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方:三制《麻附当归四逆汤.散》
《奇效良方》当归四逆汤【处方】当归、桂枝、芍药、细辛,各二钱半;通草、甘草,各一钱半。【功能与主治】治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用法与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红枣一枚,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唐三制常用剂量:当归12克、桂枝12克、白芍12克、细辛5克、炙甘草5克、通草8克、红枣4枚。
适应情况:血虚受寒,症见手足厥冷,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脉细欲绝者。分析:平时血虚,外感寒邪,导致气血被寒邪阻滞,流行不畅。
三制《麻附当归四逆汤及散》
即:四逆散合当归四逆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微信医案实录:女 广西河池人,36岁。初诊日期:2018年3月19日自述腰腿疼痛1年余)。
1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渐出现腰腿疼痛,受寒及劳累后加重,因疼痛未能影响患者正常工作及生活,未予重视。近日患者渐出现腰腿疼痛加重,平时休息时亦疼痛,于是经人介绍前来诊治。刻下症见:腰痛,双下肢疼痛,时左时右,并有窜痛,口中和,平素手脚凉、恶寒,纳可,二便调,舌淡红,苔白,双侧脉沉细无力。
患者腰腿疼痛、恶寒、舌淡红、苔白、脉沉细,考虑为少阴病,又患者四逆(手脚凉),故用当归四逆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以治疗少阴病;患者苔白考虑里有寒湿,亦阻滞气机,会加重四逆,同时患者时有双下肢窜痛,故气滞证确凿,故上方合用四逆散以理气化湿。因患者腰痛疼痛明显,加一味鸡血藤,养血活血、通络止痛,替代大枣。(后改成散巩固仍用大枣)
综合辨证为:少阴病,处方:生麻黄8,附子10,细辛6,当归15,白芍20,桂枝10,通草10,柴胡15,(赤芍15),枳实10,炙甘草10,鸡血藤30。7剂,水煎服。
结果:患者服完3剂后,患者来电说腰腿疼痛较前已明显好转,嘱其继续服完4剂后,腰腿疼痛大减,双下肢窜痛消失,手脚渐温,乏力较前好转。双侧沉细无力脉渐有力。叮嘱继服四逆散合当归四逆汤加减7剂善后,后天来取。(2020年拟方名为【三制《麻附当归四逆汤及散》)
二、当归四逆汤加减适应哪些情况?
1、血虚头痛:平时有贫血,但是四肢冰凉。血虚受寒,肝经有寒导致头顶头痛。
2、痛经:月经经常错后,有血块,颜色暗黑。说明血虚有寒。
当归四逆汤加元胡12克、肉桂5克。
3、四肢麻木:四肢冰凉,经常麻木。
当归四逆汤加黄芪15克、生姜15克。
4、手遇冷水发白发痛,有时变紫:血虚循环不畅导致末梢血管痉挛和供血不足。当归四逆汤加黄芪30克、鸡血藤20克,服用15付即可。
5、性冷淡:手脚冰凉而性欲低下者。(男女不孕)
当归四逆汤加制附子10克、白术10克、干姜10克、仙灵脾20克,配合金匮肾气丸、五子衍宗丸。
6、睾丸坠胀抽痛、腹痛:经常手脚冰凉、小腹抽痛。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6克、 生姜12克。三付即可。
7、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脚趾或者手指麻木,冷痛或者红紫。当归四逆汤加黄芪20克,通经活血。5-10付即可。
