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会越来越固执?
是什么左右了我们的立场,导致我们看待事物有了偏见?
其实我们是通过动机过程和结果来形成认知的。很多人之所以固执己见,是因为只相信了动机、过程和结果中的一个,陷入了认知偏差。
什么是动机、过程和结果?
有一个段子,可以很好的说明什么是动机、过程和结果,并且能够很好的说明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个人乘坐电梯上10楼。一个人在电梯内做俯卧撑,一个人在电梯里打坐,另外一个人在电梯里原地踏步。
有人问这三个人你们是怎么到达10楼的?他们分别说,是做俯卧撑上来的, 是打坐上来的,是原地踏步上来的。
他们说得对吗?他们每一个都觉得自己是对的。但我们站在事件之外,当然知道他们是错的,他们明明是坐电梯上来的。
回归主题,动机是什么?是做一件事情的初衷,也就是想要达到什么目的。比如想上10楼,这是动机。
什么是结果?最后到达了10楼是结果。那么什么是过程?通过坐电梯上10楼是过程。他们在电梯里做俯卧撑、跑步、打坐是过程吗?不是。因为和动机没有关系,而且也不能影响到结果。
这三者可以分开吗?不可以,一旦分开很可能出现上面的问题,会认为自己是做俯卧撑上到了10楼,静坐到了10楼,原地踏步上了10楼。
只关注动机,会陷入思维的圈套
如果只关注动机,那么很可能会陷入到德雷福斯事件当中。
1894年,法军总参谋部的军官在废纸篓里发现了一份文件,通过文件知道有人正在向德国出卖机密。
很快,他们将怀疑集中在了一个叫做德雷福斯的军官身上,尽管德雷福斯在历史生涯中没有任何不光彩的记录。之所以怀疑他,是因为他是所在军队中的唯一犹太军官。
他们将德雷福斯的笔记和废纸篓里的文件中的笔记拿来对照,认为笔记一致。但外部的笔记鉴定专家认为两者截然不同,但专家的意见被无视。
军队搜查了德雷福斯的住所,想要寻找他从事间谍的蛛丝马迹。但他们搜索之后,什么都没有发现。不过这更加让他们确信一件事,就是德雷福斯一定是间谍,因为他很明显在搜查之前就销毁了所有的证据。
接下来他们还对他进行了深入调查,发现德雷福斯曾经学过外语,他们便认为德雷福斯有着想要和外国政府勾结的愿望。同学曾称赞德雷福斯记忆力好,这又成为了新的证据,记忆力好不是更可疑吗?因为间谍需要记住很多东西。
因此德雷福斯被判处终身监禁。在德雷福斯的事件中,这些人并非是故意的,而是他们真正认为德雷福斯有罪。
这就是科学家所说的动机型推理:无意识的动机以及恐惧和欲望,塑造了我们解读信息的方式。我们希望能赢,就会积极想办法找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比如我们支持某一个球队,当裁判吹了你支持的球队,你会想方设法证明裁判是错误的。
正如上文,大家希望德雷福斯是间谍,这是内在的动机。因为动机的驱动,用尽一切方法去寻找他是间谍的证据,任何无关的因素都可能成为他的罪证。
但这时候,如果看看结果呢?
结果就是德雷福斯被关起来后,德国间谍的活动还在进行,另外一个军官的笔记和文件的笔记完全吻合。
所以只依靠动机,基本上会形成造成偏见,甚至会一手酿造冤假错案。
只关注结果,会形成幸存者偏差
同样不能只关注结果,如果只关注结果,往往也会形成认知缺陷,比如幸存者偏差。
二战期间,美军空军对作战飞机做了一次统计,统计发现,飞回来的飞机翅膀中弹特别多,机舱弹孔反而没多少。大多数工程师按照直觉推测,要做的是加固机翼。
但有一个工程师站出来反对,他认为“飞回来的飞机”翅膀弹孔多,正说明打中翅膀了飞机还能回来,可打中机舱飞机就没救了,会直接坠毁,根本不给你机会数弹孔。
最后高层听从了这位工程师的建议,选择加固机舱,结果飞机坠毁率降低了很多。
幸存者偏差在生活中也极为常见,比如我们总觉得自己爱丢一只袜子。
事实上不是,因为丢了一双袜子,你根本想不起来,一双袜子丢失,你忽视了它,这就是沉默的证据,对隐性样本的忽视,导致我们得出了假答案。
创业也是,非常多的人都愿意向成功者学习,但往往大家只看到了别人的成功,而忽略了非常多的人的失败,因为看不见别人的失败。所以最值得学习的不是别人是如何成功的,而是看看他们是怎么失败的,这一部分的经验更为重要。
通过上述,我们不能只看到结果,还要推导过程。在呈现的这个结果面前,过程中间被我们忽视了什么?
所以在判断事物上,假若只相信你看到的,那么就会吞没真相。
动机过程和结果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因此,我们在判断一件事,或者做不做一件事的时候,一定要关注动机过程和结果,这三者缺一不可。
就像盖楼一样,想盖楼是动机,但有了动机还不行,你还要有过程,也就是设计的图纸,施工的方案,通过这样的过程最终将蓝图变成实物,房子盖成了,就是结果。
有了动机,发生了过程,导致了最后的结果,才盖出漂亮的房子。当然也可以反向推演,要盖出设计稿上的房子,需要怎样的材料,有没有详细的图纸,当然最后实施的过程和计划有一些差异,但大概率会在可控的范围内,最后满足你的动机。
所以你会发现,既可以通过动机→过程→结果,又可以从结果→过程→动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这就是以终为始。
综上,我们在看待一件事物时,一定不能忽视三者中的任何一环,或者只关注局部。因为“眼见的不一定为实”,“想的不一定对”,“过程再好,方向不对也没有结果”。
当然在业务上,我们定了目标之后,也要追员工的过程,也要有好的结果。如果只有结果没有过程,那么不可复制,只有过程没有结果,那么扒开看过程极有可能是虚假的。
因此,在看待事物时,我们都可以关注动机、过程和结果。有利于我们洞察事物的本质,打开思维,去掉心中的偏见和歧视,尽可能尝试客观地找出事实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