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行业千万种,行行有本难念的经。
近几年,由于疫情常态化发展、俄乌冲突不断、极端天气灾害等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农资行情起伏不断,一批又一批的农资人面临淘汰、破产、放弃等局面。但仍然有一部分不忘初心的老农资人始终坚守在一线,他们不畏艰险,遇到问题迎刃而上,勇于承担起三农使命。
来自新疆奎屯市、喀什地区的陈苏平和艾沙江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陈苏平
艾沙江
农资行业的老兵
陈苏平和艾沙江都已经有17年的农资经验,两人可谓身经百战。上学期间,陈苏平所学专业是食品检测与加工,尽管与农业有一定相关性,但就业范围比较狭窄,适用人才较少,而当时农资行业正值发展之势,对人才需求量较大。于是,自2005年毕业后,他便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一家农药企业。 “2005年正是农资行业的起步阶段,到2015年的时候达到了顶峰,然后陆续开始走下坡路,无论是利润,还是竞争,都比较激烈。”陈苏平告诉记者。
2006年初,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以后,国家大力发展新疆省贫困地区,由于闭塞的交通信息,这部分贫困地区的农民作物种植水平比较低,对于什么作物施用什么肥料受到一定局限性,人民普遍生活在一个较为贫乏的生活环境中。“如果没有钱,孩子连学也上不了,生活费也没有,做什么事情都受到限制,有钱才能让生活条件变好。”艾沙江说道。为了让农民有很好的收入,带动他们更好地致富,他便决定投身于农资行业,这一干就是17年。
无论是奎屯市,还是喀什地区,两地都以玉米、小麦、棉花等大田作物为种植结构基础,采用滴灌水肥一体化模式,普遍施用大量元素水溶肥料,以及硫酸钾复合肥。陈苏平和艾沙江跟记者介绍起当地的农业、农资情况侃侃而谈,言语中透露着行业老兵满满的自信心。
但万事开头难,行业老兵也是从新兵开始磨练。
刚开始工作的第一个月,因为不了解市场以及性格内向,陈苏平没少碰壁,拜访客户时吃了很多闭门羹。但领导不断鼓励,再加上陈苏平不服输的韧性,他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一次又一次上门为客户耐心讲解产品,如果客户遇到什么问题,他也会第一时间帮忙解决,最终凭借自身扎实的专业知识、真诚以及过硬的产品质量,他终于打动了客户,也一步一步开拓了属于自己的市场。
“一开始,本地的肥料质量较差,产品比较鱼龙混杂,农民施用了以后,效果一般。”艾沙江讲述起自己最开始的入行经历,语气中透露出隐隐担忧。他表示,如果施用质量好一点的化肥产品,价格又会比较高。从2006年到2009年,在这三年的从业经历中,艾沙江一直饱受产品质量和价格的困扰。要么产品质量差,农民不买账;要么价格太高,农民不愿买。直到2009年,艾沙江才遇到了转机。
方向选对了,路才好走
创业的根基在于方向,方向选对了,路才好走;方向一旦选错,那必将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发生战略性失误。
2009年的时候,鄂中开办全国会,艾沙江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参加。通过公司业务员从选料到生产到管理进行细致入微讲解,并带领他到实地参观考察,经过深思熟虑的考量,艾沙江最终选择了鄂中,解决了之前困扰他的问题。 “鄂中资源比较雄厚,有自己的磷矿,生产技术在国内也比较先进,产品运输过来后进行投入使用,发现效果确实很好,有些小厂子的产品根本比不上。” 艾沙江表示,自己第一年就买了两三百吨,后来又陆续增加到三四百吨,再到如今的三四千吨,他非常认可鄂中这个大品牌,价格也非常合适。
企业待久了,人渐渐会产生瓶颈,陈苏平也不例外。为了进一步提自身升实力,也为了有一个更好、更大的发展空间,不服输的陈苏平决定离开企业,自己创业,便成立了奎屯疆小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创业之初,选择卖什么产品决定未来创业之路是否一帆风顺。经过同学的推荐,陈苏平与鄂中公司的某位业务员建立了联系,通过深入了解鄂中,进行反复考察和沟通后,他决定代理这家公司产品,并且坚定选择只代理这一家。
“目前主要销售鄂中的高分子系列产品,这是一款打造市场功能的差异性水溶肥,对肥料利用率提高,保水保肥,对作物抗性提高,减少作物发病率等有一定帮助。” 陈苏平解释道,自己在企业上班期间,对鄂中产品已经有所耳闻,其一直坚持高品质,心理已经产生想要合作意向。
不止是产品,更有责任
疫情期间,全国各地封控,导致物流交通受阻,农资产品陷入疯涨状态,这对农民、经销商造成一定影响。陈苏平表示,鄂中在涨价前会先给予告知,这样经销商就有了缓冲期,并且合理建议其是否需要储备,同时针对疫情给予了一定优惠政策。“今年封控在家的几个月无法外出,银行也无法进入,款项无法打过去,鄂中就让我们先打个订金,锁定价格和数量,后面涨价之后就不再涨。”艾沙江和陈苏平一样,给予了鄂中高度一致的赞同。
据了解, 疫情爆发初期,鄂中当机立断,便针对当前市场行情进行精准到位分析,在全力保障产品质量的同时,全方位站在客户立场之上,第一时间满足他们的利润增长, 担当起大企业在疫情挑战期间的使命责任。
与鄂中合作了14年的艾沙江,代理销售的产品从常规肥料到配方肥再到现在的大量元素水溶肥,每一次的效果都让他赞不绝口。“现在国家倡导化肥用量减小,以前一亩地施用50公斤肥料,现在只施用鄂中的30公斤,效果却比以前还好,卖货的销售量越来越高,经销商自然也就能挣钱,双方合作越来越好。”艾沙江高兴地说道。
“今年六月份因为个人资金出现问题,款项没有打够,便跟公司沟通了一下,公司第一时间知道后表示理解,直接把货发出来了。”说起这件事情,陈苏平的言语充满感激之情。尽管与鄂中合作只有短短的三年,但陈苏平一直很放心, 他期待未来即将面世的鄂中产品能弥补自己的空缺, 下一步将优化自身条件,紧紧跟随鄂中,做好自己的农资事业。
无论是陈苏平还是艾沙江,其都是农资行业历史变迁中的平凡一员,但行业的兴衰巨变、繁荣发展都留下了他们不平凡的身影。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中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为建设我国现代化农业强国贡献着自己的绵薄之力。未来,他们将与鄂中进行更加紧密合作,携手共赢,走向更灿烂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