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是有区别的。
以新中国的十大元帅以及十大将领为例,就可以看到差别。
1955年2月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中规定:对创建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或领导战役军团作战、立有卓越功勋的高级将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解放军的创建人,是军团级的高级将领,还要立有卓越功勋。
比如元帅必须是中国工农红军的创建者,是重要武装起义的领导者或者参加者,比如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秋收起义、黄麻起义等等。
另外,还必须是主要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或者领导者,是中央军委的主要领导者,是抗日战争的主要领导人。起码得是八路军的副师长或者新四军的副军长。
解放战争各大野战军的司令级领导人。
所以这十大元帅都符合这个条件: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其实还有一些人也符合,但都没有评。
比如元帅最开始入围的有三人: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
周恩来当然是可以评元帅的,甚至评元帅的话,可能仅在朱德之下,是第二元帅,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者之一,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 南昌起义的总指挥。也是中国工农红军的总政委。尤其是军队的政治工作,周恩来可以说是鼻祖之一。
中国革命武装的早期雏形-孙中山大总统府铁甲车队,周恩来就是组织者之一,这个队伍就是后面北伐军主力叶挺独立团。周恩来还领导过多次的工人运动。上了井冈山,也是军事领导小组的成员。
以这样的经历,当然是元帅人选。其实在特殊的一段时间里,周恩来是以一位将军的身份进行工作,这就是解放战争刚开始时,周恩来在上海进行统战工作。蒋介石发动内战后,不让周恩来在上海设办事处。那好,不设就不设,我们搞一个公馆。
就是大家熟知的周公馆。而这个周公馆的英文解释是:周恩来将军官邸。
这是跟外国人进行沟通时的名片,外国人报道周恩来的讲话,通常也会注明,这是周将军说的。
第二位是刘少奇。大家的印象,刘少奇是搞工人运动的,好像军事参与不多,这其实是介绍的不多。刘少奇的军事也是很厉害的。抗战时期,华北的工作就是刘少奇在领导。八路军在华北的壮大十分显著,从四万人发展到十五万人。
后面,刘少奇又去了南方,主持新四军的工作,使皖南之变后的新四军重新恢复战斗力。
可以说,刘少奇也绝对是元帅人选,排名应该也相当高,至少在林彪之前。
第三位是邓小平,张震回忆邓小平说:“小平同志特别聪明,他从来没上过军事院校,但是却能指挥千军万马。”
邓小平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者之一,发动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创建第七军跟第八军。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淮海战役指挥两大野战军等等,一直是重要的军事领导者。
这三位都是原本要评元帅的,但当时划了一条线,就是已经离开军队,从事政府工作的就不要评元帅了。所以三位最终都没有评元帅。
另二位的原因就比较特殊了。
一是粟裕,粟裕是评了大将。以他的战功,当然评元帅是没什么疑问的,毕竟他在解放战争中的功绩跟林彪并行,但是评元帅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比如粟裕当时的职务是总参谋长,总参的位置跟苏联的总参位置是不同的,职位上可能比直接指挥部队的方面大将要差一点,而粟裕曾经三让司令,一直以副司令的职位指挥部队。另外,粟裕当时也不是军委成员。
第二,粟裕早期没有林彪等人显眼,他不是人民军队的创始人、缔造者或者某个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资历上差了一些。
所以,粟裕有元帅的战功,而不能评元帅。
最后一位能评元帅的当然是毛主席,毛主席原本是要评大元帅的,礼服都准备好了,是在天津军需厂生产的纯手工礼服,但是毛主席自己不愿意当大元帅,他说穿上这个元帅服不舒服,以后也不方便到群众中去,跟群众沟通起来不方便。
他推辞的同时,顺便就问身边的刘少奇,说你也部队呆过,你要不要评元帅?
刘少奇当场表态不评。随即毛主席又问周恩来跟邓小平:“你们的元帅军衔,还要不要评啊?”
