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人们总是将在某个领域获得杰出成就,其达到的高度是旁人无法企及的一小部分人,称之为天才。
一般来说各个领域都有各自的天才,比如古代四大才子中文学天赋和成就最高的就是苏轼,但是古代比苏轼天资更高,涉猎领域更广,在各个领域都有极大成就,无论生前生后,造福黎民更多的还有一个全能天才:徐灵胎。
为什么称徐灵胎为全能奇才呢?
因为他除了是位享誉当时的名医之外,还在天文、地理、数学、文词、音乐、水利、武术等多个领域取了很高的造诣。
在医学方面,徐灵胎集各派医家之所成,拥有很高的医术,声名郝郝,乾隆曾两次下诏,赐封他为御医,他都辞而不受。
假如他不当医生,他在其他领域都可以成为有名的大家。
在《道德经》的各家注释里,他所注释的版本被收入《四库全书》中,在水利方面,因为他父亲是一位水利官员,当时江南巡抚要编写一部《江南水利书》。
他的父亲是主编,于是其父将这个任务转交给了他,没成想他写着写着,竟然成为了一个水利专家。
在音乐方面,他自学戏曲,并写了一部叫做《乐府传声》的书,这本书填补了我国音乐史上的空白,成为了我国音乐史上著名的音乐理论著作。
在武术方面,因徐灵胎自小体弱,于是在20岁时开始学武,天天举重,苦练两年后竟能举起三百斤重量,身体变得强壮敏捷,后来又学会了闪打击枪棍之术。
除此之外,他在地理、天文、诗词,兵法等各方面均有颇深的造诣。
如果照这样发展下去,徐灵胎肯定会成为那个领域的专家,最大可能是考科举,当大官,但是他最后为什么选择了从医之路呢?
原因是因为家中的一次变故,让他转而学了医。
首先家中他的三弟生病,之后,四弟和五弟也纷纷病倒,原本一个人生病是很正常的事情,徐灵胎开始也没有认为有多严重,他在闲暇之余,还会去看看医生怎么给弟弟们治病的。
没想到,不久之后,他的三个弟弟竟然全部不治身亡,老父亲也因受此打击伤心过度,一病不起。
这让徐灵胎大受触动,他从悲痛中走出来后,就开始对给弟弟治病的医生和当时的一些医学著作产生了怀疑,决定亲自学医,研究中医。
徐灵胎学医一不拜师,二不背汤头,而是全靠自学,他自学《伤寒论》、《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等经典医书,等系统的学完这些医书后,他的中医理论和中草药知识就已经具备了。
具有了理论知识后,他在协助各地兴修水利之时,顺便帮上门求诊的人看病治病,期间积累了大量的临床实践经验。由于他医术高超,几乎药到病除,不久就声名远播。
徐灵胎成名之后,乾隆两次要封他为御医,但是因为他的性格直率,不想为了治病救人还要忍受宫廷里那些条条框框,于是两度请辞,宁愿隐身民间。
纵观徐灵胎一生,他求助了很多受病痛折磨的病人,而且常不收贫苦之人的诊金,他学医的初衷就是要为世人解除痛苦,他也正是这样做的,正是因为除了高超医术,还拥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善心,所以才成就了一代名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