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现代资本主义的中心—美国华尔街的先生们不喜欢我的经营思想,因为我储备了大量的现金和存款。他们认为企业拥有大量现金对股东而言并非好事,他们希望以钱生钱,让金钱更多地获利。
这篇文章来自 2008年,当时世界正遭遇空前的、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整个世界可能同时进入萧条,对此人们担心不安。
对此,代表日本的哲人企业家稻盛和夫,与时任阿里巴巴董事长兼CEO的马云,就企业家对付危机应有的心态、以人为本的经营等本质性话题展开了对话。
在这混沌的、前景难测的时代,企业家应该怎么办,应该如何带领员工走出困境? 希望他们的对话,能对现今的我们,起到一定的激励和借鉴作用。 以下,Enjoy:
稻盛: 当下这场金融危机,我认为是自然或者是神灵对人类的惩戒,他们要求人类进行猛烈的反省。“希望更加富裕、更加便利”—人类的这种欲望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构筑了近代的文明社会。
然而这种欲望的膨胀会带来什么结果呢? “月盈则亏”,这是天理。 欲望过分膨胀,太满就会亏,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为了向人类证明这个真理,危机降临了。
今天的危机教育我们应该懂得“知足”,应该学会谦虚。 当今的社会现象提醒我们, 企业家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必须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
马云: 我与稻盛先生的想法不谋而合。从去年开始我就有一种感觉:人很容易健忘。
人们经历了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经历了2001~2002年的网络泡沫的破裂,但到了去年这个时候,这样的教训人们已经遗忘殆尽。
我周围许多人的话题尽是“钱赚了多少倍,投资股票获了多少利”等,我对这种反常的状况抱有强烈的危机感。我从去年年底就告诫我的员工“严冬就要来临”“要为过冬做好储备” 。
稻盛: 马先生向全体员工发出一份电子邮件,题为“冬天的使命”。我有幸拜读了这篇文章。这篇文章不仅向员工们敲响了警钟,告诉大家“冬天要来了”,而且要求大家做好思想准备,并谈到了应对的 方法。
马云: 人在本质上具备善、恶两个侧面,人总会追求灵魂的纯洁与善良,但恶的一面又会时时冒出。正如稻盛先生所言,自私的欲望使人疯狂。
今天的世界正直面空前的、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但是,越是面临危机,企业家越应该冷静,我认为这一点很重要,因为真正优秀的企业就应该将危机变成机会。
我今年44岁,有幸经历这次百年一遇的危机,我想, 与其说这是灾难,不如说作为经营者,我们获得了测试自身实力的一次难得的机会,对待危机应该有这样乐观的思考。
经过往后几年的努力,度过了严酷的冬天,我相信阿里巴巴将会有更大的、飞跃性的发展。
1
关键在于平时的“储备”
稻盛: 凡是优秀的企业,都会把萧条看作再次成长的机会,把萧条当作一种食粮,全体员工团结一致、共同奋斗。京瓷创办近50年来,我就用这种思想经营企业。
刚才讲到了“谦虚经营”。另外还有一点很关键,那就是“储备”。 企业储备了多少现金,能够承受多长、多重的萧条的打击,在萧条中有无实力抓住新的机会,重要的就是有无足够的“储备”。
然而,现代资本主义的中心—美国华尔街的先生们却不喜欢我的经营思想,因为我储备了大量的现金和存款(笑)。
他们认为企业拥有大量现金对股东而言并非好事,他们希望以钱生钱,让金钱更多地获利。
他们看重ROE(自有资本利润率),就是说相对于自有资金而言产生了多少利润。用这个指标来考核,就要减少现金存款、减少自有资本,这样来提高股东的收益率。
但是,企业过于“瘦身”就无力承受危机,没有储备也无法抓住再发展的机会。要把萧条、把危机变成机会,就必须在平时不断增加储备,经营企业应该脚踏实地。
马云: 同投资家打交道也不是我的强项。阿里巴巴自创业以来一直贯彻“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的经营原则。
作为企业家,我们必须看到客户和股东不注意的事物,看到别人看不见的东西。我平时经常考虑的是,有什么灾难可能会降临,什么东西可能会击垮我们。
同时,在经济景气时注重储备,在经济不好时进行投资,而要做到这一点确实需要有丰厚的现金储备。
中国有句话叫“阳光底下修屋顶”,就是说屋顶必须在晴天认真修好,等到下雨时再修就为时过晚了。
