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在菜园坝坐船,去海棠溪换公交,全国第一畅销作家在重庆的生活

秋天在空气中加深,雾都重庆也进入了雾季。

雾,是指大量微小水滴悬挂在空气中的天气现象,要解释重庆为何多雾,已不需要费什么力气:地形闭锁,山高水多,温暖湿润、多柔和的静风。

重庆大雾

依据重庆市气象部门发布的信息,重庆市区66%的雾天都出现在10月至次年2月,山城起雾,遵循一个秋冬多、春夏少的规律。这解释了重庆的冬季为何擅用“魔法攻击”——寒意总能突破衣物直钻骨头缝,因为人们常常不得不在空气中进行“微游泳”。

根据含水量的不同,雾在外形上也有所分别。“在雾季将来和将去时,含水分极多,重而下沉,其色白。雾季正盛时,含水分少,轻而上浮,其色青。”

“若为白雾,则如秋云,如烟雨,下笼大地,万象尽失。是杜甫所谓,春水穿上如天坐,糯浓雾中,已身以外,皆为云气,则真天上居也。”

“青雾则终朝弥漫半空,不见天日,山川城郭,皆在愁惨景象中,似阴非阴,欲语不语,实至闷人。”

的确,不见天日的大雾是一种灾害性的天气——但就像人们爱说的小赌怡情,微薄的小雾构不成障害,反倒成了城市的点缀,给楼宇江山增添忧郁与神秘。

重庆人熟悉雾、喜爱雾,1994年重庆电视台开全国只先河,做方言类节目,那档大受欢迎的节目题名就为《雾都夜话》,一个个故事被挖掘、讲述,就像一张张隐没在城市里脸孔从浓雾中浮现在眼前。

而在这青白的雾气之中,又有重庆的旧事向我们走来: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东部战线节节败退,大量人口沿着长江被冲进内地,当年11月,国府就移驻重庆。

张恨水与夫人于1938年1月沿水路抵达重庆,那年他43岁,已经写下《啼笑姻缘》、《金粉世家》等作品,是全国范围内第一的畅销书作家,上文说雾的几句描述,皆出于张恨水之手。

官方海报

最初的时候,他们租住渝中的新金山饭店,后因重庆市中为敌军战火所波及而搬去巴南区桃子沟,一直在重庆呆到1945年。

在重庆的7年间,张恨水任《新民报》的主笔,也作文记录重庆。

写重庆的洞谊——也就是避难者在防空洞里结成友好,甚至眷属;他写1939日军轰炸重庆城,自己与妻子从七星岗倒走两路口,来到菜园坝,预备渡到南岸的安全区,在挑夫手上匆忙买水洗漱、掏出5块钱(当时可以买到5斗/75斤米)以重庆话高呼:

沿川江来重庆的小船

“哪个渡我们过河,我出5块钱。”

一渔夫从船篷下面伸出头来,比了个手势:“再多出2块钱,要得不?”

还写海棠溪码头,说它除名字香艳外一无所取,若人要前往海棠溪码头只得沿着悬崖,走过一公里遍布鹅卵石的江滩,尤其在下过雨后,悬崖滑泥,行人爬也爬不上去。

但由于居住在巴南,城乡间来去,总要经过海棠溪,在他1945年离开重庆时,面临江滩,竟也有些不舍。

如今的轨道交通海棠溪站

张恨水在海棠溪留下一律诗:

壮年入蜀老来归,

老得生归哭笑齐。

八口生涯愁里过,

七年国事雾中谜。

虽逢今夜巴山雨,

不怕明春杜宇啼。

隔水战都浑似梦,

五更起别海棠溪。

想象那天清晨,两江合流处的海棠溪四面山光,而船行长江,愈开愈远。作家离开了他旅居7年的重庆,他们之间是飘渺迷离的烟雾。

如果把目前炙手可热的“网红重庆“的形象比作山城夏日里最为晴好的一天,那这些乏人问津的本地史就仿佛白雾横江、天光熹微、阴雨绵绵的清晨。有人说,重庆不止李子坝、洪崖洞,它的故事有很多

当然是这样的,只不过它们还隐藏在雾中,等待着为后人所发掘。

搜索建议:
热文

 小学父爱的作文400字

精选小学父爱的作文400字集锦6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