8、头痛时干呕,吐清水: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6克、生姜15克。
9、肩周炎:当归四逆汤加鸡血藤20克、葛根30克。
10、肥大性脊椎炎:当归四逆汤加狗脊30克、伸筋草10克、杜仲15克、怀牛膝15克。
11、阳痿:特点是容易手脚冰凉。当归四逆汤加附子10克、仙灵脾20克、肉苁蓉30克、山萸肉60克、五味子8克、丹参15克。配合金匮肾气丸、五子衍宗丸。
当归四逆汤由当归、桂枝、芍药、细辛、通草等熬制而成,具有温经散寒、养血通脉的功效,常用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无脉症、雷诺病、小儿麻痹、冻疮、妇女痛经、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等属血虚寒凝者。方中当归甘温,养血和血;桂枝辛温,温经散寒,温通血脉,为君药。细辛温经散寒,助桂枝温通血脉;白芍养血和营,助当归补益营血,共为臣药。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黄芪桂枝五物汤三方均是在桂枝汤基础上演化而来。四逆散证是因外邪传经入里,阳气内郁而不达四末所致,故其逆冷仅在肢端,不过腕踝,尚可见身热、脉弦等症;四逆汤之厥逆是因阴寒内盛,阳气衰微,无力到达四末而致,故其厥逆严重,冷过肘膝,并伴有神衰欲寐、腹痛下利、脉微欲绝等症;当归四逆汤之手足厥寒是血虚受寒,寒凝经脉,血行不畅所致,因其寒邪在经不在脏,故肢厥程度较四逆汤证为轻,并兼见肢体疼痛等症。歌诀:
当归四逆芍桂枝,细辛甘枣通草施,
血虚寒厥四末冷,温经通脉最相宜。
临床应用
现代常化裁运用于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小儿睾丸鞘膜积液、偏头痛、新生儿硬肿症等属于血虚,阳气不足,寒侵经脉所致者。具体有以下应用:
1.虚人感冒 用本方加减:当归、白芍、桂枝、细辛、木通、防风、紫菀、生姜、大枣、甘草。日1剂水煎服。治疗虚人感冒42例,结果:全部治愈。
2.老年慢性头痛 用本方加减:当归9g,桂枝9g,赤芍9g,细辛3-6g,甘草6g,通草6g,大枣1枚。气血亏虚者加黄芪、川芎、生地、白术;肝肾阴虚如以肝阳偏亢为主者则加天麻、钩藤、白蒺藜、蔓荆子;若以肾阴虚为主者则加熟地、山药、枸杞子、山茱萸;痰湿郁甚者加半夏、天麻、白术、茯苓;气滞血瘀者加桃仁、红花、川芎、莪术;疼痛甚者加蜈蚣、地龙、全蝎。日1剂水煎服。治疗老年慢性头痛76例,其中男28例,女48例;年龄最低60岁,最高83岁,平均65岁;病程8年以上15例,5年以上28例,2年以上18例,6个月以上15例。结果:基本治愈24例,显效29例,有效1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0.8%。
3.肩周炎 用本方去通草、大枣,加葛根30g,鲜姜3片。日1剂水煎服。同时配用十香暖脐膏(附子、干姜、吴萸、丁香、肉桂等),松香散(松香、姜黄各10g,冰片3g)外贴痛处。治疗肩周炎33例,结果:痊愈17例,显效6例,有效10例)。又用本方加减:当归、桂枝、白芍、细辛、通草、鸡血藤、甘草、大枣。日1剂水煎服,12剂为1疗程,一般服l-3个疗程。治疗肩关节周围炎32例,男24例,女8例;年龄最小42岁,最大65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2年。结果:痊愈30例(无疼痛,功能恢复正常),有效1例(疼痛轻微,功能恢复稍差),无效1例。
