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同事已经四十多岁了,不但没做到“不惑”,反而更加“迷惑”了。他说,在国企奋斗20年,工作能力很强,工作态度端正,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坚持原则,不讲关系。论硬件,他早应该被提拔了,却始终止步于中层副职,再也没有进步过。
年龄过线之后,他退居二线,被安排了一个闲职。人到中年万事休,破罐子破摔,他也不在乎了,人前人后都在抱怨领导的眼睛都瞎了,没有发现他这块闪闪发光的大金子。有时候,他还故意说给领导听,领导只是呵呵一笑,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了。他被安排在闲置岗位,再折腾也翻不出几朵浪花了。
这位同事的职场业态,是很多国企人的归宿。为什么自己的能力很强却得不到领导的重用呢?是领导眼瞎吗?恰恰相反,领导的眼睛都是非常毒辣的。其实是很多国企人把成功的底层逻辑式的潜规则搞反了。如果你看不懂这3个底层逻辑,你可能折腾到四十岁,撞得头破血流之后,才会明白。所以,早一点看懂,早一点顿悟,也许能走上一条快车道。
【一】有业绩才能得到领导重用还是得到领导重用后才有业绩?
行走国企职场,我们很多老实人都把这个底层逻辑搞反了。老实人认为,我要勤勤恳恳地工作,做出业绩,才能得到领导的赏识和重用。其实,在国企职场,领导先重用你,你才能做出业绩,升职加薪只是这个逻辑上“顺势而为”的结果。
国企职场,要做出让领导认可的业绩,首先要得到资源的倾斜和领导的提携。比如,每一个国企都有一个内在的潜规则,某些岗位、某些业务、某些部门就是核心位置,是出“干部”的重要台阶,其他部门就是“干儿子”,再努力也白搭。
举一个例子:如果领导想提拔你为副书记,那么就会提前把你安排到党委办公室主任、组织部部长、纪检监察部主任等关键岗位上锻炼几年,其实就是“过渡镀金”,大家都知道领导的意图,民主推荐的时候就会得到高票。如果领导想加快提拔速度,那么,就把你放在团委部门,然后突破年龄限制,快速提拔为中层副职,然后再安排到关键岗位锻炼几年,有机会就能一步到位进入班子副职了。
再举一个例子:班子里缺什么专业的副职,领导就会提前布局,超前为你量身定制“前进的路线”。比如,班子里缺分管生产的副职,领导就会把你放在生产办主任的岗位上过渡;班子里缺分管设备的副职,就会把你提前放在设备部经理的职位上过渡;班子里缺分管政工的副职,就会把你放在党委办公室主任的职位上过渡。即使你在基层当矿长,领导也会把你交流到党委办公室主任的岗位上,目的就是往副书记的方向引导。
【二】能力重要还是信任重要?
国企职场,正如一部庞大的机器,大多数人都是这个系统工程里的一个螺丝钉。很多人的能力相对都是单一的,而且,人才只进不出,沉淀、累积了大量的人才。说真话,国企里真的不缺通用性的人才,人才对领导来说,绝对是供大于求的。所以,能力的权重,在提拔要素里,往往并不是最高的。
那么,在领导的眼里,哪一个要素的权重最高呢?信任的权重是最高的。
随着职位的提升,信任的权重越来越高。比如,在车间主任这个层面上,能力的权重占60%、信任的权重占40%;到了厂长这个层面上,能力的权重占40%,信任的权重占60%;到了公司高管这个层面上,能力的权重降到了20%,信任的权重高达80%。
很简单,层次越高,能人越多,能力并不稀缺。保持一条心、站稳一个立场,对你信任的权重是具有压倒性的。当你达到中层之后,你会发现领导提拔了一个能力不如你的同事,你非常不服气,也想不通。其实,唯一的底层逻辑就是,领导更信任他而不信任你。潜规则,就是这么简单。
所以,在国企职场,要想得到提拔重用,必须取得“一把手”的信任。国企的用人制度跟地方的制度是一样的。你要看懂底层逻辑是什么?最重要的逻辑是:初始提名权在谁的手里?按照目前的用人制度,初始提名权在“一把手”的手里,而不是其他的人手里。
提拔干部的程序是:一把手提名,三人小组同意,安排组织部门启动选拔程序,带着人选进行考察、验证。如果得到了验证,那么,就进入上会程序;如果得不到验证,很简单,一把手叫停选拔程序,等到时机成熟后再重新启动。一把手想用你,他会创造条件、想尽办法用你;一把手不想用你,你再有本事也白搭,只要不启动选拔程序就可以了。
【三】短期主义重要还是长期主义重要?
领导为什么要提拔你?他是用你的短期贡献还是长期红利?你把这个底层逻辑想通了,就悟透了潜规则。现在的领导很喜欢“隔代培养”,关键时候,特别愿意提拔自己的“晚辈”。
领导会把自己的人放在后备池子里,按照班子成员的中长期配备的计划,有意识地对自己人进行复合培养,目的就是等他退休之前,把自己人培养成熟,接替上位,并且能长期当领导,让他的“红利”持续很长时间。
所以,行走国企职场,年龄非常重要,一定要卡上提拔的步点。有人形容,提拔就像坐公交车,一班一班,卡着点来,卡着点走,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等到你的年龄过线了,末班车就会头也不回地开走了,连个招呼也不会打的。
在国企职场,要想持续得到成长进步,在人到中年之前就能“卡上点位”,就要在年轻时寻找贵人,进入主要领导的视野,被放进“后备小池子”里进行复合培养。大约在34岁之前要当上基层管理正职,39岁之前要当上中层副职,44岁之前要当上中层正职,如果卡不到这个点位,你的职业生涯基本止步于中层副职的天花板。
所以,在国企职场里持续提拔进步的底层逻辑,归根到底就是一个不断寻找贵人、抓住机遇、卡上点位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把这三个底层逻辑式的潜规则搞懂了,就是悟透了“道”。至于能力、品行、努力、勤奋、业绩、贡献等要素,都是“术”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