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不婚不育的单身青年比例逐年增高、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未来自己能否获得足额的养老金、是否还能维持退休前的“高品质”生活成为当代年轻人心中挥之不去的疑虑。
当前,提前考虑养老问题已经不再是“70后”“80后”的专属,“90后”也开始担心自己未来的养老问题。根据2021年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对1217名18周岁至35周岁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9.6%的受访青年认为有必要从现在开始考虑自己的养老问题。
说人话就是80后,还没到55岁,养老金就没了。
虽然报道做了一个补充,认为中国在墨尔本养老金指数中落后于澳大利亚、加拿大、智利、哥伦比亚、 德国和英国等获得更高评级的国家,是因为中国发展养老金系统及其完善化仍处于初期阶段。但从整体上看,其步伐是稳步上扬的,并已借鉴了其他已发展的系统,正发展颇具中国特色的养老系统。
但55岁就可能没养老金的冲击力实在太大,所以出自传统媒体的这篇报道,瞬间就在微博上炸了锅,谁能接受,交了那么多年养老金,快到退休年纪的时候你告诉我要自筹?!
其实养老金这个话题,近些年来一直没断过。每隔几个月就会被拿出来给大家晒晒焦虑。由于这篇是由中央级主流财经媒体《华夏时报》出的,所以引起的反应更大,逼得人社部有关负责人都走出来说了两句。
他说:中国完全能够保证养老金的长期按时足额发放。理由是中国降低社保费率综合政策、实施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均建立了战略储备基金等。
当然,他也承认了现在养老金面临的一些困难,不过这还属于结构性矛盾,换句话说就是地区之间很不平衡,不仅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不统一,基金结余差异也非常大等。
一般来说,只要官员走出来说两句,大家就认为这都是套路。实际上,养老金问题确实也不能用单一的眼光去看,因为他不仅涉及到养老金结余,而且还事关人口、经济等问题。
比如日本和韩国。这两个发达国家目前因为人口增长缓慢、老年化严重、经济停滞等原因,面临着养老问题。
这两个国家虽然是发达国家,但由于国土面积小,所以都是典型的外向型经济。韩国的问题是太“小”,韩国人口只有5100万,经济低迷也导致国内消费能力不足,所以韩国出口占GDP的比例在2017年达到了43%。
日本的问题则是太“老”,日本市场虽然比韩国大得多(人口约为1.268亿),但日本已经全面步入老龄化社会,扩大内需的空间也很小。
意外保障。一般只要我们养老保险缴费满15年,就满足了退休的基本条件之一。万一我们发生什么意外,失去了劳动能力,就可以享受提前退休或者退职的待遇。男同志50岁,女同志45岁就可以帮你提前病退;如果在此之前失去劳动能力,可以办理的叫做退职手续。
这样每月就能够有一段比低保还好的保障,而且年年增长养老金待遇,一直供养到去世。
社保不可以补交。2006年人社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通知,明确灵活就业人员和个体工商户不可通过补缴方式增加缴费年限。
而我们养老待遇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这15年只能领取很低的养老金待遇。缴费时间越长,退休待遇越高。
我们的生活永远不知道疾病和意外,哪个先来,所以如果出现疾病和意外带来的巨额财务支出问题,会影响我们家庭财务的稳定收支,甚至消耗大量我们的储蓄,包括我们的退休养老金。
我们要提前做好健康保障规划,先配置基本的医疗保障,比如社保的医保保障,解决住院医疗用药的大额开支花费报销问题,然后配置商业的健康保障比如百万医疗保险+意外保险+重疾保险+家庭经济支柱定期寿险,建立一个全面的健康保障组合。
用消费型的健康保障,花小钱撬动高保额 ,把大额支出风险转移到保险公司身上,维持自身和家庭财务的稳定性,才能够做到体面养老,保住自己的退休养老金,也不给家人添负担。
通货膨胀的原因,就想想父母那一代到现在,当时他们一毛钱就相当于现在的10块钱了,所以说通货膨胀的问题很难预测,而且我们这一代离退休还有二三十年,在这二三十年我们的社会状况会发生什么变化谁也说不准,如果万一真的发生了通货膨胀问题,那么你省吃俭用存钱养老钱,等之后可能这些钱都不算什么了,甚至可能只是你一个月的开销。所以我认为,存养老钱现在是没有必要的,可以等到中年的时候再为自己以后打算,现在可以存些钱以备不时之需,但是如果有比养老更重要的事情大可先把那笔钱拿出来使用。
这样来讲相当于你越早上船收益越高,虽然二十多岁的人来说的确很年轻,这是不容否认的。但我们必须明确指出,越早支付社会保险,未来供款的预期寿命就越长,养老保险最终也会更高,这样他们自己最终也会受益于社会保险。
如果你不支付社会保险,也就是你拒绝支付工作的社会保险,你虽然省下来了几百块钱的工资,但最终的养老金收益还会受到巨大的影响。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杀鸡取卵的做法。
我们知道,真正懂投资的人,都是具有非常专业的资产配置知识,还有风险管理意识的。要掌握权益类投资、固定收益、另类还有金融衍生工具如期权等常见的金融市场工具并且组合。一个合理的投资组合的构建,一定是建立在资本市场预期,宏观经济分析之后,进行合理的大类资产配置比例,并且学会用期权等衍生工具来管理风险。
当然,我不反对各种存钱大法,不反对利用好每一分钱去投资产生收益,不反对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但不要矫枉过正,忽视了生活。
如果,投资没有达到某某标准,结余率不够百分之多少,攒钱速度赶不上同龄人,也别太着急,毕竟,人生是场马拉松,快跑的未必会赢,慢跑的未必会输。
辛苦了一辈子,老了,就该安心享福啦。但是回头看看现在的代年轻人,他们普遍都越来越早、越来越多地关注养老,是社会外在的老龄化趋势,家庭内部少子化的现实,以及自身对未来保障不可知的焦虑的三重压力汇聚的真实表现。
如果说年轻人都是如此,更何况是上了年纪的我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