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行闪光时刻#
美育是一种对于远方的想象。在生活中,美育往往扮演着一种诗和远方的角色。
拓璐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讲师
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
主要从事戏剧文学创作与影视研究
在《艺术评论》《戏剧与影视评论》等期刊发表文章数十篇
编剧作品:话剧《早安,妈妈》《成人童话》
《容乳与共的生活生生不息》
音乐剧《大钊先生》等
在参加完“芭莎·课后一小时”美育研习营后,拓璐老师与我们分享了她遇见戏剧时,经历过的一次美的觉醒时刻,这个经历引领着拓老师在戏剧之路上越走越远。
拓老师说,“在那个时刻,我突然发觉 文化或者说美都是相通的 ,不只是写在文字上的一种相通,而是以一种非常鲜活的、有血有肉的方式,向我展示了它是如何相通,或者说是如何作用于人的生命的。”
或许正是这场相遇,在拓老师的生命中点燃了一束名为“戏剧”的火光,所以 她认为美育是一种“对于远方的想象”,在生活中,美育往往扮演着一种诗和远方的角色, 但人们总是被眼前的分数、名次所冲击。”她说,这就需要芭莎慈善在推行乡村美育的过程中,不断地传递一个概念——人生是漫长的,未来充满可能性,我们也应该为孩子的未来留下一点火光、一点星光。
Q1 芭莎慈善: 在您看来,美术教育对于教育,尤其是对于小学这个审美的萌芽时期有何意义?
拓璐老师: 首先, 美术教育可以激发和释放一个孩子的想象力 。通过美术的色彩、美术的造型、美术和现实的关系等内容,美术教育可以丰富孩子们的生活和成长过程。
其次, 美术具有疗愈作用 。通过绘画的方式,孩子们内心的真实情感跃然纸上,这其实是一种抒发和宣泄,在宣泄之后,孩子们的内心会得到一些治愈,因此美术教育也可以帮助孩子们疗愈内心。
拓老师在研习营上,分享《青少年戏剧教育实践》
Q2 芭莎慈善: 您经历过美的觉醒时刻吗?
拓璐老师: 大学时期,我在上海看了一场戏,那场戏的名字我已经忘了,但内容令我印象深刻。它把昆曲的形式和内容跟西方的芭蕾舞和现代舞做了很好的融合,然后把这样的艺术形式嫁接在了一个女性成长的命运上。
那个时刻,我突然觉得文化,或者说美,都是相通的,不只是写在文字上的一种相通,而是以一种非常鲜活的、有血有肉的方式,向我展示了它是如何相通,或者说是如何作用于人的生命的。所以我觉得, 美或许是没有边界的,人们对于美的很多成见,是应该被摒弃的。 比如说,没有什么样的美是正规的或者不正规的,没有什么样的美是高雅的或者低俗的。 在某些方面,美是共通的。
“美或许是没有边界的,人们对于美的很多成见,是应该被摒弃的。”
Q3 芭莎慈善: 很多乡村孩子是隔代抚养的,老一辈其实不是很重视美育这件事,而只重视成绩,对此您如何看待?
拓璐老师: 这个问题其实是普遍存在的,教育的目的到底是要分数还是要素质,是要眼前的利益还是要远方的想象?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普遍的现象,人们往往对短期收益非常在意,会算计得很清楚,但大多数人对于长期收益或者长期规划是缺乏想象力的。比如对于自己10年后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们是没有办法想象的。
“孩子们的未来还有很多可能性,需要为孩子们留下的一点火光、一点星光。”
美育在生活中,往往扮演着一种诗和远方的角色,但人们总是被眼前的分数、名次所冲击。所以,芭莎公益在推行美育的过程中,可能就要不断地向大家传递一个概念—— 孩子们的未来充满可能性, 我们需要为孩子们留下的一点火光、一点星光, 就有可能成为他们发展的另一种可能性、闪耀于另一种未来的种子。换句话说,哪怕这件事情不是为分数服务的,但它有可能服务于更长远的人生,服务于孩子们的成长,成为孩子们将来面对生活的一层缓冲,或者为他们的生活增添一点点精彩。我们应该不断强化这样一种概念,淡化只关注短期分数这种较为功利的观念。
Q4 芭莎慈善: 您认为“芭莎·课后一小时”美育公益项目在乡村教育中能起到什么作用?
拓璐老师: 据我了解,现在乡村学校的基础设施相比以前更完备了,也就是说我们的物质条件进步了,但现在仍然缺乏美的传播者,或者说美的媒介。芭莎的“课后一小时”项目就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媒介作用。
一方面, 芭莎美育公益项目为乡村学校创造了一个完备的美育空间 ,一间充满想象的、自由的美育教室,让孩子们接触到优美的艺术作品 、先进的科技;同时,这个美育公益项目又创造了一种美育的出口, 把孩子的作品与艺术、设计和商业连接起来,让孩子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价值感。 所以,我觉得芭莎公益美育项目在美育的前端和后端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芭莎公益帮助孩子们打开了一条通往美育的现实通道”
另一方面,芭莎这一平台有非常多孩子们心目中所仰望的偶像,或者说孩子们心中向往的世界。 芭莎公益帮助孩子们打开了一条通往美育的现实通道 ,让他们能够接触到一些在电视上看到的东西,所以芭莎美育公益项目的现实感和立体感是很强的。而且这个项目芭莎已经坚持了很多年,我觉得这个很不容易,时间可以证明一切,也可以改变一切。
Q5 芭莎慈善: 您觉得比较理想的美育是什么样的?
拓璐老师: 我觉得最理想的美育教育,是一个人从出生那一刻开始,就拥有美育的环境和条件。比如在6岁以前,给孩子创造一个有想象力的空间,让孩子去探索美、去发现美,去用泥沙做一些他想象中的形状,只要他认为自己做成功了就行,尽管这些稚嫩的创造在大人眼里就是一堆散沙。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老师们的角色不应该是一个匠人,总是想着要把孩子打造成自己认可的形状,而 应该是一个园丁,偶尔修剪一下枯萎的叶子,治愈一些生病的枝芽,从而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 ,最终长出自己独具特色的形状,才是老师们应该做的。
老师们应该做一个园丁,修剪和治愈孩子们的枝芽,从而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
所以,我觉得一个理想的美育,应该是从孩子一出生就让他接触到美,然后慢慢形成一种接触美、体验美的健康观念,最后找到创造美的路径。我想,无论是作为老师还是家长,我们都有义务和责任去帮助孩子们。
Q6 芭莎慈善: 这一次和50位来自乡村的一线教师面对面,您有什么感受?
拓璐老师: 我们今天的课堂互动和课下交流,都是基于戏剧,我能够感受到老师们的思维非常活跃,想象力也非常丰富,而且他们的求知欲让我很感动。他们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表达出非常强烈的渴望,学习的动力非常强,这种精神让我很受感染。
我觉得 一个人当下所处的环境,可能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这个人心里是否有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向往和想法 。通过今天与老师们接触,我觉得老师们大都有“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样一种劲头和精神,而且他们的知识体系与当下结合得很紧密,他们的表达和思维方式也都非常灵活。
拓璐老师与参加研习营的老师们合影留念
❤️
凝心聚爱
美育未来
监制:CY
责编:哲Zhe
撰文:杜晓彤
排版: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