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正统在通辽?
2021年,火了很多小城市。
从芜湖再到蚌埠,
互联网用其无边界的魔力,
打开了一个又一个新世界。
最近,又有一座小城正在迅速走红。
它就是通辽。
这座原本籍籍无名的小城,
因为当地风趣的网红们,
成为新近焦点。
不过,很多人以为它坐落在东三省。
明明是内蒙古的地盘,
通辽为什么会引起这种误会?
图 | 通辽宣传片,源于《科尔沁频道》
其实,也不怪人们搞错。
只因为通辽本辽,比东北还东北。
这么说吧,走在街上,扑面而来的东北感,
和长春、沈阳、哈尔滨也没啥区别。
东北城市的标配,它都有。
首先,遍地都是“东北之光”
——澡堂子。
图2 | 源于《白天的澡堂酒》剧照
这些澡堂子,直接对标东三省洗浴中心的模板,把其中的精髓学了个明明白白。
奶浴、盐浴、醋浴,搓澡、桑拿、SPA、按摩,自助餐、ktv、电影院......
在通辽的澡堂里,能把东北的洗浴文化体会个真真切切。
而走出澡堂,随处可见的东北美食,又加强了这种空间上的错乱感。
铁锅乱炖、地三鲜、大碴子粥、蘸酱菜......
无一不东北。
就连本地著名的大骨头抻面,从外观、口感到价格、分量,都是满满的东北style——
炖得软烂、香醇的猪大骨,配上实称、筋道的面条,一顿下来才20几块钱。
当然,吃饭的通辽人也和这种东北气质融为了一体。
尤其是在冬天,满眼的貂皮大衣,令人傻傻分不清身在何处。
其实,不仅日常穿戴如此,连当地的民族服饰都非常不内蒙。
通辽的科尔沁蒙古人的传统服饰长这样:
图1|源于新华网
花花绿绿的,是不是更接近东北二人转的感觉?
是不是完全不像人们印象里的那种蒙古风情?
图 | 源于新华网
此外,通辽人的传统民居也很东北。
炕、炕琴、铺盖卷……
妥妥的东北农村三件套。
即使是在暖气、地热越来越发达的当下,还是有不少通辽人要在家中改造一个现代炕,方便延续上炕吃饭、睡觉、打牌的传统。
而说到打牌,除了麻将,在通辽的老年人中还流行另外一种游戏
——水浒人物牌。
这种小众的纸牌麻将,又名“看小牌儿”,简直不要太东北,甚至有以此为题材的二人转剧目。
此外,当地还有独具特色的“乌力格尔”(蒙古说书)
这种以二胡伴奏的说唱艺术,虽然由一人边拉边唱,但它的内容以民间故事、古典名著等为主,也有艺人自己的即兴发挥,其语言特色集单口相声、评书、二人转的幽默为一体,充满了东北式的调侃和热闹。
总之,通辽人从衣食到居家、娱乐,东北感拉满。
在通辽生活,完全可以假装自己在东北。
明明在内蒙古,通辽为什么这么东北?
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先看看它的地理位置。
图 | 源于地球知识局
它地处内蒙古东部,总面积近6万平方千米,人口约为320万。
它东靠吉林省四平市;
南依辽宁省沈阳市、阜新市、铁岭市;
北边还与吉林省的白城市、松原市为邻;
通辽距离内蒙首府呼和浩特有1200公里,约等于北京到上海;
而距离隔壁省的沈阳却不到300公里,相当于上海到南京。
很多爱热闹的通辽人会不时到沈阳逛逛,却不愿意奔波劳顿地去呼和浩特看看本省的中心。
如此,“近墨者”通辽,自然就更东北了。
在地形地貌上,通辽市处于蒙古高原递降辽河平原的斜坡。
大兴安岭和辽河塑造了它的基本面貌。
它的北部为大兴安岭南麓余脉的石质山地、丘陵区,占全市面积的22.8%。
中部为西辽河冲积平原,边缘分布着固定、半固定沙沼,总体占全市面积的70.7%。
可以说,它和东北共享山河,气候条件也接近。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通辽也就生出了相似的风土人情。
图2 | 源于《通辽旅游》
此外,地缘上相邻还使得通辽和东北在历史上一直纠缠不清,相互交融。
在清朝中叶之前,这里曾是匈奴、契丹、蒙古等少数民族的主场。
清朝统治者在开国初期,甚至严禁汉族流民私自到蒙地垦荒。
但到清朝中叶后,清政府日渐失去对这一地区的管控力,
许多汉族农民为了谋生,渐渐从东北涌入,开垦农田。
蒙古王公贵族也贪图地租,私自允许。
于是,在昔日的蒙古草原上就出现了大片的耕地。
后来,清廷也就废除了蒙地封禁政策。
到了民国元年,科左中旗的亲王色旺端鲁布,出放自有领地牧场,并选定了其中一块建镇。
这块土地因为北通辽河,被定名为通辽。
图|通辽历史照片
建国后,通辽一带本来根据历史传统,划归了内蒙古。
但文革期间,它被归入了吉林省。
直到1979年7月,它才复归内蒙古。
历史纠葛如此复杂,也难怪通辽人的身份归属有点尴尬。
特别是高考恢复后参加考试的那些人 ,
他们上学时还是吉林人,
高考时却成了内蒙人,
用后者的试卷,走后者的名额......
总之,这样和东北“深度联动”的通辽,
怎么能不东北?
