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正在经历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俄乌冲突无疑是一个重大事件,也是一个重要节点。这是因为:冲突的根源不在俄乌之间,而在俄美之间;冲突的本质不在俄乌对抗,而在俄美角力;冲突的影响不局限于俄乌两国,而是波及全球。围绕这场冲突所引发的“世界冲击波”,新华社近日连续播发5篇文章,从国际秩序、全球安全、世界经济、美元霸权和科学合作五个维度一一进行了深入解析。
那么,世界到底会因此发生哪些重大变化呢?
政治篇:
世界秩序深刻演变
美国霸权失道寡助
俄乌冲突仍在持续,对国际格局的冲击不断显现。在美国宣扬西方所谓“空前团结”之时,许多国际观察人士看到的是:美欧利益分歧难以化解,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拒绝对俄实施制裁,美国霸权失道寡助之势越发清晰。
从表面上看,俄乌冲突使安全上高度依赖美国的欧洲多国暂时加强了与美国的捆绑,但在乌克兰危机逐步升级过程中,美国牺牲的是欧洲的利益,维护的是自身霸权。这种不平等关系与利益分歧难以消除,再加上地缘位置的不同,决定了眼下双方相互抱团其实只是一种危机刺激下的“应急团结”,注定难以持久。作为俄乌冲突的始作俑者,美国又以冲突为由对俄实施极限制裁,肆意损害他国利益,令许多发展中国家进一步看清美国的自私与霸道,拒绝在美国施压胁迫下参与对俄制裁。可以看出,美国霸权不得人心,美国霸权的衰落与世界的多极化趋势一样不可逆转。
安全篇:
北约与俄对立加剧
分割安全绝非正道
作为21世纪以来欧洲发生的最大规模军事冲突,俄乌冲突令全球和地区安全形势呈现螺旋式恶化之势。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持续向乌克兰输送武器装备,同时加快扩军扩员脚步,强烈刺激俄安全神经;另一方面,为应对北约军事压力,俄方正在考虑采取反制措施,重新调整军力部署。欧洲大陆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不断加剧,以至于俄方警告,不应低估爆发核战争的风险。
乌克兰危机发展到这一步,根源在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固守冷战思维、沉迷零和博弈、热衷阵营对抗,妄图以损害他国安全为代价追求自身绝对安全。事实证明,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只有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石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才能构建起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全球和地区安全架构。
经济篇:
西方制裁殃及全球
世界经济风险重重
俄乌冲突升级后,美国及其盟友对俄罗斯发起极限制裁,把世界经济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对国际粮食价格、能源价格造成巨大冲击,令全球供应链“梗阻”越发严重,给艰难复苏中的世界经济设置更多阻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日前表示,俄乌冲突使全球经济复苏遭受巨大挫折,其影响将导致143个经济体今年的经济增速预测值被下调,这些经济体占全球经济总量的86%。
金融篇:
金融秩序遭遇重创
美元霸权受到反噬
“制裁本该重创卢布,为什么卢布汇率反而创两个月新高?”美国《财富》杂志网站一篇文章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俄乌冲突升级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极端金融制裁措施,试图将俄隔绝于全球金融体系之外,导致俄卢布汇率一度暴跌。然而,在俄方采取一系列反制行动后,卢布对美元汇率一路走强,很快收复全部失地。
在军事较量背后,激烈的金融搏杀正以无声的方式上演。从全球范围来看,在制裁与反制裁的持续冲击下,国际市场剧烈动荡,全球金融秩序遭受重创,美元霸权的根基正在受到反噬。
科技篇:
西方对俄“科研脱钩”
损害国际科学合作
“罗莎琳德·富兰克林”号是欧洲第一辆火星车,原定于今年9月用俄罗斯火箭发射,前往火星探索这颗红色星球是否有生命存在的痕迹。而现在,受俄乌冲突影响,发射计划有可能被推迟到2028年,并改用欧洲火箭发射。参与该项目的物理学家费尔南多·鲁利说:“整台仪器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老化,六年的时间太长了。”
在俄乌冲突升级后,西方在各领域极力推动与俄“脱钩”,国际科学合作成为迅速断裂的一环。目前,美欧与俄之间不少科研合作项目已被迫中止,这加剧了科研领域的逆全球化趋势,使全球科技版图日益碎片化。一些国家的科学家指出,“科研脱钩”对全球科学发展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极为不利,国际科学合作不应成为制裁的牺牲品,而应成为各国保持交流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