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历史悠久,每个人都知道。不过,你确定知道这些端午的小知识吗?
●屈原竟然不姓屈?
屈原姓芈,屈氏,名平,字原。也就是说,屈字并不是他的姓,而是氏。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他叫屈原,不叫芈原。
●端午节被韩国抢走了?
韩国江陵端午祭实际上由舞蹈、萨满祭祀、民间艺术展示等构成,这与中国人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是两回事。唯一的相同点都是在中国的端午节期间举行。
●喝雄黄酒=喝砒霜?
虽然白娘子本身怕雄黄,但是人类也承受不住大量的雄黄酒,尤其不要加热,还是少喝为妙,或者喝点黄酒吧。
●端午节不是为了纪念屈原?
端午的由来有四大传说:纪念屈原、伍子胥、孝女曹娥还有恶日传说。纪念屈原,是一直到南北朝时才真正确立,并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端午还有几十个别名?
虽然中国大部分的传统节日都有别称,但是端午节却是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的,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
●粽子吃咸的还是甜的
中国的粽子分甜咸两种,甜在北方,白糯米、小米、小枣、豆沙……甜的是心情;咸在南方,咸肉、咸蛋、菌菇、板栗……咸的是滋味。
●是因为纪念屈原才吃粽子?
其实,早在屈原之前,远古的先民就会吃粽子了。屈原本人也有可能吃过粽子,《离骚》中就有带疑似粽子的诗句:巫咸将夕降兮,怀椒糈而要之。椒糈是椒香拌精米制成的祭品,如果用竹筒煮了的话,就是筒粽。
由此可知,古人最初并不只在五月初五吃粽子,吃粽子也并非起源于对屈原的纪念。
●早期的粽子是用什么材料包的呢?
北方
▼
大约在公元前7000年前,中国的北方学会种黍,用茭白叶子包裹黍米,再用草灰拌水煮熟,这叫角黍,是北方粽子的起源。
南方
▼
几乎与北方学会种植黍的同时,长江流域就学会了种植水稻。当时有一种做饭的方法,把大米放入竹筒之中煮熟,这叫筒粽。是南方粽子的起源。
●粽子以前是拿来做什么的?
随着冶铁技术的发明,铁锅也逐渐普及,远古时期用叶子包裹黍米,用竹筒煮饭的方法也逐渐被淘汰,粽子也就只能用来祭祀河神,以祈求五谷丰登。后来,随着华夏彻底从巫神文化走进礼乐文明,粽子用来祭祀河神的风俗也慢慢消隐。
●粽子是如何与端午联系在一起的?
直到西晋时,粽子才和端午联系在一起,周处在《风土记》中说:仲夏端午,烹鹜角黍。这是最早把端午和粽子联系在一起的可见史料了。
●为什么纪念屈原要吃粽子?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死去。屈原死后流传出各种故事,其中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人看到屈原在抱怨大家投下的粽子被蛟龙吃了,让大家用五色彩线包粽子,因为蛟龙怕这东西。
还有这样一个传说,某一年端午节人们往汨罗江投食,从西南方向飘来一位长须飘拂的老者自称是屈原,已被天庭封为河伯,掌管楚地的江河。
就此,大家把端午节吃粽子用来纪念屈原了,成为寄托乡愁与祈求丰收的文化符号。后来,隋炀帝杨广灭了南陈,南北朝重新统一了,但端午吃粽子以寄托乡愁和祈求丰收,由南至北,演变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的习性。
●端午节什么时候成为国家法定日的?
唐宋以降,端午节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知道民国时期,该端午节为夏节,解放后,端午节进入民间传统节日系统,2007年则重新定义成为法定节日,无论如何,吃粽子都是端午节习俗之一。
看到这里,大家都明白了吧
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
是因为这个习俗蕴藏着
祈求丰收和寄托乡愁
这两个古老的夙愿
深深地烙印在华夏子孙的记忆深处
来源|新疆共青团
主办|滁州市共青团
运维|滁州学院蔚然新媒体中心
小编|谢添蕊
联系|chzu@qq.com(如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你还想看
好文!必须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