当然,通辽最东北的,当属它的人。
他们不仅饮食起居肉眼可见的一派东北气象,
连方言都是深入骨髓的又东又北。
他们不仅有“波棱盖儿(膝盖)”、“胯胯轴子(胯部)”等大量东北词汇,
口音也和东北相差无几,大概是重庆话和四川话的区别。
当然,他们也和东北人一样爱说歇后语。
被窝里放屁——能文(闻)能武 (悟);
光着屁股推磨——转着圈丢人;
裤裆里撒盐,闲得蛋疼;
癞蛤蟆硬装小青蛙——长得丑还玩得花;
王八退房——鳖(憋)不住了。
—— 语出自通辽知名B站Up主“小约翰可汗”
“酱婶儿”的通辽人,自然能顺利打进各地的东北老乡会。
除了语言,他们的性格也东北式地直爽、火爆。
图1|源于《通辽旅游》
比如,清末爱国将领僧格林沁。
当时,英法联军攻入天津,时任镶红旗汉军统领的他向咸丰帝上奏请战。
他坚决要求撤回谈判代表,主张调用全国之兵员,倾全国之粮食,整顿军队,把西方侵略者赶出去。
但由于主和派占上风,他的意见未被采纳。
刚硬的血性不允许他看着自己的家国被凌辱。
咸丰九年,他受皇命督办大沽口和京东防务。
于是,积极筹建大沽海口和双港的防御工事,整肃军队,做好反侵略的各项准备。
次年,一支由1艘巡洋舰和13只炮艇组成的英法舰队藐视中国军队的设防,入侵大沽口。
僧格林沁督军力战,击毁英军战舰3艘。
英海军司令贺布受重伤,总共死伤464人,最后不得不撤退。
这次大沽口保卫战,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军队抵抗外国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图 | 大沽口保卫战
在通辽,不仅过去这么刚,现代更刚,男的硬气,女的更甚。
“外交天团”的大前辈、前外交部副部长、现任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的傅莹,就是典型。
在各种新闻发布会上,面对某些外国记者不怀好意的挑衅,
她仍能立场坚定,用优雅的仪态、斯文却犀利的语言回击。
她强大的气场令对手敬畏,有些外媒直呼“战斗力可怕”。
图 | 源于人民日报
这就是牛逼闪闪的通辽人,其血气不输东北人。
在前段时间的雪灾中,他们也展现出了这种强大的通辽力量。
29岁的王念华,在零下3摄氏度的低温中,驾驶着没暖风的铲车连续工作,只为了灾民们早日走出困境。
图 | 源于科尔沁区融媒体中心
为了不影响视线,他还开着车窗。乐观的他笑着说,“特地穿了4层衣服。”
就是无数个他们,成就了日益美好的大通辽。
这里是“内蒙古粮仓”,其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内蒙古之首,
它每年生产的粮食能养活至少6500万人,
大约相当于法国的全部人口。
它生产的荞麦,营养价值高,享誉中外,每年日本和韩国都抢着进口。
这里还有完备的肉牛产业链,形成了大型的肉牛交易市场,被誉为“中国草原肉牛之都”。
此外,通辽还有“通满欧”国际货运班列。
该班列,连通通辽、满洲里和欧洲,全程9000公里。
它采用40英尺集装箱运输,每列可装运货物1000吨以上。
图 | 源于科尔沁频道
它运货量大、时间快,
促进了内蒙古地区与欧洲的经贸往来,
是“一带一路”进程中不可或缺的“草原丝路”
......
小小的通辽,却钟灵毓秀,物华天宝。
它还是孝庄故里,
图 |达尔罕亲王府。清孝庄文皇后的出生地,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康熙一生曾三巡科尔沁,祭奠其祖母。
有银沙湾沙漠,
图| “东北第一漠”。这里的沙山连绵起伏,沙峰高达七八十米,宛如卷起的巨浪,气势壮观。
有阿古拉草原,
图| 保留完整的原始草原。它是远近闻名的“风水宝地”,也是僧格林沁的家乡。
它保留、传承着四胡、安代舞等非遗艺术,
图1|源于人民网,安代舞。在元朝时发祥于通辽库伦旗,是蒙古族集体舞蹈的活化石。最初是用来医病、祈福的萨满教舞蹈,后来演变为表达欢乐情绪的民族舞蹈。
还有莫力庙、库伦三大寺、福缘寺等诸多藏传佛教古刹,是著名的“喇嘛之乡”
......
图| 库伦三大寺。通辽在历史上是内蒙古寺庙最多的地区之一。在藏传佛教最兴盛的清初,这里有寺庙242座,喇嘛12174人。现在,它也保留了不少古寺。
它面积不及沈阳的一半,却囊括了东北和内蒙古两个世界。
它有内蒙古的血和肉,东北的灵和魂。
千百年来,它以包容、开放的胸襟,塑造了今天独特的风情。
在这里,既能畅快淋漓地洗个豪华东北浴,
也可以到附近的草原,策马奔腾;
既可以吃吃东北特色的熏肉大饼、饸饹面,
也能尝尝独具内蒙风味的风干牛肉、马奶酒......
都说,
每一个小地方都值得被看见,
每一个小地方都值得被挖掘,
这句话,在通辽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参考资料:
1、《通辽市的由来》
2、《通辽历史名人之僧格林沁》
3、《关键时刻如何文明优雅地怼人一脸?从傅莹“舌战群儒”学起!》
4、《通辽:抗击这场“历史最强”暴雪,他们这样拼》
5、《“通满欧”班列开通 “草原丝绸之路”添新丁》
6、《通辽市藏传佛教文化旅游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