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欲的含意,严格制止对性的欲望并且不使发生性行为,因对禁欲概念的不同理解和阐述而有差别。最严格的宗教禁欲概念是不仅不准许接触异性身体和有性交,而且也不容许出现手淫(自慰)。一般的禁欲概念则是指没有性交,而不包括偶尔的自慰行为。
不论是因为个人身心健康、宗教习俗,或是出于家庭和社会的原因,也不论是东方、西方,还是古代、现代,都存在禁欲的理论和实践。禁欲可以是主动的、自觉自愿的,也可以是被动的、强制实行的。禁欲可以是终身的,也可以是暂时的。禁欲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有现象,但压制性欲并非始于人类,在动物的生存竞争过程中,雄性弱者因角逐雌性失败而丧失性交机会是普遍存在的。人类社会的禁欲有其多方面的原因,不能不加分析地认为凡是禁欲就是对人性的压制,就是有害的。
事实上人类性行为在形成社会规范的情况下,必然要求每个个体在某种情况下接受禁欲,因此对于文明人来说,没有一个人是不曾禁欲的。按照常见的禁欲现象,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严格的戒律,在佛教中,在家信佛的居士在结婚后是可以和伴侣发生性行为的,只有出家的僧侣不可以行房事。宗教中如天主教的主教、神甫、修女,佛教的僧、尼都必须终身禁欲。宗教中禁欲有不同的要求和境界,真正有克制能力的人甚至不会出现欲念。
衡量性生活频度是否适当的客观标准,是第二天早上是否精神饱满、身心愉快。假如在性交后第二日或几日之内,出现以下情况之一,又查不出其他疾病,就可认为是过度了。
(1)精神倦怠,萎靡不振,无精打采,工作容易感到疲乏,学习精力不集中,昏昏欲睡;
(2)乏力懒言,腰酸腿软,头重脚轻,头昏目眩,两眼冒金星;
(3)面色苍白、两眼无神、神态憔悴,形体消瘦;
(4)气短心跳,时出虚汗,失眠多梦,不易入睡;
(5)食欲减退,不思饮食,胃纳欠佳,并有轻度恶心感。
当你出现了刚刚说的情况中的一种甚至多种,就应当有所节制,适当延长性生活的间隔时间了。
到了近代,某些宗教禁欲已逐渐出现宽松趋势,例如分裂自天主教的新教(俗称基督教),允许牧师结婚。宗教禁欲除了对神职人员的要求外,对教徒也有要求,如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佛教、伊斯兰教、印度教等都不准信徒有婚前和婚外性行为,对于未婚者而言,也就成为禁欲。此外,有些宗教在斋戒期间要求信徒禁欲。
基督教:以圣奥古斯丁的学说最为出名,他尊崇理性,贬低情欲;又认为性欲会使人的理性失去自主权;更认为性冲动反应代表著人类犯罪,所以当有欲望时会感到羞愧。所以有性欲是可耻的,是犯罪的。
佛教:佛教认为,未出家的佛教徒应该恪守的最基本原则有五条,即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五欲,世间说财、色、名、食、睡为五欲,佛法里讲色、声、香、味、触为五欲。世间所讲的五欲:财──金银财帛,色──男女情爱,名──位高名扬,食──珍馐美味,睡──懈怠昏沉。佛法所讲的五欲:色──美丽的色相,声──宛转的声音,香──芬芳的香气,味──可口的味觉,触──适意的触乐。佛教讲: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
伊斯兰教:不能接触有关猪的产品,不可以赌博、酗酒、嫖妓淫荡。 出于健康原因的禁欲。是禁欲中最重要的具有积极意义的组成部分,对古代处女的要求,即少女的婚前禁欲就是最突出的例子。尽管对少女童贞的要求可以是宗教的、道德的或民俗的,但其真正的重要合理内涵之一却是健康原因,这是无需加以说明的。月经期禁欲、妊娠期禁欲、产褥期禁欲等都是保护女性健康的禁欲。中医对于某些疾病有禁欲要求,通称忌房事。有些武术流派也要求习武者在练功的一定阶段严格禁欲。在性病、艾滋病严重流行的当今,防病禁欲更是一种最有效的保健措施。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预防艾滋病ABC中的A就是禁欲,B是夫妻互相忠诚,C是用避孕套。对于未婚青少年来说,不论男女,婚前禁欲保持童贞,无疑是预防艾滋病最可靠的方法;至于已婚者,不论丈夫或妻子,婚外禁欲,不要有婚外性行为,同样是预防性病和艾滋病的最好途径。
禁欲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取决于禁欲者对禁欲的认识和态度。一名虔诚的佛教徒笃信教义,自觉遵守色戒,理智地克制欲念。由于对宗教的忠诚,并不会发生因强烈的性欲而引起的心理冲突。在这种情况下,禁欲不会损害身心健康,即使终身禁欲也一样可以保持心理平衡,健康长寿的高僧便是证明。对于婚前暂时禁欲的青少年来说,只要认识到禁欲对于保持心境宁静地投身学习、锻炼,对于预防性病、艾滋病和避免少女怀孕的重要性,对于完成学业、成才和实现未来献身祖国理想的必要性,就会非常自觉地克制性欲冲动,因而也就不会造成心理不平衡,更不会影响身心健康。只有在胸无大志,整日沉湎于欲念冲动之中,而又得不到满足时,强烈的心理冲突才会对健康造成损害。
然而,某些特殊群体出于使命需要禁欲。
不少男性在平时工作中应酬起来免不了吸烟、喝酒,压力也大等,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心理压力无疑会引发或加重早泄、遗精、阳痿、前列腺等疾病的发生,所以希望有此困扰的朋友身体健康。
更多这里不能分享的知识,敬请关注公众号:dw201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