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在市场的大力助推下,休闲卤制品行业扩张迅猛,作为其中代表性品牌,周黑鸭、煌上煌以及绝味鸭脖更是一跃成为资本的宠儿。卤鸭脖也从起初的小众品类,变为了拥有千亿规模的大众产品。
硬币总有两面。高速的发展一方面让品牌得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迈上新阶,另一方面也让隐忧加快暴露了出来。
在绝味鸭脖刚发布不久的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中,便可以看出一二。
01
财报显示,2022年第三季度绝味食品实现营收17.84亿元,同比略有增长,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1亿元,同比大幅下降73.85%。
今年前三季度,绝味食品共实现营收51.2亿元,同比增长5.6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9亿元,同比大幅下降77.24%。
第三季度业绩也好,前三季度业绩也罢,虽然营收金额略有上涨,但利润无一例外都是呈断崖式下跌。
超70%的净利润跌幅,足以敲响绝味鸭脖的警钟。
更雪上加霜的是,去年第四季度绝味食品的盈利表现就不太好,也就是说加上今年前三季度,绝味食品已经连续四个季度没能交出漂亮的净利润答卷。
时间再往前推一推。
2020年上半年,绝味食品实现营收24.13亿元,同比下滑3.0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4亿元,同比下滑30.78%。那也是绝味食品上市以后,第一次交出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滑的成绩单。
品牌君没记错的话,差不多也是从彼时起,绝味的利润增速就出现放缓情况,大步往前迈进的发展状态逐渐成为“过去”。
绝味鸭脖,「鸭」力山大。
02
有结果就要有原因,出现净利润下滑就会有造成这种情况的导火索。绝味鸭脖业绩承压、净利润下跌背后的原因,品牌君认为可以从内部与外部两个维度去思考。
内部来看——高速扩张,隐忧渐显。
绝味鸭脖的门店数量在卤制品行业一直属于“佼佼者”。2018年时候,其在全国就已经拥有超过9400家门店,几乎覆盖各大省市,算是初步完成了全国化布局。
更夸张的是,即便门店数量已经直逼万家,那时候绝味鸭脖每年的门店数量依然能保持1000家左右的增长。
彼时周黑鸭的门店数量仅1000余家。
而到了今年上半年末,绝味食品在中国大陆地区的门店数量已经达到超14900家。在差不多半年的时间里,其门店净增量突破1000家。
还是开头那句话,凡事有利总有弊,硬币不会只有一面。绝味鸭脖能在门店数量上遥遥领先得益于“直营+加盟”的运作模式。
加盟的好处是能快速增加门店数量,进而获得渠道优势,提升品牌的综合影响力。加盟的弊端也很显而易见——使得门店的经营风险与品牌的监管难度双双提升。
《2020中国卤味熟食差评大数据分析与研究报告》显示,绝味鸭脖的差评率达到8.19%,在所有卤味品牌中排在了第二名位置。
某投诉平台上,以“绝味鸭脖”为关键词,能检索出上百条结果:有说在产品里发现异物的,有说店员服务态度恶劣的,也有说吃完出现呕吐等情况的……
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让品牌的口碑得以快速发酵,无论好或坏。当社交平台上出现一个又一个关于绝味鸭脖的质疑帖时,难免会左右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进而影响到品牌业绩与净利润。
外部来看——原材料成本上涨,市场增长空间有限。
今年上半年,食品行业原材料普遍出现上涨情况,绝味鸭脖也不例外。原材料成本上涨压缩了原本属于品牌的净利润,促使毛利率走低。虽然绝味表示公司已经开展多层次的降本行动,但从最新财报来看,行动效果暂时还没有太多显现。
业绩承压的不仅有绝味,鸭货界另一我们熟知的品牌煌上煌第三季度的营业收入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也都呈下滑状态,下滑幅度分别为17.23%和86.40%。
也就是说,鸭货行业的市场空间颇有可能已经触碰到天花板,未来很难有大的增长机会。经营成本增加,市场增额有限,品牌交出的成绩单自然也就很难漂亮。
如何破局,成为行业亟待解决的共同难题。
现在包括绝味、周黑鸭以及煌上煌在内,不少以休闲卤制品为主营业务的品牌,为寻找业绩增长点,都开始尝试研发新产品、探索新业务,希望更广泛的产品布局能帮助品牌实现突围。
至于最终结果如何,我们恐怕得过两年才会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