4.肥大性脊椎炎 用本方加狗脊、伸筋草、杜仲、牛膝。日1剂水煎服。治疗肥大性脊椎炎24例。临床上除局部症状外,常见冷痛、活动受限等“寒痹”征象。结果:显效12例,有效11例,无效1例。
5.坐骨神经痛 用本方加减:白芍15~30g,当归、桂枝、乳香、没药、制川乌各10~15g,威灵仙10~15g,细辛3~5g,甘草5~10g。日1剂水煎服。随证加减。并用小活络丹,每次5丸,日2次服。治疗坐骨神经痛62例。结果:痊愈55例,基本痊愈3例,显效3例,无效1例。又用本方去通草,加牛膝15g,威灵仙、鸡血藤各30g,制川草乌、乳香、没药各10g,痛剧者酌加田三七末(冲服)6g。治疗坐骨神经痛20例。结果:痊愈18例,好转2例。
6.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用本方加地龙、牛膝、丹参、制乳没、桃仁、红花等。日1剂水煎服。每治疗寒瘀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3例。结果:临床治愈22例,好转10例,无效1例。又用本方去细辛、甘草,加川椒、丹参、益母草、王不留行、川郁金、公英、银花、元参、川附子、鹿角胶、鸡血藤、潞党参、黄芪、川牛膝。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0例。结果:痊愈9例,1例中途停药,情况不、明。又用本方去大枣,加川牛膝10g,丹参15g,赤芍12g,生黄芪12-30g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5例。结果:治愈13例,显着好转1例,进步1例。
7.冻疮 用本方加减:当归20g,桂枝15g,芍药20g,细辛5g,炙甘草5g,木通10g,生姜10g,大枣5枚。诸药加水500ml,煮沸(文火)后5分钟离火,用蒸气熏冻疮部位,待药液降至适当温度,将冻伤部位浸入带入药渣的药液内浸泡15-20分钟,日2次,1剂药可连续用4次。治疗Ⅰ度-Ⅱ度手足冻疮的学龄儿童100余例。结果:经2-4次熏洗症状明显减轻,6-8次后,患处肿消,痛止,色退而愈,无不效者。
8.霉菌性肠炎 用本方加薤白为基本方,热毒盛者加黄连、黄柏、银花;气滞者加槟榔、枳壳;阴虚者加生地、麦冬、玄参;食积者加山楂、鸡内金。治疗霉菌性肠炎21例,结果:痊愈19例,无效2例。
《当归四逆汤》主治:血虚寒厥证。手足厥寒,或腰、股、腿、足、肩臂疼痛,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细而欲绝。
方义:本方多由营血虚弱,寒凝经脉,血行不利所致,治疗以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为主。素体血虚而又经脉受寒,寒邪凝滞,血行不利,阳气不能达于四肢末端,营血不能充盈血脉,遂呈手足厥寒、脉细欲绝。此手足厥寒只是指掌至腕、踝不温,与四肢厥逆有别。本方以桂枝汤去生姜,倍大枣,加当归、通草、细辛组成。方中当归甘温,养血和血;桂枝辛温,温经散寒,温通血脉,为君药。细辛温经散寒,助桂枝温通血脉;白芍养血和营,助当归补益营血,共为臣药。通草通经脉,以畅血行;大枣、甘草,益气健脾养血,共为佐药。重用大枣,既合归、芍以补营血,又防桂枝、细辛燥烈大过,伤及阴血。甘草兼调药性而为使药。
配伍特点:温阳与散寒并用,养血与通脉兼施,温而不燥,补而不滞。
本方用于血虚寒厥证,临床应用以手足厥寒,或腰、股、腿、足、肩臂疼痛,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细而欲绝为辨证要点。
