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张永军 编辑丨葉梓
推荐丨张永军讲管理(ID:ZYJCOLLEGE)
管理培训与咨询业务合作|17801032632(微信)
本文共2350字丨阅读约6分钟
最近为一家有名的独角兽公司提供管理咨询,在对该公司高管进行一对一访谈时,有两位部门负责人的态度引起了我的兴趣。
甲说:“我们几位老板,彼此意见总是达不成一致,我做的方案老是被毙。得了,我躺平了,他们咋说我咋干,他们不说我不干,反正我按自己想的干了也没用”。
乙说:“虽然我们几位老板经常意见不一致,但我会按照大家的意见综合考量,加上自己的想法,输出几个方案让老板们选择。一般大家在第二次讨论时都会达成共识,我也很开心能听到不同的建议,这让我得到成长”。
你看,面临同样的环境,是 像甲那样不思进取地“躺平”,还是像乙那样建设性地思考并积极解决问题, 这中间简直隔着一条鸿沟。
我猜想,乙以后的职场之路,会比甲顺利很多。
那你该怎样激发自己的上进心,以快速改变现状呢?下面4种方法值得尝试。
躺平只会伤害自己
那意味着你失去了自驱力
很多年前,一位名叫约翰的美国年轻人想找份工作,但经济大萧条时期工作机会很少,怎么办呢?
他去一家公司面试,面试官问:“你想要什么样的工作?”约翰答:“把你们薪水最低的职位给我吧,我急需一份工作。”
就这样,他很快进入该公司的工厂工作。不幸的是,上班第一天他就意外受伤了。征得领导同意后,约翰留在工厂并发明了一件工具,既可以防止工人受伤,又可以将工作效率翻倍。
尽管拿着最低的薪水还受了伤,但 约翰没有抱怨、没有躺平,而是积极主动地多做一点。
换了你是老板,你会不会提拔这种积极主动的人?你喜不喜欢这样眼里有活的员工?
入职没几个月,这位最底层的打工人,一路升职加薪成为部门主管。不久约翰辞职了,他想独自创业,去测试怎样帮大家从零起步走到重要岗位。
这位约翰,就是 后来的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
很多人面对不如意的环境,都习惯于怨天尤人,但实际上 对于多数普通人来说,机会大都是自己创造出来的,只要你“眼里有活儿,心里有劲儿”。
这个“劲儿”,其实就是所谓的“自驱力”。
只要认为做所有事情,出发点都是为了自己 ,那人们的自驱力就会很强。
当你不再纠缠于外因,懂得真正为自己负责时,你已经迈出了超越现状的第一步。
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把设想有效地转变为行动
你是否见过下述情景?
有人打算换工作,却担心新单位不好干,说“要考虑周全才行”;
有人想跑步健身,却因为懒得动弹而一直躺平刷手机,说“过几天再说吧”;
有人准备写文章,却总是迟迟不动笔,想“再找些资料”。
“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醒来走老路”。其实,拖延是人们普遍存在的问题。
根据简.博克和莱诺拉.袁的调查研究,当今社会拖延问题日益严重,约70%的大学生存在拖延问题,成年人在拖延问题上同样表现不佳。更重要的是,超过95%的拖延者希望能做出改进,但却对这一问题束手无策。
人们之所以习惯于拖延,是因为他们心里感到“害怕”。害怕什么?怕的是如果自己采取了行动,所带来的麻烦或未知结果。
事实上, 任何一个人想要做事成功,都需要有两次创造过程。 第一次是在大脑中创造性地规划出蓝图,第二次是在实际中把蓝图变为现实。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其实难就难在 如何把大脑中的设想,转变为现实中的行动。
曾国藩说: “ 先静之,后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真正的高手,往往都是有了一个基本方向和模式框架后,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干起来再说。只要开始行动了,不知不觉你就超越了很多观望中的竞争者。
做工作就像是开车,踩油门是加速前进,踩刹车是停止前进。 你不停地先鼓劲再犹豫,就像油门刹车一起踩,只能是原地打转,一次次地和机会擦肩而过。
按逻辑拆解目标
让艰巨的任务变得简单
当下定决心开始行动后,很多人却发现,不知道要如何沿着设定的方向,一步步地实现长期目标。
印度著名演员阿米尔.汗,有一次接受陈鲁豫采访。鲁豫说:“拍摄《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时,先要增肥拍摄老年父亲,再要减肥拍摄年轻时的摔跤手,这可真难啊!”
阿米尔.汗回答说:“如果你想做成某件很难的事情,就像登一座高山一样,如果你一直看着山顶,你会觉得你永远爬不上去,所以这里有个诀窍, 不要看最终的目的地,永远只看下一步, 告诉自己下一步要到哪里,集中注意力就行。”
我儿子在上三年级时,对于老师要求的上台公开演讲,感觉很苦恼。
我教给他一个简单的目标拆解方法。
第一步,想一想演讲的题目,然后在作业本上列一个主题提纲;
第二步,为提纲中的每一个主题,配一个现实学习中的小案例,最好是同学和老师都很熟悉,却又觉得难以解决的小问题;
第三步,为每一个小案例,配一个自己的解决方法,最好是简单易懂又有趣,如果想不出来可以跟我讨论;
第四步,在作业本上画出上面“主题-案例-解决方法”的思维导图,把它记住并多练几遍,然后就可以自信地去演讲了。
你看,工作中的每一个看似艰难的大目标,是不是也是可以这样拆解的呢?
跨过痛苦的中期考验
真正的自律从不靠硬撑
现实中,很多人并不缺少雄心壮志,但却很难长期坚持到底。这是因为多数人认为,自律是靠意志力强撑着, 但其实真正的自律,从不靠硬撑。
心理学中有这么一个规律:“每一件事的自律,在前期是兴奋的,中期是痛苦的,后期是享受的。”
然而,大部分人即使下定决心保持自律,但往往在中期便选择了放弃,让自律停留在了痛苦的阶段。
剑桥大学的一项研究,对很多位成功人士进行了追踪访谈,从一个侧面揭开了坚持与自律的秘密。
这些成功人士普遍表示:自己并没有想过一定要坚持自律,但当回头看走过的路时自己都觉得害怕,不知不觉居然做了这么多;倘若再重新来一次或提前预知这些困难,很多人可能在一开始就会被艰巨的任务吓倒,恐怕难以坚持下来。
这意味着什么?
在外人看来,他们是因为自律而成功。可是这些成功者自己知道,他们是由于喜欢做一件事,并且在事情进展过程中,不断体验到心流状态,才会不断激发自己。
人生一世,自律和不自律,都会吃苦。不同的是, 不自律的苦,会让你先甜后苦;自律的苦,会让人生越来越甜。
张永军教授创办的华商博雅管理研究院,应邀对肆拾玖坊(酱酒行业有名的独角兽企业),进行了“企业指数级增长”的创新模式研究,探究肆拾玖坊创业7年来屡创行业增长奇迹的秘密。
有兴趣参加“张永军讲管理”举办的管理与创业沙龙,或需转载文章,或想申请成为肆拾玖坊茅台镇酱酒经销商,请拨打电话17801032632咨询,或添加该微信号(即电话号)沟通。
本文章为张永军原创内容。原创不易,欢迎点击右下角的在看和点赞,以示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