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内科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说说,阳亢型高血压的事儿。
什么是阳亢型高血压啊?简单理解,就是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上盛而下虚。
太多概念上的东西,我不去细说了。我给你讲一张真实的医案故事。
话说有这么一个人,当时年纪是60岁。姓何,是一个男的。
他什么毛病啊?就是高血压,脑袋迷糊。症状,已经持续3年之久了。
他的血压高到什么程度呢?高压常年是180到200,低压常年是100到120。
由于高血压久治不愈,所以他求治于王绍荫前辈。
这位老先生,是天津一带的杏林前辈。他生于1892年,卒于1966年,在当地是非常知名的。
刻诊,见患者脉象弦滑有力,舌红苔黄,小便发黄略红,食欲不好,口苦咽干,。细问得知,患者平时总感觉头晕,伴随耳鸣,同时两只脚萎软乏力,两只手也跟着麻木。晚上入睡比较困难,白天情绪则比较暴躁、烦乱。
在了解到这些情况以后,王师就拟了一张方子。我们看一下:
薄荷6克,钩藤10克,珍珠母24克,生牡蛎15克,夏枯草15克,茯苓10克,半夏6克,橘红10克,炒枣仁15克。
这个方子,患者前后一共服用了20多剂,中间略有加减,到最后,眩晕现象消失,耳鸣、腿软、手麻也大为改善,血压降到高压120到140,低压90到100。
更让患者高兴的是,此后的半年,病情未曾复发。
这是王绍荫老前辈早年的一张验案,具体就诊时间为1963年的7月8日。
现在,我和你谈谈这里的学问。
首先,我想说,中医对高血压的治疗,是很有办法。虽然这些办法,达不到彻底治愈高血压的目的,但是最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就目前来看,由于西医西药对高血压治疗越来越具有普遍性,所以中医治疗高血压,就逐渐被人忽视了。这是一件很可惜的事儿。
比如说上文中王绍荫先生对患者的治疗,就十分简洁、有效。
这个患者的证型,属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
肝肾之阴,是一身之宝。肝肾之阴不足,阴不敛阳,就会导致肝阳上亢、肝阳化风。
肝阳上亢,所以患者头晕耳鸣。肝肾阴虚于下,所以患者两只脚萎软乏力。肝风内动,所以患者双手麻木。肝阳上亢,肝魂不安,心神不定,所以患者就烦躁不安,入睡困难。肝胆之气上逆,所以患者口苦。至于说脉象弦滑有力、舌红苔黄、小便黄红,这些都可以看成是肝肾阴虚有热,肝阳上亢的表现。
请注意,这种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的表现,必须伴随下肢的痿弱。这是区别肝阳上亢和肝火上炎的要点。
面对这个状态,我们要做的,就是平肝潜阳,把肝阳上亢的这股子歪风邪气 ,彻底打压下去。
来看看当时王绍荫前辈用的方子——
薄荷6克,钩藤10克,珍珠母24克,生牡蛎15克,夏枯草15克,茯苓10克,半夏6克,橘红10克,炒枣仁15克。
这里头,钩藤平肝潜阳。夏枯草,清肝肝火而止头晕。珍珠母和生牡蛎,可以平肝潜阳、镇静安神。炒枣仁,用于滋补心肝阴血。橘红、半夏、茯苓,这是在化痰。为什么要化痰?因为肝气失和,疏泄失常,难免令患者体内产生痰浊。患者脉象偏滑,就是有痰中的信号。薄荷一味,善于清利头目,改善眩晕症状,并可以条达肝气。
你看,这就是王绍荫老先生利用平肝潜阳之法,治疗高血压的案例。
细心的读者朋友可能会发现,最近,文老师写了不少关于高血压的文说。我试图让大家能从各个侧面,来理解高血压的形成和中医应对之道。
其中,我认为,上文所述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是最为广泛的一种类型,没有之一。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在早期,恐怕都要经历这个阶段。于实际生活中,这样的患者也比比皆是,随处可见。典型表现,就是上面头晕耳鸣,下面腿软肢 麻。
我希望上文王绍荫老前辈的治疗经验,能够给这部分患者,带来一点启迪。当然,非专业读者,还是必须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自己最好不要盲目尝试,以免药证不符,徒生枝节。
好了。关于这个事儿,文老师就说这么多。我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