两人也摆手说:“不要评了,不要评了。”
毛主席一席话,包括他自己,四个人辞去了元帅的军衔。
而大将的标准比元帅要低一点,以解放战争为例,各大战略区部队的副司令就可以评大将了。
而大将名额有限,有的可能有大将的资历,但最终也是评了上将。
比如有人说,刘亚楼是元帅的战功、大将的职务、上将的军衔。
在红军时期,刘亚楼就是林彪的老部下。长征时,林彪是红一军团的军团长,刘亚楼是红一军团红二师的政治委员,参与了红二师的很多战斗。而长征途中,很多大战恶战就是红二师打的,最著名的就是飞夺沪定桥。
可以说,在红军时期,刘亚楼就是师一级的干部,这个是评上将的硬指标之一。
可是,在抗战时期,却很难听到刘亚楼的名字。为什么呢?因为刘亚楼去了苏联。
在1939年,刘亚楼到苏联的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还参加了苏联的卫国战争。与时同时,林彪因为平型关大捷后受伤,也到苏联来养病,两人就此再度有了交集。
两人经常在一起探讨苏德战场,当时两人准确分析出了德国将从白俄罗斯进攻苏联的计划,受到了苏联方的重视。据说,斯大林还想让刘亚楼入苏联籍。刘亚楼拒绝了。
而刘亚楼则提供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信息,就是斯大林愿意用三个师来换林彪。
抗日战争结束后,林彪回到中国,随后去了东北。而刘亚楼也回了国,他在苏联一共呆了八年,可以说全程错过了抗战,但同时也有收获。
经罗荣桓介绍,他到东北担任东北联军的参谋长。林彪亲自出门迎接,说你来了,就抵我三个参谋长。
这个话并没有夸张,因为参谋这个职务在中共早期的军队中并不受重视,大家一开始都是运动战,游击战,参与人员不多,战斗情况不复杂,都是由军事长官一人说了算。而到了解放战争,战斗的人员以十万,甚至是百万计,没有一个参谋部是无法帮到作战计划的。
而刘亚楼在苏联学习工作八年,对大兵团的参谋工作得心应手,他一来,就补足东北联军的这一块最大的短板。
当时,林彪负责大策略,罗荣桓负责政工,刘亚楼负责具体的落实。三人并称“林罗刘”。
前两位都是元帅,跟元帅搭档,评个大将是可以的。所以这是民间一直认为刘亚楼可以评大将的原因之一。
在东北,四战四平、打锦州,刘亚楼都提供了很好的建议。而在解放天津时,刘亚楼独挡一面,任前敌总指挥,一天结束战争,歼敌十余万。可以说充分展示了其军事才能。
接下来,就该南下了,可就在这时,毛主席把刘亚楼调走了,让刘亚楼当空军司令。
毛主席为什么调刘亚楼当空军司令呢?主要是刘亚楼在苏联呆过八年,懂俄语,空军的建设又主要靠苏联的帮助。另外,刘亚楼在东北兼任过东北航空学校校长,有工作经验,所以毛主席觉得刘亚楼是个合适的人选。
刘亚楼本人是不愿意的,他还想跟着林彪一起下南方打仗,林彪也暗示他,发电报:盼不要接受空军司令一职。
刘亚楼就跟毛主席说,我晕机啊,怎么可以当空军司令。
毛主席笑了,好啊,空军司令晕机,海军司令晕船。
原来,新任命的海军司令肖劲光是个旱鸭子,还晕船 ,但毛主席还是点了他的将,让他担任海军司令,原因之一,肖劲光也留过苏。
还有许光达大将,也是留过苏,担任了第一任装甲兵司令。
于是,刘亚楼只好当了海军司令,失去了刘亚楼这位高参,林彪也似乎大意了,在跟白崇僖的较量当中,在青树坪吃了大亏,当时的钟伟被白崇僖吃掉了一个师。这是钟伟后来没有评上中将,只评少将的原因之一。
而刘亚楼当了空军司令,又为他评大将加了法码,毕竟当时的司令,肖劲光还有许光达都是大将。
而到了评军衔时,林彪还专门写信,说评大将是不是多考虑一下井冈山出来的将领。其意思就是暗示可以评刘亚楼大将。
这是很难得的,因为林彪这个人一向不爱出面替人说话,像钟伟将军因为评了少将,有点不满,林彪还被毛主席叫去批评了一顿。
最后,刘亚楼还是评了上将。其实大将里,只有粟裕是特别突出的。其他大将,如果评上将,也并不是完全不可行,像肖克在红军时期当军团长,曾跟贺龙一个级别,按资历可以到元帅里的,都只评了上将。
而在1965年,刘亚楼被查出得了癌症。在这一年去世,时年才五十岁。可以说是英年早逝,跟另一位大将陈庚一样。如果活得长一点,肯定能做出更大的贡献。
刘亚楼临终前,从来不探病人的林彪破例来到刘亚楼的病房,坐在床边,深深叹息。
去世后,刘亚楼的葬礼是按国葬的标准来进行的,地点在中山公园中山堂,这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举办葬礼的地方;他去世后,有十万人前往吊唁,这是很少见的。第三,所有的在京领导人,除毛主席之外全部出席并签到。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贺龙等都有出席。这个签到薄也创了一个记录,是领导人签名最全的一个签到薄,林彪本人则担任治丧委员会主任。罗瑞卿致悼词,灵车则由刘少奇护送。这应该是所有上将中,葬礼规格最高的一位了。
那他的葬礼规格为什么这么高呢?
