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新闻,多少都有点儿“离谱”。 比如在科技板块的新闻里,竟然看到了歌手林俊杰。 起因是他在个人社交平台上po出了他购买的三个虚拟地块,一共花了12.3万美元(约合人民币78万元)。粗略估算了一下,买的这三块地每平方米大概需要53300元。 好家伙,这个价格已经快媲美我们一线城市的房价了。 果然,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我这现实世界里的房子还没影儿呢,人家随随便便就花大手笔在虚拟世界里买了三块只能在屏幕里看见的地皮。 通过林俊杰,我也好好了解了一下虚拟地皮。才发现,78万元,其实只是小打小闹了。 在有些平台,一块 565 平的虚拟地皮,卖到了 243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1552 万元)。买主为一个数字房地产投资公司。 不久之后,更“贵”的“地”出现了。在虚拟现实平台“沙盒”上,一块地卖出了43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740万元)。 有人可能会问,这究竟是为什么? 看看这些买主,原因之一一定就是太有钱,毕竟我就算想买,银行卡也不允许啊! 另一个原因,就不得不提当前最火的一个概念“元宇宙”了。 首先,这些虚拟地皮都是发生在“元宇宙平台”分布式大陆(Decentraland)和沙盒(Sandbox)中的。 其次,当前叫得上名字的公司,似乎都宣布进军元宇宙了,Facebook更是直接更名为Meta了。之前我们说,万物皆可量子力学,从现在开始估计就要改口万物皆可元宇宙了。 那么元宇宙究竟是什么? 从字面意义来看,这是一个合成词:Meta(超越)+verse(宇宙),字面含义就是“超越于现实宇宙的另外一个宇宙”。 在科技界,元宇宙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它更像是一个经典概念的重生。1992年,美国著名科幻大师尼尔·斯蒂芬森在其小说《雪崩》中这样描述元宇宙:“戴上耳机和目镜,找到连接终端,就能够以虚拟分身的方式进入由计算机模拟、与真实世界平行的虚拟空间。”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和现实世界一样构造的线上“虚拟世界”,人们以虚拟角色(分身)进入这个世界,开启新的人生。就目前我有限的理解来看,嗯,就是玩游戏。 就像Decentraland和Sandbox,虽然对外说是元宇宙平台,但他们的真实身份还是一个游戏,只不过这个游戏和我们的现实世界一样,有着自己的世界、社交和货币。它允许用户创建和运行任何的物品与资产,并且用户可以从中获得收益。 此外,用户还可以购买“土地”,将此"土地"的交易历史记录在区块链上。你买下地皮之后,还可以在上面造虚拟房屋,布置场景,建立品牌,展示产品,后续还可以直接出租、开放转售。 总的来说,除了不能真的住进去以外,基本和现实世界没有区别。 更有意思的是,就目前看来,虚拟地皮的价格上限一直在被超越,只有更贵没有最贵。听起来是不是有前几年房地产市场的内味儿了? 就连闲鱼上都出现了很多出卖“房产”的卖家,这些“房产”打着超级稀缺、海景别墅、升值空间大等标签,价格从几百到数千元。 所以说,去元宇宙炒房会成为新的赚钱之道吗? 数据上看,好像是的!《财富》杂志估计,未来元宇宙房地产的总价值将达到万亿美元,也就是说,元宇宙房地产的市场潜力还是非常大的。而且玩这个,是真的有人赚钱了。2017年在Decentraland上一块只卖113美元的地,经过5次倒卖后价格翻了214倍。 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元宇宙目前还是一个非常空泛的概念,还存在很多泡沫的成分。 首先,所谓元宇宙目前还是处于行业发展的初级阶段,一切都还不成熟,实现场景也都全靠脑补。 就拿虚拟地皮来说,它实际上不过是一串代码,既不是真实的资产,也不是当前界定的数字资产,它的价值完全取决于平台。 虽然目前虚拟土地还是限量的,只有少数人能够拥有,价格越炒越高。但是当技术成熟,入场的人越来越多之后,谁能保证平台不扩容服务器? 毕竟这对于他们来说,也只是更改几个代码的事。 一旦资源不再稀缺,高价泡沫终将会破灭。 最后插一句题外话,“行业冥灯”罗永浩曾在微博表示,下一个创业项目就是一家所谓的“元宇宙公司”。
我们且期待一下,老罗能不能给我们带来一些什么意想不到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