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机接口的热度还没过去,马斯克又在机器人上面“搞事情”了。
1月31日,马斯克在社媒上晒出了特斯拉旗下人形机器人Optimus(擎天柱)行走的视频,再次引起市场对机器人商业化落地的期待。
马斯克本次晒出的Optimus自主行走视频显示,该款智能机器人已经可以模仿人类的日常行走,步态轻盈自然。视频中,擎天柱去掉了外壳,内部电机、电线等构成清晰可见,但行走动作并不呆滞,拟人化特征相当高。
市场空间广阔,技术快速迭代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形机器人逐渐从科幻小说和电影走进了我们的现实生活。
人形机器人是一种仿照人类形态和行为的机器人,具有高度仿真的外观和较强的人机交互能力。值得一提的是,人形机器人可以与人工智能结合紧密,是AI技术落地的重要载体之一,机构判断其市场空间广阔。
根据高盛预测,理想情况下,2035年人形机器人市场或将达到1540亿美元。根据优必选港股IPO招股书显示,预期到2028年,全球人形机器人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将达到95亿美元,中国人形机器人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将达到约99亿元人民币。
近年来,作为人形机器人“头号工厂”的特斯拉,在产品研发方面不断突破。
从2021年8月AI Day公布机器人概念机开始,仅过一年,Optimus Gen-1就于2022年10月推出,并且初步具备一定的运动能力。
在随后的2023年3月(运动能力、感知能力)、5月(运动控制能力)、9月(视觉和感知能力),OptimusGen-1的各项能力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
2023年12月,Optimus Gen-2视频发布,二代Optimus在运动性能(更快的移速)、灵巧手的感知(二指捏鸡蛋)、轻量化(减重10kg)方面均有所突破。
随着马斯克近日又一次发布了关于Optimus的最新消息,让市场对这款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落地再次产生了期待。
政策频繁助力,产业蓬勃发展
在市场前景乐观的背景下,随着人形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这一领域已经成为科技竞争的新高地、未来产业的新赛道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我国也高度重视这一新技术的进步,近年来已出台多项政策促进产业的不断发展。
2016年,工信部等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2017年,《国家机器人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发布,我国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机器人标准体系,累计修订约百项机器人国家和行业标准。2020年,科技部发布一批涉及“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2023年,工信部和全国各地纷纷将焦点聚集于“人形机器人”,积极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工信部等部门发布的《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人形机器人位列九大未来产业领域。
在政策的加持下,我国人形机器人行业正在蓬勃发展,并且在研发方面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023年12月,人民网研究院发布的《人形机器人技术专利分析报告》显示,中国已成为人形机器人技术专利申请数量和有效专利数量最多的国家,累计申请数量已达6618件,领先欧美日韩等国家及地区。
从实际应用成果来看,国内相关企业正在积极进行研发工作,并频繁推出新产品,不断展示自己的新技术。
2023年3月,追觅科技扫地机器人、送餐机器人、四足机器狗、人形机器人等亮相机器人大会;康复机器人企业傅利叶于同年7月发布通用人形机器人GR-1,并开启预售和量产交付;同年8月,宇树科技发布首款通用人形机器人Unitree H1,这是国内第一台能跑的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此外,智元机器人在同月发布智能机器人远征A1,展示了拧螺丝、底盘装配、家庭陪伴、危化品实验等多场景应用。
随着国产人形机器人产品的频繁发布以及技术的逐渐突破,机构判断行业已逐渐接近商业落地阶段。
天风证券研报近期研报判断,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元年或将到来,“AI+软硬件”供给准备充足。工信部印发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指出,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
中信证券方面认为,随着AI迅速发展,人形机器人奇点已至,机器人在AI的加成下正在逐步由“功能”走向“智能”。
A股上市公司中,已有多家公司透露了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相关布局。
博威合金(601137.SH)表示,工业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的控制和执行系统所用的传感器、工业控制连接器、旋转关节用耐磨材料是该公司材料的主要应用领域。
埃斯顿(002747.SZ)表示,公司现有的部分核心部件、技术和“人形机器人”产品开发有一定相关性,在未来根据市场发展情况和应用场景的变化可适时进行布局。
拓邦股份(002139.SZ)表示,人形机器人属于公司产品应用下游,公司的控制器和算法、空心杯电机、同服驱动等产品在该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