这可能是中央对他的一种特别补偿吧,国防大学副教授卢勇说:他是元帅的战功、大将的职务、上将的军衔。
还有的评了大将,却高风亮节,主要要求按上将标准执行的。
比如许光达大将。
许光达是湖南长沙县人,17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被选派进入黄埔军校学习,是第五期学员。毕业后进入国民党张发奎的部队,南昌起义时,从所部前往南昌参加起义,当时他是一名排长。抵达时,南昌起义已经结束了。许光达直到宁都才追上起义军。
后来,部队在三河坝分兵,许光达跟大部南下,朱德则率部阻击。
许光达在战斗中负伤,留在一个农户家里养伤,就此跟部队失去联系,直到1929才找到组织。此后,他被派往洪湖苏区,担任红6军的参谋长,成为贺龙的部下。
接下来,我们要介绍许光达比较幸运的地方。
首先,他在后面的战斗中又负伤了,这对他来说,或许是一件幸运的事情。
因为当时的湘鄂西中央分局书记夏曦搞了四次 “肃反”,杀害了大批军事将领,这里面有很多著名的将领,比如湘鄂西苏区创建人之一的红3军9师师长段德昌、红3军政委万涛、红3军参谋长兼红7师师长孙德清等人。
许光达因为负伤,去苏联治病,可以说躲过了这一轮“肃反”。
在苏联除了治病,许光达还学习了汽车、坦克、火炮的知识。这对他来说,也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从苏联学习回来的将军后来都受到了重用,比如刘亚楼搞空军,肖劲光搞海军。许光达则被任命为装甲兵司令员。当时,周恩来还想让他去搞外交公司,许光达还是留在了军队里。
从苏联回来后,许光达到了延安,参与了抗战跟解放战争。在战争中,他也是数次大难不死。
有一回,他在一堵墙前的豁口观察敌军阵地,观察完后,他离开豁口不到数分钟,另一个警卫员站到豁口处,也想张望一下,结果敌方机关枪扫射,一个冷弹将警卫员打倒。
前线是很危险的地方,刘志丹就是在阵地前打探敌情而牺牲的。
又有一次,许光达躺马出去,突然敌军飞机袭击,一阵扫射,坐骑被扫中,倒地后将许光达压在身上,过了一会,敌机折返回来又是一阵扫射,坐骑再中数弹死亡。而许光达安然无恙。
中共早期著名的军事将领黄公略就是被敌军扫射而牺牲的。
还有一次,许光达在指挥所打电话,突然敌人的飞机过来,扔下一个炸弹,正好落在屋顶上。许光达连忙撤出,可等了半天,炸弹没有炸,上楼一看,是个哑弹。
左权就是头被炮弹的弹片击中而牺牲的。
可以说,许光达是数次死里逃生。
最后,再介绍一下许光达评军衔的事情。
当时,定了许光达是大将,因为许光达是红二方面军的代表人物。
但许光达觉得自己评得高了。
据说,他跟老上司贺龙元帅有一个对话。
许光达问:“如果柳直荀、周逸群还在,他们授什么军衔?”
贺龙答:“他们两人很可能像总理、邓小平一样,搞行政或者党务工作了。”
柳直荀是红二军团政治部主任,周逸群是湘鄂西苏区的创始人,他们要在,如果评,也至少是大将。
许光达又问:“贺锦斋、段德昌要是不死呢?”
贺锦斋是红四军军长,在战斗中牺牲。段德昌是红九师的师长,是红二方面军军事能力非常突出的人才。
贺龙答:“那会是大将。”
许光达说:“我跟他们比,德、才、资都不如他们,所以我不能评大将,我请求改授上将。”
许光达甚至推荐了王震来顶替自己的大将位子。
这个请求被毛主席否决了。毛主席表示评大将已经定下来,就不改了。毛主席还说道:“五百年前,大将徐达,二度平西,智勇冠中州;五百年后,大将许光达,几番让衔,英名天下扬。”
许光达知道后,一夜睡不着,念念自语。
“授得太高了”
“上面还有那么多人比我强”
“好多人性命都丢了啊!”