加减化裁:腰、股、腿、足疼痛属血虚寒凝者,加川断、牛膝、鸡血藤、木瓜等以活血祛瘀;若兼有水饮呕逆者,加吴茱萸、生姜;若妇女经期腹痛,及男子寒疝、睾丸掣痛、牵引少腹冷痛、肢冷脉弦者,可加乌药、茴香、良姜、香附等以理气止痛。
方剂比较《伤寒论》中以“四逆”命名的方剂有四逆散、四逆汤、当归四逆汤。三方主治证中皆有“四逆”,但其病机用药却大不相同。四逆散证是因外邪传经入里,阳气内郁而不达四末所致,故其逆冷仅在肢端,不过腕踝,尚可见身热、脉弦等症;四逆汤之厥逆是因阴寒内盛,阳气衰微,无力到达四末而致,故其厥逆严重,冷过肘膝,并伴有神衰欲寐、腹痛下利、脉微欲绝等症;当归四逆汤之手足厥寒是血虚受寒,寒凝经脉,血行不畅所致,因其寒邪在经不在脏,故肢厥程度较四逆汤证为轻,并兼见肢体疼痛等症。因此,三方用药、功用全然不同,正如周扬俊所言:“四逆汤全在回阳起见,四逆散全在和解表里起见,当归四逆汤全在养血通脉起见。”(《温热暑疫全书》)
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黄芪桂枝五物汤三方均是在桂枝汤基础上演化而来。其中当归四逆汤主治血虚受寒,寒凝经脉的手足道冷及疼痛证;若在当归四逆汤证基础上兼见呕吐腹痛者,乃寒邪在胃,宜使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黄芪桂枝五物汤主治素体虚弱,微受风邪,邪滞血脉,凝涩不通致肌肤麻木不仁之血痹。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伤寒论》功用:养血通络,散寒降逆
主治:素体血虚,内有久寒
【组成】当归45克、芍药45克、甘草30克(炙)、通草30克、桂枝45克(去皮)、细辛25克、生姜125克(切)、吴茱萸140克、大枣25枚(擘)
【用法】以水1200毫升,清酒1200毫升,煮取1000毫升,去滓,分五次温服。主治:素体血虚,内有久寒,又复外受寒邪,手足厥逆,舌淡苔白,脉细欲绝,或兼见头顶痛,干呕、吐涎者。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刘渡舟
【药物组成】当归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炙)二两 通草二两 桂枝(去皮)三两 细辛三两 生姜(切)半斤 吴茱萸二升 大枣(擘)二十五枚【煎服法】上九味,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煮取五升,去滓,温分五服。(一方酒、水各四升)
【适应证】当归四逆汤证,兼见厥阴肝经受寒的腹痛、呕吐等证。
【方义】当归四逆汤治血虚寒凝,温经通脉;再加吴萸、生姜辛苦而降,温中散寒,以暖肝胃,降逆止呕,而治小腹疼痛。【选注】尤在泾:“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必加吴茱萸、生姜之辛以散之,而尤藉清酒之濡经浃脉,以散其久伏之寒也。"
【按语】内有久寒,是说内有陈寒积冷,不只是在经,而已深入于脏,故有胃脘冷痛、呕吐之症。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温经以散脏寒。此方不用干姜、附子者,因阴血虚微,刚药恐反劫阴故也。【方歌】
当归四逆加萸姜,清酒烹来效始彰;
内有久寒厥阴是,药分五次缓服康。
【医案选录】
1*白某,女,36岁。经期参加劳动,汗出衣湿,入厕小解时,风吹下体,顿觉不适,返家后而少腹拘急疼痛难忍。切其脉弦细,视其舌则淡。辨为血虚受寒,邪客肝经之证。
为疏:当归12克,白芍12克,桂枝10克,炙甘草6克,通草6克,细辛6克,大枣15枚。服三剂而腹痛愈。
