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张仲景看病为什么几乎不看舌头?


在网上一些中医群聊天的时候发现,很多群友喜欢翻出舌头让别人诊一诊,我总是一笑了之,舌诊真的有那么重要吗?如果那么重要,为什么伤寒论几乎不看舌头诊病?

于是很好奇地探究起张仲景为什么不重视舌诊?其实伤寒论还是有舌诊的。《伤寒论》全文论及舌诊者共有23条,病证涉及太阳、阳明、少阳、少阴、三阳合病、少阳阳明合病等。舌诊内容包括察舌体、望舌苔、问舌觉等观察情况。

但从伤寒论三百多个条文来说,舌诊的比重是比较低的。显然,舌诊并不是张仲景诊断的重要手断,如太阳病篇无一体现。从这一点上看,六经辩证重脉证,重点还是脉证。伤寒论的病类题头都是直接指脉证而言,如"辩太阳病脉证并治"。舌诊作为一个小局部组织表现,对于体症与脉证来讲,并不如问诊和观察体症来得直接和全面。

实际上,舌诊是后来才发展应用,历史上第一次系统地提出并总结舌诊理论的,是在元朝一本《敖氏伤寒金镜录》的书中提出的。在此之前无论是内经还是伤寒,还是后来的千金、外台等都只是零散记载,不系统。只有这位姓敖的医生系统地进行了总结并画出了舌象图谱,后经薛立斋再收录,进而在明清时期才被推广起来。

对于张仲景为什么不重舌诊的问题,可能汉以后就有人提出过,但似乎无人去解释这个问题。

笔者拙见,认为舌诊不被汉医当作诊断的主要方面,主要还是以下原因:

伤寒论辩证的实质是辩阴阳六经之病,是从人体阴阳大局和阴阳体层细分去层层分析病因病机病位。舌是一个局部组织,它的表现无法体现出阴阳体层的问题。它最大的特点是心、肝、脾、肺、肾以及任督二脉、三焦经等都有经脉直接或间接与舌相连。如黄帝内经记载:

“手少阴之别系舌本” 手少阴就是手少阴心经。”肝者,筋之合也,而脉络于舌本也;脾足太阴之脉,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肺手太阴之脉,达咽喉,与舌根相连; 肾足少阴之脉,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足太阳之筋,其支者,别入结于舌本(足太阳就是膀胱经);手少阳之筋,其支者,当曲颊入系舌本(手少阳就是三焦经)。”

恰恰因为舌连五脏六腑。舌的问题会混杂难分,更难以判定阴阳表里虚实六经等。如舌苔黄代表热,那么是阳病还是阴病,如果说是阳病,那么阴病出现的假热怎么解释?是虚还是实?如果是实,那么虚病表现出来的假热怎么解释?还有是表还是里?是哪一经?显然并不能很好地判别。容易给诊断带来误判。判定寒热容易,但判定六经不易。

后世的温病学派特别重视舌诊,所以温病派中医看舌头开药就特别容易出现不分真假,明明是假火,却仍然开清热解毒的凉寒之药。

综上,伤寒论诊病的核心是六经辩证,而舌诊则多表现八纲思维的某些方面。是辩证思路的不同表现。

搜索建议:
热文

 机场vip通道(机场贵宾区需要什...

如今乘坐飞机是一件比较平常、普通的事了,全国很多城市都有了民航机场、有定期的飞机航班通达,很多人出差办事、旅行游玩都会选择飞机作为交通工具,在机场候机、办理登记...(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