最后,许光达接受了大将的评衔,但他坚持拿行级五级,也就是上将的工资。
他也是所有大将中唯一拿行政五级工资的人。
还有的网友认为,二方面军也有资格授大将的是肖克。
这个看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肖克上将的资历是很老的。
肖克上将是黄埔四期的学生,毕业后在叶挺的部队任连长,参加过南昌起义,随后到达井冈山,在红四军任连长。到了1934年,就开始任六军军团的军团长。
此后,肖克率部西征,与贺龙会合,创建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此后开始长征,任红二方面军的副总指挥长。地位仅在贺龙之下,所以有的亲说,如果红二方面军要选一个大将,肖克是个合适的人选。
此后,肖克在抗战时期任120师的副师长。可以说在八路军三个师的指挥员里,地位很高了。
比如115师的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都是元帅。
129师的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也是元帅。
120师的师长就是贺龙元帅。
一些八路军的旅长也当上了大将。比如386旅的旅长陈赓。
当时,蒋介石给八路军的将领授军衔,授了一个上将是朱德,六个中将:彭德怀、叶剑英、林彪、贺龙、刘伯承,这五位都是元帅,最后一个就是肖克。
还授一些少将,比如徐海东、黄克诚,这些后来都是大将。
可以说,抗战开始时,在国民党的眼中,肖克的地位是很高的。
由此来看,肖克评个元帅也不是完全没可能,评大将完全可以,评上将似乎低了。
其实, 许光达大将当时认为自己评大将高了,推荐了二个人选,一个是王震,另一个就是肖克。
肖克之所以跟大将甚至元帅失之交臂,还是有一些比较客观的原因。
抗战,没有赶上大发展的时期。
脑洞老师介绍过,八路军三个师的师长是最牛的一群师长。而这三个师的副师长,都是可以派出去独当一面的,后面也确实这样做了。比如115师的聂荣臻就到了晋察冀,开辟了敌后根据地,搞得非常好,这也是聂荣臻能够评上元帅的硬指标之一。
肖克也迎来了这样的机会。
1939年,肖克被派去开辟冀热察根据地,出任冀热察挺进军司令兼政委。
这是非常好的一个展现自己的机会。肖克也充满信心,出发时,写了一首诗:“建立挺进军,深入敌心脏。放眼冀热察,前途不可量。”
可是,去了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日本开始回师华北重点对付八路军。中央考虑如果拉大战线会被敌人击破,所以撤消了挺进军挺进冀东的决定。
这样一来,肖克的才华就没有得到施展。
在这期间,肖克写了一部长篇小说《浴血罗霄》。我们知道,开国将领很多有才,陈毅是个诗人,而像肖克这样能写长篇小说的,确属罕见。
可以说,肖克在抗战错过了发展敌后根据地的大好机会。
在解放战争时期,肖克同样有一个机会。
肖克后来去了晋察冀军区,担任副司令。晋察冀成立了一个野战军,肖克担任司令,罗瑞卿任政委。这是肖克跟罗瑞卿的一大发展机会。如果能够壮大自己,开辟根据地,肖罗组合将有可能成为像陈毅粟裕相似的一个组合。
那么,肖克凭战功再加资历,评元帅都是有可能的。
因为各种原因,这个野战军没有大发展起来,肖克后来去了后方办军校,杨得志取代了他的野战军司令一职。
所以,有时候也要看机遇。
55年评军衔,普遍认为肖克还是够评大将的,但因为大将只有十名,所以有一些就不得不放到上将这个级别。
毛主席也是很清楚的。毛主席说 “萧克授的是上将军衔,大将没什么可说的,上将更没什么可争的了。”
而将肖克评为上将,则产生了另一个作用。
当时,也有人对自己的上将军衔不太满意,比如许世友上将,心直口快,找到周恩来,表示自己也有资格评大将。
周总理说:你看肖克也是上将啊。
许世友上将就此不说话了。
肖克将军活了102岁,是寿命第二长的开国上将。第一位是吕正操。
最后为大家介绍一位我很喜欢的大将,这位大将是黄埔毕业生,南征北战,战功无数,但提起自己的成绩,他用一句话形容:我跟毛主席是老乡兼校友,和彭德怀元师在一个团当过兵,救过蒋介石的命,周总理和邓大姐结婚我出过力,指挥林彪打过仗。
这个人就是陈赓大将。
陈赓大将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看第一条:跟毛主席是老乡兼校友。
陈赓是湖南湘乡人,出身于将门之后,祖父陈益怀是从二品的湘军将领。而毛主席是湖南湘潭人。
两个县是邻县,毛主席的外婆就是湘乡人。陈赓跟毛主席两人的家相隔不过三十里。当然是正宗的老乡。
那校友呢?
