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患者一上来就说:大夫!我这个肌瘤是不是因为瘀血导致的啊?能不能调理好?
答案是:可以的!所谓的瘀血体质,就是这种人的血液循环状态不佳,有瘀阻。比如血液流通缓慢,或者停滞在某些位置,或者体内有一些阻塞,引起疾病。
瘀血是百病之源,会引起各种疾病,比如心脑血管的堵塞,静脉曲张,女子的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乳腺增生等多与瘀血相关。
一、瘀血体质的人有什么特点呢?
首先记忆力会减退。会觉得记性不好,有时记不起来人名,有时忘记重要的事情,这是瘀血的第一个表现。
第二个比较明显的就是有瘀血的人咽喉干。中医形容这种情况叫做什么呢?就是“但予漱,不予饮”,总想漱口,总想拿水润一下,但是不是真想喝东西,不是口渴,这是瘀血的第二个表现。
第三个呢,有瘀血的人,嘴唇颜色会深。脸色灰暗,脸上会有黑斑,这种黑斑最集中反应到眼眶周围,眼眶周围会黑。
第四,皮肤不好,一到冬天一块一块地起皮。很多女性一到冬天腿上皮肤像鱼鳞一样,中医管这个叫肌肤甲错,补水可能不太管用,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应该是把瘀血通开。
第五,有的人会有疼痛的地方,这种疼痛是固定的,不是串着疼的。这种疼痛是晚上重白天轻。
就是舌象。瘀血之人,舌头的舌边和舌尖,容易出现瘀斑和瘀点,甚至瘀点会连成片,这样的比较严重,可能要去医院检查检查身体。还有个特点就是翘起舌头,张开嘴,舌尖舔上嘴唇的时候,我们会看到舌下有两条静脉,正常人应该是淡淡的,若隐若现的,可是,如果变得又黑又粗,颜色是黑蓝色,然后向四周怒张,此时这个人很可能是有瘀血的。
二、肌瘤和囊肿有什么区别?结节和息肉又有什么区别?
很多人总是搞不清楚,肌瘤和囊肿有什么区别?结节和息肉又有什么区别?
事实上,这些都是西医的叫法,中医的认识很简单,中医把这些有形的积聚统称为“包块”。
之所以会长这些东西,就是因为气血长期不能流通,首先是因为气血的流动出现了问题,气滞了,导致血液也跟着瘀滞不前,气滞裹挟着瘀血,越堵越大,最后成为包块。
三、中医汤药活血化瘀
怎么化解呢?中医有一个比较大的思路是调气,只要让身体里的这团气运转开了,所有的淤滞都能散开。
那么,有没有这样一个一气周流的方子呢?
有,逐瘀汤!
逐瘀汤:小茴香、干姜、延胡索、没药、当归、川芎、肉桂、赤芍、蒲黄、五灵脂。
各种结节、增生、息肉、囊肿、肌瘤等等都可以用。
这个方子基本上以气药为主,比如:小茴香、干姜、延胡索、没药、当归、川芎、肉桂、赤芍。
流气流气,当然不是说把这团郁结在一起的邪气疏散开来就可以了,这只是第一步,关键在于要让它们井然有序,该升的升,该降的降,该出的出,该进的进,你来我往,一气周流。所以尽管都是气药,却不是简单的药物堆砌,而是有理有据,有自己的排兵布阵。
首先上场的是小茴香,小茴香破气,古书上说它专攻气滞,可见,小茴香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
气机郁结的久了,它会变得坚硬,像久未耕耘的土地一样,得用锄头去凿,才能给它松通松通。
小茴香打头阵,一锄头凿下去,就能把郁结的气机打散。
打散以后呢,还要给它理顺。
干姜、延胡索、没药、当归把气往下降。
干姜负责把胸肋部的闷气往下降,延胡索负责把肚腹中的闷气往下降,没药负责把胃肠道的闷气往下降。
当归,从咽喉到食道,再到脾胃,这一带都归它管,张仲景的半夏厚朴汤里有它,有的人就是老感觉喉咙里梗梗的,好像有东西堵在那里,吐又吐不出来,吞又吞不下去,去医院一检查又被告知没有实物,这就是痰气交阻,结在喉咙这块儿了。当归的形状像管道一样,药性是从上往下走的,所以它下气的作用要比苏叶好的多,气一降,痰就跟着降。
四味药配到一起,从咽喉到胸肋,到脾胃,再到肚腹,所有的闷气就都有了出路。
紧接着,再用点川芎、蒲黄,川芎自古以来就被称作舟楫之药,就是说它有一股升提之性,可以把清气往上升,往上提。
肉桂、赤芍就更厉害了,可以理顺整个气机,既能升,又能降。降的是腐败的浊气,升的是清阳之气,有升有降,气机才能斡旋起来,然后自己去攻破这个包块。
另外,中医说气滞,主要责任在肝,肝主疏泄,这当中就包括疏泄气机。
到这里,蒲黄的优势也就显现出来了。
蒲黄属于风药,风药有什么作用呢?假如山峦被云雾笼罩,风一吹,是不是很快就散开了?
气机拥堵在一起,就像这高山上的云雾一样,防风可以给它吹散。如果站在更高的层次来看,风药还带有一股生发之气。金元名医李东垣就说了:“风者,春也,木也,生发之气也。”你看一场春风刮过,桃花开了,柳树绿了,大自然一派生机勃勃之象。
蒲黄可以让沉闷的肝木重新吐露新芽,恢复肝主疏泄的功能。
五灵脂这味药可以补气血。
四、为什么要补气呢?因为破气、降气的药用多了,过后人容易虚。
所以这个时候的思路是攻补兼施,一边攻,一边补,不然攻着攻着,邪气还没除尽呢,人先虚地爬不起来了,那你还怎么弄?尤其是对于身体本就虚弱的人来说,为什么会长包块,说明他本身就存在气虚的问题。这治病啊就像带兵打仗一样,有人冲锋陷阵,有人运送粮草,肚子都填不饱,怎么打仗?
在气药的基础上,再配上少量的活血化瘀之药,来把肌瘤里的这个血水利用出去。另外,这个方子主要是以调气为主,活血药的加入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所以这里只用到了几味药。
川芎以活血为主,当归既能补血又能活血,它是通中带补的一味药。
这个方子算得上是一张大方,不过,药味虽然多,但多而不乱,全方紧紧抓住一个字,气。气滞是因,包块瘤积是果。把因拿掉了,这个果自然也就不复存在了。
这只是一个基础方,中医讲求辩证分型,一人一方,药方要根据每个人的情况,辨证施治,加减化裁。
这里,我也希望以后能够给大家分享更多的经验,供大家鉴赏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