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车展观察:各家品牌在上海抢滩登陆,技术路线没有好坏之分!

本届上海车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除了它是疫情之后的首个国际A级车展,还有这更是新能源汽车成为市场增长主要动力之后的首次“阅兵”,各新能源汽车品牌以及造车新势力们,还有国际大厂的新能源车型们的全新亮相,大家都以一个全新的面貌迎接消费者和市场的检验。就好像我们小时候新学期开学第一天一样,背着全新的书包和学习用品,在新的教室迎接老师的检查——每个人都精神抖擞着迎接新的学期。

表现形式虽有不同,但内在逻辑都是一样的——就是交出一份满意的试卷。

当前,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主流方向,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大了新能源领域的投入和布局。

于是,我们看到了奔驰的全面电动化战略,大众ID.7首次在全球线下展示,沃尔沃EX90出场、本田e:N2概念车亮相,还有比亚迪的仰望,上汽的智己,吉利银河L7,哪吒GT,极氪X,蔚来ES6,小鹏G6等等诸多新车让人印象深刻。

就像本届上海车展的主题说得那样“拥抱汽车行业新时代”,大家都拿出了各自的看家本领,力图拥抱市场的新变化。

但如何交出满意的答卷,却成了各家车企需要面临的问题。

何谓满意?笔者理解为就是满足用户的差异和场景化需求,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产销超过2500万辆的庞大市场。

举个最生动的例子,理想汽车采用的增程式技术,一直以来被有些车企吐槽为落后的技术路线,结果理想汽车月销超过2万辆,成为造车新势力销量排行榜上的头部玩家,让之前发出质疑的声音哑口无言。

在这里,《百姓评车》想说的是行业进步、市场发展是由市场需求和技术研发共同推动的,只有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的技术研发才是有效研发,从这个角度来说,技术路线不应该有先进或者落后之分。

新能源转型是大势所趋,细化到各个品牌身上,各家的落地方案就有些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味道。

技术路线百家齐放

本届上海车展上,各家车企一共举行了150余场发布会,各种新战略、新产品、新技术集中展示。中国品牌明显跑在了前面,用混动抢占合资品牌燃油车的存量市场,用纯电保持技术领先。

前者有,长城汽车采用Hi4混动技术,加速新能源与智能化全面布局。哈弗枭龙/枭龙Max首次搭载该技术,实现了“两驱价格四驱体验、四驱性能两驱油耗”。

在车展前夜,比亚迪发布云辇-C、云辇-A、云辇-P、云辇-X四套车身控制系统,垂直方向解决车身智能控制问题。海鸥、仰望U8、仰望U9和腾势N7四款重磅车型亮相上海车展;

吉利汽车现场正式发布银河L7智能座舱——“智爱座舱”,银河L7搭载“8155旗舰级座舱芯片+吉利银河专属原生智能座舱系统银河N OS”,智爱座舱是一个集“高颜值、双算力、易操作、全感官、全域FOTA”于一体的超级智能终端;

上汽集团智己汽车在2023年上海车展上发布AI4M战略,其中联合Momenta发布行业首个D.L.P.人工智能模型,率先将数据驱动的规划算法应用于量产项目。

造车新势力们则主要突出800V高压平台和全栈自研。蔚来的NT3.0,小鹏的SEPA2.0,理想的纯电解决方案,均是800V高压+快充电池的方案,宣称的充电性能均达到充电5分钟,续航增加200公里的水平。全栈自研已经由过去的软件自研扩展到了硬件领域,理想汽车的碳化硅功率芯片就是例证。

合资品牌在技术上则是加大了跟进的力度。奔驰的全面电动化、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更是说出了“中国是未来所在”的话,并带着20款新能源车型亮相上海车展,大众带着全新ID.7在上海车展全球首秀,展台C位上摆放的都是ID系列车型,通用和丰田则是推出了E5和Bz3,用性价比这些中国品牌曾经使用的杀手锏来和中国品牌竞争。

随着中国车企逐渐向外拓展,与国际车企的竞争已经从国内走向全球。双方以前的竞争只决定中国市场的表现,而现在则关乎全球市场的优胜劣汰。这也是各大品牌在上海车展上争奇斗艳的原因。

市场需求才是检验标准

国际车企和中国品牌虽然是竞争激烈,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两者之间的选择并不是非此即彼,这种情况不仅体现在合资品牌新能源车和中国品牌新能源车之间,甚至在油车和新能源车也同样如此。很多时候,消费者的用车需求是多样性的。因为各地消费水平和使用环境(比如南北方的冬天、一二线城市和四五线城市补能设施的布局差异化)各不相同,消费者在选择燃油车型、混动车型、纯电车型方面的选择也更不相同。

在这种情况下,势必就要有多种技术路线并存。手机市场出现的赢家通吃的局面在汽车市场并不会出现。

因此,我们会看到插混车型在北方的使用环境更适用,纯电车型在南方更适用的情况出现。在四五六线城市,因为受消费水平的影响以及补能设施的布局数量的影响,消费者买车可能更倾向于燃油车,甚至是二手燃油车。

正所谓千人千面,没有哪家能够一统江湖。

正如现在大家常用的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已经是各自市场的主流,但是功能机和PC电脑仍然有市场。用户的差异和场景化需求,是决定市场消费结构的重要因素,技术研发虽然推动行业进步的力量,但在某种程度上还是要服务于需求。

换个角度来看,无论是传统燃油品牌,还是新能源汽车品牌,无论在技术上如何深入研发,营销上如何采用什么样的策略,最终都应该把选择权交给消费者。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笔者对技术研发是充满了尊敬的,就像前文说的那样,只有满足需求的技术研发才是有效的,两者对于推动行业进步、市场发展都是缺一不可的。

说回本届上海车展,尽管新能源技术风头更劲,但这不意味新能源汽车短期内就能压倒燃油车。新能源化是一个趋势,但是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甚至是一个反复拉扯的过程。

由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联合某车帝发布的《新能源燃油车用户消费行为洞察报告》显示,消费者对于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选择,并非“非此即彼”,相反,在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型的用户选择偏好层面,同时考虑购买燃油车与新能源车的消费者达52%,仅考虑购买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用户比例分别为38%和10%。

目前阶段,新能源车在续航、环境耐受以及补能方面,和燃油车还存在差距,对于各家品牌来说,面对市场需求,用技术实现使用场景,两条路走路,才能全面拥抱行业变革。

百姓评车

笔者还是那句话,技术路线没有好坏之分,新能源车和燃油车也不是彼此对立,归结到底,一切都需要市场检验。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抢滩  抢滩词条  各家  各家词条  上海  上海词条  车展  车展词条  好坏  好坏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