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手持笏板
我们经常从电影、电视剧或图片上可以看到,古代官员上朝给皇帝汇报工作时,双手举着一块长方形的板子,那么这块板子叫什么名字呢?它又是干什么的呢?其实这块板子的名字叫笏板,下面给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
笏,汉语读(hù),指中国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一般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又称手板、玉板、朝笏或朝板,古代对官员手持的笏板规格有严格的规定,据《礼记》记载:笏长2尺6寸,中宽3寸,由于古代的尺寸和我们今天的尺寸不同,因此,古代2尺6寸要短于今天的2尺6寸。唐朝武德四年以后,规定五品官以上执象牙笏,六品以下官员执竹笏或木笏;明代对这个规定做了简化,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执象牙笏,五品以下可以不执笏;从清朝开始,笏板就废弃不用了,其实从东汉纸张被大规模使用后,笏板就应该废除了。
玉笏板
至于笏板的用途,一是记录大臣的发言提纲,大臣在上朝时,需要向皇帝汇报工作,便提前将汇报的内容以提纲的形式逐一写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或面君时由于紧张而想不起来,所以笏板就起了一个备忘录的作用。二是在朝堂之上,如果皇上要安排各项工作,大臣们肯定要把皇帝讲话的要点记录下来,笏板就又起了记事本的作用,《礼记·玉藻》中:凡有指画于君前,用笏;造受命于君前,则书于笏就是最好的写照。笏板的第三个作用,就是大臣用它挡住自己的脸,以彰显天子龙威,大臣用眼睛望着笏板,表示对天子的敬意。
象牙笏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