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广州市天河区龙洞地段一块闹中取静的产业园内,“隐藏”着一支特殊的应急救援队伍。2021年郑州特大暴雨,他们千里奔赴送去30多套高精设备无偿提供使用;2022年3·21东航坠机事故,他们是第一支抵达事故核心区域的社会救援力量;2022年茂名石化6·8泄漏起火事故,他们在距离起火点仅不到1公里处连续奋战5天;2022年6月英德特大洪水,他们参与三天三夜的北江大堤保卫战;2023年台风“苏拉”来袭,他们兵分多路在广州多区以及赴粤东、粤西前置备勤;正在进行的第134届广交会上也有他们坚守的身影。他们就是广州市无人机应急救援中心,在挂牌成立3个月之际,广州日报记者独家专访中心主任廖科文,畅谈这支无人机小分队的前世今生以及未来规划。
广州市无人机应急救援中心
从销售代理到自创品牌,五年长成“小巨人”
2023年7月20日,广州市无人机应急救援中心正式揭牌。这是广州市应急管理局会同天河区政府,依托广州成至智能机器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的全国第一个集“产学研救”四位一体的无人机应急救援中心。
虽然中心刚刚揭牌3个多月,但实际上,这支队伍由来已久,还要从广州成至这家全国“小巨人”企业的创业说起。“我是在2007年开始创业的,最开始在电脑城销售数码产品,因为买了一台大疆无人机感觉非常好用,便决心成为大疆的一级代理商。”成至公司总经理廖科文说,“2015年,我在天河体育中心开设了广州的第一家大疆无人机专卖店;2016年开始组建研发团队;2018年全面转型无人机任务载荷的研发,创立成至品牌。”之所以做出这个决定,是因为廖科文发现,我国的无人机做得很好,但是并没有足够的机载设备让用户去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没能发挥更大的价值。
无人机执行运输任务
2018年9月,成至的首款无人机任务荷载产品问世,如平地起惊雷,开了行业的先河。“我们惊喜地发现,自主研发生产的产品不比大企业差,更加坚定了信心。大概用了5年多的时间,我们从一家经销商转型做成了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廖科文说。
全面转型后,成至开始涉足应急救援领域。“最开始是公司的无人机飞行服务队自发参与森林公安部门对失踪驴友的搜救工作和广州水涝灾害的救援工作,到2020年出现了一个契机。”廖科文介绍,当时广州市应急管理局成立了由13支队伍组成的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孵化基地,蓝天救援队、红十字救援队等都在其中,成至无人机飞行服务队也成为其中一员。“这个孵化基地正是广州市应急管理局贯彻大安全、大应急体系的体现,除政府力量外,社会力量也应该被充分组织和发动起来,发挥作用。”廖科文认为。
2021年,在天河区应急管理局的指导下,成至智能发起成立了天河区成至无人机应急救援中心,成为孵化基地孵化出的第一支公益性应急救援队伍。
广州市无人机应急救援中心
驰援任务遍布大江南北
队伍成立后,2021年7月迎来第一次“大考”。7·20郑州特大暴雨,无人机救援领域迎来第一次全国大动员。成至和大疆联合派出一支小分队,1车4人,携带4架无人机以及30余套设备星夜驰援郑州。小分队抵达现场后第一件做的事情就是跟设备使用人员宣布:请大家放心、大胆地使用这些产品,即使因为恶劣天气和外界影响出现炸机、丢失等问题,所有损失皆由我们两家公司承担。廖科文介绍,队伍当时的主要工作有两项,一是灾情侦查,制作720度受灾区域的全景图供现场指挥人员使用;二是配合夜间救援队伍提供应急照明保障。
救援的几天里,灾区一线断水、断电、断路,队员们天天只能吃方便面,但斗志高昂。“我们不怕苦、不怕累,要的就是那份成就感、荣誉感。”救援队员说,“其实,我们在奉献社会的同时,也是在成就自己、遇见更好的自己。”
成至救援服务队
广州市无人机救援中心现有应急救援队员127人,配备各型号无人机及配套救援设备近200套,为灾害事故防范处置提供应急通讯、应急照明、应急广播、应急视频、应急测绘、物资投送及人员搜寻等支持。救援中心自主研发的数字语音广播系统、矩阵照明灯、云台探照灯、排爆机械臂等无人机任务载荷产品居于世界领先水平。中心实行全年7×24小时值班备勤,全天候接受市、区两级应急管理部门调度指挥。救援队员先后参与省内外应急救援行动60多次,在汕头南澳岛森林火灾、广州花都花东镇森林火灾、英德暴雨内涝、桂林森林火灾等灾害事故的救援行动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执行应急照明任务
“我们和政府一拍即合。”对于和政府的深度合作,廖科文求之不得,“我们一直想为应急救援等公益事业出更多力,以前看到驴友走失等新闻时,总是干着急出不上力。纳入政府应急体系后,我们可以第一时间获取信息、参与救援,充分发挥作用。”
这种政企合作模式,对企业来说公益意义远大于商业利益,企业会否亏本呢?记者问出心中最大的疑惑。廖科文坦承,从商业的角度来看貌似不合算,但是换个角度看,企业也是获益者。“首先,践行企业的使命和社会责任,能让员工队伍对公司更加认可,凝聚人心;其次,我们到一线实际使用自己的产品,可以最直观地获得产品使用的反馈,用以指导产品的后续开发和迭代,我们既是开发者、生产者,也是用户,这样开发出来的产品就会更有针对性;同时,通过这样的工作,我们跟属地、社区形成更加融洽、共荣共生的关系,也会给企业的茁壮成长提供良好的土壤。”廖科文回答,“所以,这种合作是不能用直接的利益、金钱去计算和衡量的。诚然,企业有时候要看短期的利益,首先要活得下去,但也要有长远的目光,去思考如何更加健康地成长。”
广州市无人机应急救援中心揭牌
规划:继续加大投入,立项应急通讯
中心现阶段设置4条生产线,生产产品类型25类,包括:“无人机声光系列”生产线,生产喊话类与照明类产品;“光电吊舱”生产线,生产相机类产品;“系留”生产线,生产系留供电系统;“综合定制”生产线,生产抛投器、电子投放器、排爆机械臂、喷火器等产品。
谈及中心未来的规划,廖科文表示,还需要加大投入。“我们这段时间正不断购置新设备,也准备研发更多的产品。中心已有2台大载重物流运输机,一台一天大概能够在广州市范围内运输1吨物资。我们盘算了一下广州的情况,觉得应该有4台这样的飞机。成至公司正不断投资在这支队伍身上,使其具备更强的业务能力,更好地满足广州市应急救援的需要。”廖科文表示,今年年中河北的灾情让他判断两件事情比较重要,一是如何让无人机在应急通讯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二是要切实加强无人机的物资投放能力。目前,中心已经就应急通信研发立项,希望找到更便宜、更便捷的方式去实现这个功能。
另外,业界一直在研究增强无人机在恶劣天气中的适应能力。廖科文认为,在恶劣天气之下,无人机其实是唯一能够执行任务的航空器,“紧急时刻可以冒险起飞,冒着无人机失事报废的风险,去换取一些重要信息。”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黄庆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叶作林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叶作林
(部分素材由受访者提供)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凤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