2*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方
李某,女性,36岁,初诊自述…。产后患左偏头痛3年,时心下痛,左侧肢体酸胀,口干不思饮,有时恶心吐清水,舌苔白润,脉弦细。
脉弦细,外寒内饮。左侧肢体酸胀,表不解饮停,血不营肌。口干不思饮,里寒。舌苔白润,里寒。头痛,心下痛,外寒里饮吴茱萸证。有时恶心吐清水,里饮上逆,生姜证。
分析:证属外邪内饮,血虚里寒,治以温中化饮、养血和荣固卫,与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处方:
当归10g,桂枝10g,芍药10g,生姜15g炙甘草6g,细辛10g,通草6g,大枣6枚,吴茱萸10g
结果:上药服4剂,头痛明显减轻,心下痛未作,左侧肢体酸胀亦减。上方增吴茱萸爲12g继服7剂,已自感无不适。
3*吴茱萸生姜汤治妇人缩阴
刘妇,年四旬余。体索虚弱,某日农作过劳,傍晚归途遇雨,衣履尽湿,归仅更衣,不甚介意。晚间又经房事,风雨之夜,寒气砭骨,夜半时起如厕,未久睡感寒甚,数被不温,少腹拘急绞痛,次第加剧,待至天将明时,阴户递现紧缩,自觉向腹中牵引,冷汗阵出,手足厥冷,头晕神困,不能起立,服药鲜效。其夫来迎治,脉象微细,舌润不渴,乃一阴寒证也。其夫且曰:“内子阴户收缩,成一杯大空洞形,时流清液,令人见而生畏。”吾曰:“病虽奇,治尚易,近村魏妇病与相似,曾一方即愈,毋用惊惧。”仍书与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嘱1日服完2大剂,并用艾灸气海、关元10余炷,又锡壶盛开水时熨脐下。次日往视,已笑逐颜开,操作厨下,唯身觉略倦而已。
点评:以上两例,皆因感受寒湿发病,直中三阴。阴户属于厥阴 ,方选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且日进二三大剂,辨治准确,效若桴鼓。
4* 下肢浅静脉曲张
男,老年。下肢浅静脉造影示下肢浅静脉曲张,病程10余年。下肢静脉呈蚯蚓状蜿蜒迂曲,间有静脉球状结节,下肢别胀酸痛,小腿水肿,行动后加剧,左侧下肢尤重,小腿内侧色素沉着,溃疡经久不愈。脉沉细,下肢冷,对此,予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患者谓已经服用过这个方剂。问其药物剂量情况,回答前方每味药用量10克,日服一次。方剂虽同而剂量不同,病重药轻,所以无效。于是径用已疏好的处方,嘱日服3次,服7日,下肢胀痛、小腿水肿消失,20日后下肢静脉曲张消失,溃疡愈合。下肢温度正常,脉搏如常人。下肢静脉造影显示痊愈。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当归30芍药30细辛30炙甘草20木通20桂枝20生姜50吴茱萸20大枣25枚
用水2500ml,煎取800ml,分5次温服。典型症状:手足冷,脉细欲绝。
5*男不育之隐睾证
男,30岁初诊日期:患者身高1.70 m,体重120 kg,体态丰腴,行走气喘,因2年前骑摩托车长期送货赶路,屡受风寒侵袭,渐至睾丸挛缩上提入腹腔,只剩空囊,时常腹痛,泄泻。曾服前列康,附子理中丸,木香顺气丸,金匮肾气丸,沉香散等药罔效,诊见:肚腹肥大,腰带系于耻骨联合上端,行动不便,伴气喘吁吁,****短小,包皮过长,睾丸隐入腹腔,只剩空囊,诉结婚五年未曾受孕,妻子行妇科检查一切正常,精液检查成活率30%,死精率70%,液化时间l h,同房时间短,性欲低下。证属风寒侵袭,日久累及肝经,阴筋痉挛,使阴缩睾提入腹,腹腔温度高,不适于生精养精。治宜温经散寒,通阳降睾。方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加减:当归12 g,肉桂9 g,白芍9 g,细辛1.5 g,甘草5 g,通草10 g,生姜15 g,沉香10 g,旋覆花10 g,金铃子10 g,淫羊藿l0 g。5剂腹痛停,睾丸降于阴囊,10剂后即能同房15 min,服30剂后,诸证皆消,半年后其妻有孕,产下一子,一切正常。
