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逆转录的过程与端粒复制

逆转录酶通常具有多种活性,如逆转录活性、复制活性与RNA酶H活性。逆转录活性可以RNA为模板,合成与其序列互补的DNA链,生成DNA-RNA杂合双链。RNA酶H活性可以水解杂合双链中的RNA,得到与RNA互补的DNA单链(cDNA)。复制活性则用来合成双链DNA。

HIV逆转录酶的活性部位。引自PDB-101

与复制类似,逆转录也是由5’向3’合成DNA,要求有模板和不少于四个核苷酸的引物。各种DNA聚合酶活性都需要引物,只有确认引物正确配对,才会进行DNA的合成。这是保证其忠实性的重要手段,逆转录酶也不例外。

实验室合成cDNA时,经常会用合成的寡聚T(oligo dT)作为引物,与mRNA的polyA配对。这个过程比较简单,因为引物结合在RNA链的末端,所以整条链的逆转录是一次性完成的。

生物体中的逆转录过程就比较复杂,比如逆转录病毒(retrovirus)。病毒是真正的“极简风”,所有东西都压缩到极致。比如它的基因组中,经常有些基因是重叠、嵌套结构,充分利用每一个碱基。

HIV的基因组。J Gen Virol. 2016

所以病毒不会专门编码一个引发酶来合成引物,它一般是在组装时带走宿主的tRNA,在下次侵染时当作引物使用。被用作引物的tRNA会结合在病毒基因组RNA链的中间,所以第一次只能合成出一部分cDNA,然后利用基因组RNA两端的一段重复序列,“跳”回另一端,完成整条链的逆转录。

逆转录病毒的cDNA合成过程

之后水解RNA链的时候,会留下一些片段作为复制的引物。双链DNA的合成同样也需要经过一次跳跃(jump),以合成完整双链。最后两端具有相同的序列,称为长末端重复(long terminal repeats,LTR)。LTR不仅包含跳跃时用来配对的序列(图1中的R),还有整合信号、启动子、增强子、poly A位点等重要结构。

逆转录病毒的双链DNA合成

逆转录经常与细胞恶性转化有关,艾滋病、乙肝等很多疾病也有逆转录过程。所以相关研究可以为很多疾病的研究和防治提供帮助。逆转录酶抑制剂就一直是药物研发热点,例如抗HIV的nevirapine(奈韦拉平)。

HIV逆转录酶与抑制剂。引自PDB-101

逆转录酶缺乏校对(3"-5"核酸外切酶)功能,所以容易出错。这也是很多病毒容易突变进化的原因,比如nevirapine就很容易被抵抗。不过,校对功能与逆转录活性并不冲突。

有人使用改良的定向进化策略从具有校对功能的DNA聚合酶(古细菌的DNA聚合酶B)进化出高保真的耐热逆转录酶,称为逆转录异种聚合酶(reverse transcription xenopolymerase,RTX),证明校对与逆转录是兼容的。在科研中,RTX可用于RT-PCR等过程,能够提高精确度及简化操作程序(Science. 2016)。

RTX的分子进化策略。Science. 2016

人体中也有逆转录过程,比如端粒的复制。端粒(telomere)是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由重复的DNA序列(TTAGGG)和核蛋白组成,可以保护染色体末端,维持基因组完整性。

端粒的末端有一段富含G的3"单链突出端,它可以与双链区的重复序列结合,形成一种置换环结构,称为端粒环或T环(telomere-loop,T-loop)。T环表面还覆盖着Shelterin复合物(端粒蛋白复合物),以避免染色体末端被修复系统当作双链断裂(DSB),从而维持其稳定性。

脊椎动物和酵母的端粒结。Genes (Basel). 2019

人的shelterin复合物由6种核心蛋白质组成:TRF1 and 2(端粒重复结合因子1和2)、TIN2(TRF1相互作用核蛋白2)、RAP1(TRF2相互作用端粒蛋白1,也称为 Repressor/activator protein 1)、POT1(端粒保护蛋白1)和TPP1(POT1和TIN2 相互作用蛋白1)。

其中POT1与单链末端结合,TRF1和TRF2可以与双链部分的TTAGGG重复序列结合。另外三个蛋白是被前三个蛋白募集来的,其中RAP1与TRF2结合,TPP1与POT1和TIN2结合,而TIN2是个桥梁,它与TRF1、TRF2和TPP1结合,这样就形成一个完整的复合物。复合物的一个重要作用是阻断DNA损伤反应(DDR)。

Shelterin复合物保护端粒免受DDR影响。Cells. 2021

对于线性基因组,其滞后链的末端是无法完整复制的,每次约损失30-200个核苷酸(Cells. 2020 Feb 22;9(2).)。这样随着细胞分裂,端粒会持续缩短,造成复制性衰老。对于大多数体细胞来说,端粒磨损是一种控制其分裂潜力的机制,但对于需要多次增殖的干细胞来说,必须设法维持端粒长度。

端粒酶(telomerase)可以通过逆转录过程延长端粒。端粒酶由端粒酶RNA(TERC)和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组成。TERT使用TERC作为模板,在染色体的单链末端添加端粒DNA的重复序列。然后,DNA 聚合酶α /primase 合成互补链。CST复合物通过调节端粒酶和DNA聚合酶α/primase复合物的活性来调控端粒DNA的合成。

端粒延长机制。Genes (Basel). 2019

大多数体细胞缺乏端粒酶活性,因而容易衰老。但未分化的生殖细胞,干细胞,活化的淋巴细胞和大多数肿瘤细胞具有高水平的端粒酶活性,可以克服端粒磨损并维持无限的细胞分裂。

参考文献:

Dalibor Blazek, et al. The CD8+ cell non-cytotoxic antiviral response affects RNA polymerase II-mediated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ranscription in infected CD4+ cells. J Gen Virol. 2016 Jan;97(1):220-224.

Jared W Ellefson, et al. Synthetic evolutionary origin of a proofreading reverse transcriptase. Science. 2016 Jun 24;352(6293):1590-3.

Anna Y Aksenova, et al.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End and in the Middle of the Beginning: Structure and Maintenance of Telomeric DNA Repeats and Interstitial Telomeric Sequences. Genes (Basel). 2019 Feb 5;10(2):118.

Denis Nalobin, et al. Telomeres and Telomerase in Heart Ontogenesis, Aging and Regeneration.Cells.2020 Feb; 9(2): 503.

Claire Ghilain, et al. Multifunctionality of the Telomere-Capping Shelterin Complex Explained by Variations in Its Protein Composition.Cells.2021 Jul; 10(7): 1753.

搜索建议:逆转录的过程与端粒复制  
热闻

 国内争议仲裁员名册(4)

姓名 专长 陈同仇 国际贸易、外贸政策及法规 陈伟利 国际贸易法 陈小敏 国际金融法、银行法、涉外投资法 陈旭 合同法、公司法、知识产权 陈泽政 投资法、经济合...(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