两人都在湘乡的东山高小读过书,这可是当时的名校。毛主席当然是师兄,他比陈赓大十岁,他离开东山高小五年后,陈赓才进入东山高小,所以是校友,但并没有在东山高小相逢。
再看第二条:和彭德怀元帅在一个团当过兵。
读完书后,陈赓被家人安排婚事,他不满而离家出走,然后去当兵,当时湖南人很盛行当兵,这应该是受了曾国藩的影响。
陈赓当时入的是湘军第二师3族6团2营。
有一个人因为杀了当地恶霸,比陈赓早几个月进来当兵,这个人就是彭德怀。
彭德怀进的是一营。两个人都是最底层的士兵。
虽然是一个团,两个人交往并不多。
两人后来都离开了这个团。彭德怀离队后加入了粤军,做了团长,然后在湖南平江发动起义,此后率部上井冈山,跟毛泽东会合。
而陈赓也离开了湘军,到长沙铁路局当一个小领导。巧的是,他所在的长沙铁路局有一个干杂活的长夫,后来也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并成为了上将。
这个人是王震。
这就是缘份啊。
而陈赓跟彭德怀再一次见面,已经是在苏区了。
此后,两人打交道的地方就多了,彭德怀是陈赓的上级,因为彭德怀平时很严格,是不多可以镇住陈赓的人。
陈赓的性格开朗,天不怕地不怕。
另一个能镇住陈赓的就是周恩来。
那么,我们再说第三条,为什么陈赓说周总理和邓大姐结婚我出过力呢?
陈赓跟周恩来的关系非常亲密,两个工作上的交集很多。在黄埔军校时,周恩来是政治部主任,陈赓是其手下的党支部委员。
周恩来在上海主持中央工作,下面有一个特科,陈赓就是科长之一。
而在1925年,周恩来与邓颖超准备在广州结婚。周恩来给陈赓一张照片。
“这是你邓姐的照片,你去接一下她。”
陈赓拿着照片去码头接人,可是一船的人都走光了,也没有看到邓颖超本人。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邓颖超化了妆。陈赓拿照片根本没找到人。
陈赓垂头丧气回来,以为任务没完成,结果发现邓颖超已经到了。
周恩来还告诉他,你迟了一步,我们婚礼都办完了。
看来,这个帮忙也是没帮上,陈赓这样说,也是在调侃自己。
再来说说救蒋介石。
陈赓进入黄埔军校后,很受蒋介石赏识,把他调为自己的秘书。
1925年,蒋介石率部东征军阀陈炯明,陈赓是他的贴身护卫。
在一次交战中,蒋介石被围住,屡次突围都冲不出去。
这个时候,蒋介石有点绝望了,准备掏出枪来自杀。这个时候,陈赓把蒋介石往背上一背,撒腿就跑,堪称神行太保飞毛腿,连跑几里地,一直背着蒋介石冲出了包围。
所以,陈赓对蒋介石是有救命之恩的。
后面陈赓被捕,蒋介石也是知恩的,没有杀陈赓,而是把陈赓放走了。
最后,再讲一下陈赓指挥林彪打仗的事情。
1927年时,陈赓参加南昌起义。当时,他是营长。
起义后,大军南下广东,碰到敌军阻拦。陈赓组织部队反攻,这个时候,正好一个身影出现在陈赓的面前。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林彪。
那个时候,林彪还是一个排长,职务比陈赓要低二级。
陈赓下令林彪组织进攻,林彪回答:不行啊,陈营长,我们人太少了。
林彪这个人打仗非常谨慎,不太愿意打危险的仗。
陈赓直接一句话:“再说我枪毙你!”
林彪这才知道严重性,率领部队开始冲锋。
后来,陈赓说:林彪会打仗,但就是怕死,需要敲打。
大概因为这个原因,林彪这个除了毛主席谁也不怕的元帅还有点怵陈赓这个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