按:足厥阴肝经属于肝,络于胆,绕外阴,凡属肝经循环部位由阴寒凝结之气滞血瘀而出现的病证,均可拟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荡加减以温通,本例病证以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温经散寒,沉香、旋复花通阳降睾,金铃子祛寒止痛,淫羊藿补肾壮阳,祛风除湿,诸药合奏温阳散寒,通阳降睾之功。睾囊中精自生,故能产孕。
6*三制《当归四逆吴萸阿胶附子散》源于毕克吴萸当归四逆汤加附子的临床运用,唐三制临床制成散剂,疗效亦佳!仅供同道参考:吴茱萸30克,当归30克,桂枝30克,白芍30克,细辛30克,炙甘草20克,木通20克,生姜30克,附子1-2枚 阿胶30克,大枣25枚。(龟板胶,鹿角胶,枸杞,人参各15)黄酒1斤左右浸泡一周到吸净酒,然后阴干再研细粉,每次服5~10克,每日2~3次。
汤剂则酒水各半,煎至1斤2两左右,每日一剂分三次服)按:在临床上此方可用于多种寒性病证,中医讲异病同治只要是病机相同不论它表现如何都可用同一种方法治疗。故此方可用于因为寒或阳虚而导致的气血不畅的各种病证;如妇科的月经病(月经后期、前期、前后不定期、痛经、月经量少或多、月经不畅或淋漓不尽等)、白带证、不孕、痹证、皮肤病等等。从上可以也可看出吴芋当归四逆汤是在当归四逆汤的基础上发展来的。久寒者予吴芋当归四逆汤,久寒必伤肾损及肾阳而不仅是在肝阳,故我觉得对于久寒的病人用吴芋当归四逆汤疗效不会很好,因为吴芋温肝效果好而久寒必伤肾阳,用母虚补子的方法母还是虚,母病及子应该是补母育子这才是治病求本。而我认为医学就是以治病求本这一思想来指导临床的,故此在吴芋当归四逆汤的基础上加了附片补肾真阳再加阿胶补肾真水,用来温通肾阳。肾属水只有肾阳得以温煦才能蒸腾化气,水气上乘滋养五脏六腑。无水使其脏腑能得到源动力促使全身机能调达气血畅通;其认为天一生水,一点真阳落于二阴之中,蒸腾化气而生万物,此一阳就是命门火。而吴芋当归四逆汤却没有考虑到温命门火,只注重温中土走经络、也就是重后天轻先天而加附子阿胶更注意先后天并重。
附:中医师毕克先生的医案
一位是女患者37岁、月经周期提前、至时腰腹疼痛,平素白带多色黄有异味、少腹时痛,口干苦、口腔溃疡、胸闷气短、神倦乏力、头晕心悸、眠差梦多、喜太息、形寒肢冷、脘腹胀满不适、反酸烧心、、乳腺小叶增生平素胀痛,舌质淡红润体胖大边有齿痕夹青苔白腻、舌下静脉曲张,脉细、弦、滑。从以上症状分析神倦乏力、胸闷气短、头晕心悸是气虚表现、形寒肢冷、经来腹痛、舌体胖大边有齿痕夹青是阳虚的表现,因气也属阳故总体属阳虚;胸闷心悸失眠可定位在心属心阳不足;善太息、乳腺小叶增生、脘腹胀闷不适、反酸烧心、白带多色黄有异味,可知肝脾不调、肝郁脾虚气机壅塞,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清气不升则头晕浊气不降反酸烧心;至于口干苦、口腔溃疡、经水提前则是肝郁日久,郁而化热、相火亢盛又加之气机壅塞使君火不降从而增加上焦热象,肾水不能上济于心,是因中焦气机壅塞使心火不能下济于肾使肾水得温,由于肾水寒导致下焦寒湿盛白带多;因此调畅气机温补命门是治病之大法。水温使木能条达心火才能下济,使中土得温、命门得暖,使五脏六腑气机通畅上述症状自然消除。