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发布的9月份金融统计数据,大家应该都看到了吧。社融、信贷新增,均全面超预期。而全社会贷款额猛增,毫无意外地,还是基建和制造业投资在撑着。9月超1.5万亿元基建项目密集开工,挖掘机指标大幅回暖。
华创宏观张瑜团队预计,1-9月,房地产累计增速为-8%。信号很明确,问题依然没变,在居民端,地产和消费,还是毫无起色。
从公布的数据来看,9月份居民房贷同比少增1211亿元,连续10个月少增,创近7年同期新低。而且,大家现在非但不买房不消费,还更加喜欢存钱了,9月份,居民存款同比增加3230亿元,依旧一路走高,今年前9个月住户存款增加了13.21万亿元。
当然,提前还房贷的也不少。尤其是5.88%高利率购房的大冤种,今年都在扎堆提前还房贷。仅以北京为例,北京青年报报道,8月份的时候,北京的很多银行网点,提前还贷的业务大幅提升。
另外,10月10日,看看新闻报道,有记者调查显示,从7月份就开始的提前还贷潮仍在持续。提前还贷,意味着银行损失利润,所以银行自然要站出来阻挠。于是奇葩的一幕就出现了:有的大行从十一之后开始调整还款安排,手机银行还款限额、超额需要排队等待审批。一句话,银行在增加提前还款难度,其目的就是让贷款人知难而退。
居民买房信心低迷,市场整体成交量失色,房价毫无悬念也跟着下跌。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9月份百城新房、二手房环比均下跌。新房环比下跌0.02%,已连续3个月下跌,二手房环比下跌0.13%,已连续5个月下跌。其中百城二手房价格环比下跌的城市有71个。尤其是哈尔滨、昆明、南宁等20个城市,新房和二手房价格“双降”。
另外从易居研究员发布的数据来看,7、8、9三个月,全国主要30城,成交量均有不同程度下滑。但表现在房价上,却依然坚挺。8月份全国商品房均价,更是诡异上涨至10499元/平。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原因很简单,现在的一二线热点城市房价,主要是有钱人在撑着——今年下半年以来,北上广深杭、天津、成都、南京等头部城市,大平层、豪宅的成交量均出现大幅攀升。尤其是深圳和上海,3000万以上豪宅,更是出一套没一套,富豪扫房,就如同买白菜一般。
对于这种现象,我早就谈过自己的看法,中国房地产市场最可怕之处就是: 高收入人群大量投资房地产,在不断拉高房价。结果就是普通刚需购房者,不得不为高房价买单。正因为有这些“食利阶层”的存在,所以才造就了,一部分人的资本利得,远远超过了全体人民的劳动所得的现象。
另外,从目前的形势看,今年的金九银十也指定要泡汤了——房企9月份的销售数据,未能实质性扭转下滑趋势,10月份,当然也不能有太高的期望。
归根结底是因为,今年以来,受新房交付和土地滞销等因素影响,居民对房地产未来收益预期产生了极大的不确定性。这一切,都变相严重影响了市场信心。直白地说,民间对于楼市的安全感几乎丧失殆尽。
老百姓没兴趣买房,开发商房子卖不掉,资金收不回来,自然没有拿地的欲望。最终这些情况,都会传导到地方的财政收入上。
一二线大城市,底子厚,有人口增量、地理位置、产业集群等优势,还能吸引开发商和购房者前去拿地和购房。反观三四线城市和全国更多的低能级城市,市场成交量、价格、房企拿地积极性、土地出让金收入、房地产投资等指标,均降至冰点了。
怎么办?
办法只有一个,积极鼓励农民进城购房。所以我们看到,今年以来,很多镇、县都在声嘶力竭地卖房。据澎湃新闻梳理统计,截止到9月末,全国有至少有25个城市发布了鼓励农民进城买房的措施。
从已出台的措施来看,大家所用的招数虽有不同,但本质上都是在发放各种“大礼包”,以让农民感觉到“实惠”:比如给补贴,给税费减免,给购房奖励,可享受户口迁移、子女就近入学(含转学)、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城区人口同等政策。
比如吉林省吉林市,农民进城购房,90平米以下每套补贴6000元,90平米以上每套补贴1万元。湖北黄冈补贴1万元。安徽潜山提出,对自愿退出宅基地,进城购房者,补贴5万元。长春每平米补贴200元。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开发商为了吸引农民购房,更是推出了“农产品换房”的活动。
很多城市的算盘打得叮当响,是典型的“全都要”:既要化解房地产市场下行的压力,又要挖掘农民购房潜力去库存,还要“以房留人”,缓解当地城镇化率不足的状况。
实话实说,把救楼市和去库存的希望寄托在农民身上,这个办法靠谱吗?
