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是一位在国内享有很高声誉的科学家。他出生在1924年,曾在西南联大物理系学习,1948年赴美留学。1950年,在获得博士学位不到10天,邓稼先即登上轮船返回中国,在中科院从事原子核方面的研究工作。1957年开始领导中国核武器研制方面的理论工作,从此隐姓埋名二十余年。上世纪60年代,中国戈壁滩上腾空而起的两朵蘑菇云让中国人吐气扬眉,这背后就有邓稼先生命的付出,他因接受到过量的核辐射而患上癌症导致英年早逝。
说起对邓稼先的了解,就不得不提一篇已经收入到语文教科书中的文章,那就是杨振宁写的《邓稼先》。这篇文章不仅是邓稼先的小传,也是一篇中国人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的记录,同时还是杨振宁和邓稼先半个世纪友谊的见证。杨振宁在这篇文章中没有用华丽词藻,而是用饱含真情实感的文字写出了一篇让读者潸然泪下的文章。看了这篇文章你会认识到邓稼先,你会由衷地尊敬邓稼先。你能够认识邓稼先,可以说是直接或间接地来自杨振宁的《邓稼先》。
可遗憾的是,有不少人将杨振宁放到了邓稼先的对立面。认为邓稼先在50年代回国,而杨振宁当年没有回国,这是杨振宁的不爱国。其实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假若杨振宁在50年代回国会如何。会让他研制原子弹吗?不会,因为杨振宁出身不好,他的岳父是蒋的爱将杜聿明,当时还被关押在监狱中。即使到了70年代,杨振宁克服重重阻力率先对中国进行破冰之旅的访问时,仍然有一些人像防特务一样防着他。今天一些人对杨振宁表达种种不满,其实就是上世纪70年代防特务、搞批斗的延续。
我们庆幸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能够有邓稼先等一大批科学家,感谢他们为中国及中国人做的付出。同样,我们也应该庆幸今天的中国能够有杨振宁,他依靠个人影响力为中国引进一大批杰出人才,也间接和直接培养出一大批杰出人才。感谢邓稼先,也感谢杨振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