阿里巴巴的服务对象以中小企业为主,现在已拥有2000多万家法人客户。我们不仅自己要生存,还必须帮助中小企业生存发展,这是我工作的重心,也是作为企业家最大的乐趣。
稻盛: 我从制造、销售电子零部件起步,一开始就置身于所谓“实体经济”领域。另外,24年前,为了参与日本通信信息产业的变革,我创建了日本第二电信,在长途电话和手机两个领域都取得了成功。
然而对于电子商务领域,我虽然预测到它的发展前景,但因为缺乏知识,就没有这方面的缘分。而马先生利用互联网,在中国创建了从事电子商务的公司,并将它培育成世界最大级别的企业,这说明马先生很有先见之明。
我经常看到这样的报道,在IT相关领域获得成功的许多年轻企业家,他们自以为是、目空一切,炫耀自己的成功。马先生与这些人不同,当我得知这一点时感到很欣慰。
马云: 我虽然从事这项事业,但对于网络技术实际上我知道得很少,直到现在仍属于门外汉。我原是英语老师,199 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知道了互联网,开始涉足这个领域。
我完全不认为我已经成功了,我很害怕用“成功”这两个字。阿里巴巴创业才9年,与京瓷比只能算刚刚起步,问题、课题一大堆,说成功有点不自 量力。
同时互联网本身的历史还很短,如果一味发展技术,那么经营方向就不对,互联网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世人和社会的需要,它必须为客户和整个社会创造价值。
2
18位志同道合的伙伴
稻盛 : 企业如果没有社会价值就不能发展,也不能生存,经营企业不能自以为是,而必须满足社会的需求。 阿里巴巴获得社会的认可,取得巨大的成功,而马先生却不失谦虚之心,这很难得。
马云: 创建公司时我既没有技术又缺乏资金,也完全没有经营的经验,犹如盲人骑瞎马。一般的盲人都会从马上摔下来,我很幸运,没有落马,如此而已。
稻盛: 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马先生把技术人员集结起来,成为创建阿里巴巴的中心人物。公司创建的缘由我很感兴趣,能否介绍一下?
马云: 我虽不懂技术,但对互联网充满好奇心。我想互联网归根到底不过是一种工具,因此,有关应用技术的开发,我就委托网络工程师,而我自己站在客户的立场上试用他们开发的技术。
工程师一旦开发出新的技术,我立即试用。如果这种技术用起来方便简单,我就予以采用。相反,把烦琐的技术立即丢进垃圾箱。如果像我这样的外行使用时尚能得心应手,那么中小企业客户至少八成也会采用。
稻盛: 与技术员一起创建阿里巴巴,最初采用什么形式呢?似乎并非马先生出资建立公司后再招集工程师,为什么这些技术员愿意聚集到马先生麾下呢?
马云: 最初我借款2000美元开始做生意,失败多于成功。1995年初设立网络企业,又不成功。接着又去北京,与外经贸部合作做项目也不顺利。
在这个过程中我萌生了一个创意,就是通过网络向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此后就一直秉持这个理想,当时赞同我理想的包括我在内一共18个伙伴,大家共同创建了阿里巴巴。
稻盛: 他们都是技术员吗?
马云: 18个人中只有3个人是技术员,而且水平也不高。
1999年2月21日这个日子至今难忘,在我并不宽敞的房间里,18个人聚在一起,就今后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方向、全世界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我滔滔不绝地讲了2个小时。
18个人一律不向亲友借钱,就以自己口袋里的钱出资,一共5万美元。同时大家商定,各自准备好10个月的生活费,经过10个月的努力,如果一事无成,大家就散伙,各奔前程。
每月工资只付500元,不同意的人不要勉强,但如果赞同我的理念,大家就合伙干。当然他们都能找到收入更高的工作,但大家对一个共同的理想产生了共鸣。
3
成功不属于个人
稻盛: 马先生描绘出使用网络开拓事业的理想蓝 图,并抱着使命感,然后聚集对理想和使命产生共鸣的伙伴。一般情况下聚集人才靠金钱,但马先生只付区区500元,而靠理想和使命把大家团结起来,这是难能可贵的。
听马先生这么讲,我不禁想起京瓷创业时的情景。当时我是一名公司职员,研究新型陶瓷,京瓷就由当时的8名同事一起创办。
没有资金,没有设备,什么也没有,有的只是我对新型陶瓷开发研究所倾注的热情。我满怀激情向伙伴们诉说新型陶瓷将会对社会产生的影响,诉说我的理想和使命。
当时的条件甚至无法保障大家的生活,但是这7个人对我的理想产生了共鸣,决定追随我 。阿里巴巴同京瓷所处的时代不同,但创业的过程非常相似。
京瓷的成功不是靠我的才能,而是靠伙伴和有关人员的帮助,我觉得自己很幸运。