从市场的反馈来看,对于各地发放的“大礼包”,农民其实并不买账。市场普遍认为,很多地方发放的补贴,本质上和“劳斯莱斯5元优惠券”无异。
个人认为,各地鼓励措施出尽,但农民仍然不为所动,更深层次的原因有4个:
第一,农民的工资收入和房价严重不匹配。
县城房价虽然在全国垫底,但经历过去这一轮飙升,也要八九千元一平。而且县城普遍都是大户型,120平起步,购买这样一套房子,总价至少也要一百万。首付款加上乱七八糟的费用,买一套房子至少要准备35万的现金。
农民一年的工资有多少?官方数据,我国有6亿人月工资不足1000元,这些人基本上都在农村。即使是按照农村人均工资的中位数,也不超过2000元,人均一年连3万块都挣不到。即便一年能挣5万,也不代表能剩5万,在农村,人情往来的开销其实是非常大的。在我老家,一年的红白喜事,竟然要花掉15000-20000元。
第二,县城的房子,其实农民也看不上。
5年前,农村的年轻人结婚,丈母娘都要求必须是“农村一套+县城一套”。但是现在市场行情不一样了,丈母娘的标准提高了很多。最次也要在市一级的城市买房,普标是在省会城市买房,有投资潜力。当丈母娘都开始谈房产投资的时候,其实就意味着县城已经迎来了衰退的拐点。
对于县城里的房子,我爸其实看得挺通透的。他不止一次跟我说,老家县城的房子根本不可能有未来,理由很简单,住着压抑,生活成本还高。房间里连身子都转不过来,伸个懒腰都可能碰天花板,窗外是钢铁森林和灰蒙蒙的天空,这样的房子住着能健康吗?
另外,县城里的年轻人基本上都跑光了,学生和老人占多数。除了逢年过节,有点人气,其实时间都是死气沉沉。而且县城最根本的问题是,房子严重过剩,且空置率极高,保守估计也有四五成。
县城里有像样的产业吗?更没有,刚毕业的大学生回到县城老家,想找个像样的公司都难。有点学历的,基本上都扎堆跑去考公考研了。
县城的薪资更是低到土里了,保安1200,收银服务员1500,服装厂踩缝纫机2500,需要从早忙到晚。也有高工资的,在建筑工地当工人,小工一天160,大工一天270,但是一个月最多也就干20天,因为还要忙农活,参加红白喜事。就这活,也不是谁都能干的,前提是你得有技术,能吃苦。
第三,这两年县城的楼市肉眼可见地下行,且问题楼盘层出不穷。农民那点信心,早就丧失殆尽了。
媒体报道,过去这一年三四线城市的很多楼盘都在大放价甩货,一年前卖12000的楼盘,现在只要七八千,直降四五千。但老百姓好像通了气似的,开发商越降,他们越不买。叠加,很多小县城的楼盘停工率高发,很多买房四五年的人都没能如愿拿到房子,负面消息蔓延,这更直接劝退了很多有购房意向的买房人。
第四,现在很多城市推出的鼓励农民进城买房的措施,其实都有“口惠而实不至”的意思。
一则,补贴相对于房价而言,简直是杯水车薪;二则,有些鼓励农民进城买房的举措,实际上还暗藏玄机。比如农民自愿退宅基地进城购房给补偿5万元,这种政策很显然功利性太明显,而且完全不给农民留后路。
还是那句话,为了打破楼市销售僵局而鼓励农民进城购房,这种做法,不仅没诚意,而且本末倒置了。在不食人间烟火的专家眼里,庞大的农民群体,是三四线城市、县城楼市最强有力的支撑。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农民进城购房不是单纯一个人、更不是单纯为了为住房而住房的问题,他们都有家有口,在城市购房必要在城市有赖以生存的工作和生存的技能,否则进城之后,还是呆不住。再者说,鼓励农民进城购房安家,还会给农村带来诸多发展“后遗症”,比如不利于稳定农业生产等。
正如农民日报所言,想要“以房引人”“以房留人”,就必须充分保障农民的权益,给农民留足后路。尤其是农民在农村享有的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农村土地承包权,这都是农民的命根子,不能因为在城市买了房,就放弃了。有老房子可住,有地可种,有粮可收,这是农民的后路,也是社会的后路,一定要留好了。
退休市民回乡居住,从没有被要求必须放弃城市户口和城里的住房。“二选一”的选择题,城市居民不需要做,农民也不应该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