故拟吴芋四逆汤加味治疗:制附子8袋、吴芋10克、炮姜20克、炒花椒9克、公丁10克、桂子15克、川芎10克、佛手15克、炒香附10克、炒小茴10克、广香10克、砂仁10克、鸡内金15克、茵陈15克、焦柏6克、白花蛇舌草20克、芡实15克、土茯苓15克、沉香10克,五付;一诊后肝郁气滞症状减轻,二诊就拟吴芋当归四逆汤,其组成:制附子8袋、吴芋10克、炒艾叶10克、炒小茴10克、川芎10克、佛手15克、续断30克、杜仲20克、炙麻根15克、鸡血藤膏20克、炒香附10克、焦柏6克、桂枝15克、芍药15克、细辛6克、通草10克、砂仁10克、炒益母草15克、四付,第三诊肝郁气滞症状明显减轻但月经仍然提前经来腹痛血块多,仍拟暖宫舒肝调气之吴芋当归四逆汤,再两诊后经水正常、腹痛解除血块消失病全愈。
下面就谈谈自己在临床上遇到的一位患者…,女30岁,面起粉刺及黄褐斑,头昏、时烦躁,胃脘隐闷痛、打咯,白带多稀豆腐渣样,卵巢囊肿、经来腹痛腰痛、经量少色黑血块,下肢酸,纳眠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细弦紧。胃脘隐闷痛、打咯头昏是由于胃气不降使得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为什麽胃气不降,再看症状经来腹痛烦躁可知肝气不疏,《金匮要略》讲“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由此可知胃气不降跟肝气不疏有关,那为什麽肝气不疏《内经》云“女子于肝为先天”,肝肾同源,肾精能化血滋养肝,肝血充足也能化为肾精。再看症状经来腰痛下肢酸、经量少色黑血块说明肾虚是肾的什麽虚,看症状白带多稀豆腐渣样、卵巢囊肿这都是宫寒下焦寒湿的表现,是肾阳不足。为什麽脸起粉刺及斑呢?因为肾阳虚下焦寒不能温煦五脏六腑,肝气郁滞中焦气机不畅导致相火上亢、木火刑金故面起粉刺,肝藏血主疏泄气血不畅又加之相火熏灼故面起斑,所以就要将相火归位,故对此症的治疗温宫暖肝理气调冲,方拟吴芋当归四逆汤加附子合潜阳封髓丹,附子100克、吴芋10克、当归20克、桂枝15克、白芍15克、细辛6克、通草10克、川芎15克、佛手15克、台乌15克、炒小茴15克、焦柏10 克、砂仁10克、炙龟板10克、骨碎补20克、淮牛膝20克、白花蛇舌草15克、炒白术20克、紫石英30克、芡实10克、炙甘草10克、大枣5枚。二诊患者脸面粉刺减少斑色变淡,白带正常,后带药延上方加减,减白花蛇舌草、芡实、加绣球防风15克、白芷15克、天丁10克、玉竹10克,五付。就没来复诊。
另一例:女52岁双肩疼痛两月,按压不痛,其性属酸痛,二便调、纳眠可、腰酸痛、易上火、易感冒,舌淡红苔薄白、舌下静脉迂曲,脉:沉、细、迟,我辨为阳虚寒凝,治予温阳散寒、行气活血,方拟吴芋当归四逆汤加味,其组成:川附片100克、吴芋10克、炮姜20克、桂枝15克、芍药15克、细辛6克、川芎20克、通草10克、当归20克、焦柏10克、砂仁10克、炙龟板10克、苏木15克、姜黄15克、羌活15克、桑枝15克、川牛膝30克、杜仲20克、续断20克、菟丝子15克、炙甘草10克、大枣5枚,一诊三付电话回访疼痛减轻但没来复诊。
结论:通过以上临床治疗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异病同治,只要病机相同不论他表现如何都可以一方治疗只是在微小环节上加于变化,如此方只要是由于寒凝经脉或内寒气血不畅所导致的疼痛病症都可运用。还有就是对温热药附子的运用,很多人只注重经络的疏通而没有看到为什麽气血会不流畅,其实就是肾阳的温煦不够,这也是中医治病必求与本的思想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