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公众号《第一个5年》(吴光于)
我认为最高效的学习状态只有一种,凡是和这种状态有偏差的状态都是有待改进的,对这种状态的清晰认知,能提升我们对自己学习方式好坏的敏锐度,提升我们学习的效率以及改善学习方式的自觉性。
高效学习的状态确实是一种心流状态,但我不准备用“心流”这样的概念去描述这种状态,因为这种描述不够清晰,有很多东西说不清楚、不可把握,对我们的指导作用有限。
我用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这两种状态去描述最高效的学习状态。
主动学习是自主决定注意力投向的学习方式,如:心里面有一个问题或主题,然后带着这个问题和主题去读相关书籍,查找相关资料,和相关领域的人交谈等等,欧美国家的学校教育比较偏向于主动学习。
被动学习是把注意力投向的自主权交给外在的媒介,如:随意找一些学习视频、音频、书籍来学习,我们国家更偏向于这种模式,学校发了一堆我们不知道讲什么的书籍,然后以书本内容为中心一本一本地学下去。
我认为最高效的学习状态是“主动学习+被动学习”这两个内核都高速运转的状态,如果你看到一个人一方面高强度地读了很多书,一方面有高强度地做了很多笔记,那基本可以判断,此人正处于高速学习的轨道。
因为,这种状态意味着,一方面他们进行了高强度的输入,并且这么高强度的输入都能被很快消化了,并没有在一本书上卡住,一方面他们进行了高强度的思考内化,他大量的笔记就是这种深度思考的具体表现。
这个过程就好像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某个学期突然把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课本通读了一遍,而且写了整整30本的读书笔记。
这种状态和很多人一本接着一本读武侠小说的状态还不是一回事,读武侠也会越读越起劲,但读武侠的人很少大量做笔记和长时间深度思考,他们在输入的数量上是足够的,但在思考的深度上是很可能是不够的。
有了这把尺子,会突然发现孔夫子的教导确实是真知灼见,夫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一味看书,一味被动学习,注意力被外在的东西牵着走,而不拿出时间来思考,人就会不理解书中的内容,终究越学越迷茫而无所得。
一味靠自己思考,闭门造车,而不拿出时间来学习和踏踏实实专研,人就会因为限于自己的见识和经验,终究也因为走不了太远,精神倦怠且无所得。
孔夫子指出了两种低效的学习状态,但好像没有点明最高效的学习状态,我现在觉得最高效的学习状态就是:
极致的主动学习+极致的被动学习
明白了这个道理有什么用呢?
对我来说,作用之一就是,我会提醒自己,只要自己还没有达到那个三年级小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成长速度,自己就不要嘚瑟,不要觉得自己好像挺懂学习方法的,不要觉得自己成长已经很快了。
更多干货原创,欢迎关注公众号《第一个5年》
推荐阅读:
李叫兽的学习方法:反馈训练+改变卢梭和李笑来的学习方法:概念一个易被忽视的学习原则:建立从理性到感性的快捷键
框架性思考的5种通用模型
快速入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