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影响及于以后各代。 明清两代,京城的宫殿、亭台、牌楼、庙宇、桥梁等建筑中,曲阳石雕无处不在,遗存至今。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更多线路详情点击查看👇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正定  正定词条  梁思成  梁思成词条  纪略  纪略词条  河北  河北词条  跟随  跟随词条  
热评

 新学期开学的作文

新学期开学的作文300字(精选4篇)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