马云: 我也觉得自己很幸运。我高中考过2次,大学考过3次,多次找工作却没有一家肯录用我。我的能力、学历、长相都不怎么样,以一般常识来看,我不该受到那么高的评价。
稻盛: 人的才能有差异,智力有差异,但人的本质都一样。佛教讲“山川草木,悉皆成佛”。森罗万象、一切事物都内藏佛性,而佛的本质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只是外形改变,变成一个个不同的人。
我靠伙伴和社会的协助,使企业获得了成功,这样的幸事很自然就达成了。思考成功的原因,那不是我的力量。
在人生这场戏剧中,我扮演了京瓷创业者的角色,只是作为一个角色演出而已,这是一种偶然,这个成功不属于我个人。
因为我有这个思想,所以我至今不失谦虚之心。 创业半个世纪以来,遭遇种种困难:经济危机、日元升值、泡沫破裂等,尽管如此,我们照样持续发展,我想原因就在于自己没有失却谦虚,或者说自己一直追求谦虚。
一时成功的人而后没落,原因就在于他们“我呀我”的,自以为是,忘却了谦虚 。我希望马先生能够一如既往,保持今日的谦虚,将企业经营得更加出色。
稻盛: 语言这东西,是心中所悟,用大脑加以整理,然后通过声音传递。但是,仅仅将心中所感用头脑思索,再用声音传达,并不能说服他人,或给他人增添勇气。
日本古语中有“言灵”这个词,就是说必须将灵魂注入语言。“自己认为非这样做不可”,讲这话时必须抱着信念, 在语言中注入自己的灵魂,这样才能发挥语言的威力。做不到这一点,就无法震撼人心 ,人们就不受感动,也不会行动。我从年轻时起就一直按这条原则思考并行动。
我讨厌那些讲起话来嘴上轻飘飘的领导人。口才不好没关系,但话语中要灌注灵魂 ,特别是在当今严峻的经济形势中,领导人对自己所说的话必须充分负责,与人交流时要注入自己的灵魂和生命,这很重要。
马云: 稻盛先生说得对。语言的本质不在于表面辞藻的华丽,而在于表达心底的声音。
我认为不需要讲漂亮话,只要触及事情的本质,就能打动员工的心。
因为我是教师出身,所以我把公司的成长视同人的成长。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状况乃至行为方式都会发生变化。
人有生病的时候,公司也一样,患上感冒就需要治疗。如果因病症轻微而忽视,病情就可能恶化,变成重症。经营者必须随时把握公司的健康状况和公司的心态。
我常对员工们讲“我是水泥”。“水泥”可以把许多东西凝聚在一起,是人,就让大家团结在一起;是物,凝聚后就可以变大。企业家必须不断加深对员工的理解,加强与员工的交流。
去年年底,阿里巴巴经营形势喜人,有些年轻员工不免得意忘形。这时候我觉得有必要用语言来告诫员工,我说:“我预感某种坏事将会发生,让我们认真准备,有备无患。”
当然只讲一次,许多人听不进去,两次、三次反复讲,随着员工们对现实情况的理解不断深入,他们就会用心倾听我的讲话。
4
以人为本的经营在中国
稻盛: 我已退出经营第一线,不再直接对员工们讲话。但过去经济不景气时,我总是强调以下几点。
第一,形势确实不容乐观,但是我们决不悲观。
第二,团结一致。萧条降临,公司里会出现不协调的声音,因此萧条期要比平时更加强调团结。
第三,大家一起动脑筋想办法,从点滴做起,努力削减费用,这是继续生存的绝对条件。
第四,全员营销。人人都当推销员,争取订单,不光是老客户,还要敲开新客户的门。借着萧条在各个方面钻研创新,才能为企业的再次起飞创造条件。
如果我今天还是社长、会长,我还会对员工们讲同样的话。
马云: 我认为企业成长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首先是创业期,企业要生存下来,这是第一阶段;
然后是成长期,这时要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建立明确的事业模式,这是第二阶段;
最后是发展期,这时要充实技术和资金,实现飞跃性发展,这是第三阶段。
根据阿里巴巴的各个发展阶段,我自己也寻找不同的经营者作为榜样。1999年创业后,我向美国雅虎创始人、CEO杨致远,美国微软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以及美国IT行业的先驱们学习。
当经营走上轨道,2001~2002年后,我又受到美国通用公司(GE)杰克·韦尔奇经营思想的强烈影响。
到了今天,企业家最关心的问题是有关人本身的问题。 人为什么活着?企业存在的意义何在?我们应该对社会做出怎样的贡献?
通过今天的对谈,我从稻盛经营哲学中学到了很多,进一步提高了我对人的本质的探求之心。
当前的金融危机是中日两国企业家加强民间交流的机会。我认为中日之间的交流迄今为止还相当不足,而直面共同的困难,正是加强两国企业家之间相互理解、共同开拓未来的一个良机。 (《日经商业》2008年11月10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