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科学体系:华夏的宇宙图像

五、华夏的宇宙图像

霍金的西方时间简史的第一部分是宇宙图像,是古希腊对宇宙中日月星辰的认知,而我们华夏族的祖先,是最擅长观察的,有更准确更美的宇宙图像。其中最擅长观察的要数华夏人文始祖伏羲。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易经.系辞》

伏羲观天观地,观鸟兽,观物观自己,画了八卦,八卦就是天地日月风雷山泽八大自然现象,天上最大的现象是什么?是太阳和月亮,正所谓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太阳又是最重要的天象,所以伏羲重点观察太阳。伏羲观察太阳,不仅仅是用肉眼望着天空发呆,他是用智慧来观察,还有一套完整的方法论就是象数理,首先是观察物体的外在形象,早期的象形文字就是这样形成的,然后是观测物体的数,对物体做量化分析,最后是总结出物体象数背后的规律和道理。

伏羲对天不仅仅是观察了,还有测量,是观测,通过观测得到日月星辰的象数理,最后形成了华夏的宇宙图像盖天说。

1、盖天说

君子善假于物,伏羲不仅有观察的方法论,还有观察用的物:杆,立杆测影,《周髀算经》中把测太阳影子的杆叫表,也叫髀,因为是在周朝,所以叫周髀,本文都以表杆专指测日影的杆。虽然《周髀算经》是讲周朝的事情,但是所用的方法是伏羲当年立周天历度的方法,为了行文需要,以伏羲为主角来叙事。

伏羲通过立杆测影首先发现一天中太阳的影子规律,从而确定了白天的时辰。然后发现正午日影的特殊性,又日中立杆测影,专门研究正午的日影,结果是伏羲一画开天,发现了天道天时。还发现正午时分,南北方向相距一千里,八尺高的表杆影长相差一寸,《周髀算经》把这个规律叫做:勾之损益寸千里。因为把正午时分表杆的影子当作直角三角形的一边勾,表杆当作另外一边股,表杆和表杆的影子就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然后就可以用勾股定理做相关的运算了。天时是太阳的数,勾之损益寸千里是观测后总结出的和太阳相关的理。

伏羲又根据勾之损益寸千里和勾股定理这两个规律继续观测太阳,现在不是观察了,是观测,测出了太阳更多的数:天高地广。

为了避免复杂的乘方和开方运算,伏羲等到八尺高的表杆,正午影长六尺那天,计算出太阳垂直高度是八万里,水平距离是六万里,直线距离是十万里,最重要的是还计算出这时候太阳的直径是一千二百五十里。

华夏宇宙图像的第一部分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就跃然纸上了。

通过影子能观察太阳,但月亮的影子比较弱,星星根本就没有影子,怎么观察呢?伏羲可能是最早使用三点一线瞄准术的人,把人眼作为观察仪器的一部分,人眼、表杆顶和星星三点一线,这时候人眼就相当于是星星照射表杆后形成的影子的末端,这样也可以通过立杆测影来观察星星。于是统一了观测日月星辰的方法:立杆测影。

伏羲继续观测,观测出夏至日离太阳最近,水平距离是一万六千里,冬至日离太阳最远,水平距离是一十三万八千里。伏羲还发现太阳是在绕北极做圆周运动,用立杆望北极方法,根据勾损益寸差千里规律,计算出天北极的中心位置,同时算出夏至日太阳圆周运动的直径是二十三万八千里,冬至日太阳圆周运动的直径是四十七万六千里。

然后根据粗糙的圆周率:径一周三,直径为一的圆,周长是三,这是把圆周率3.14152...精确到个位数3(准确说不是精确,是刚开始算到个位数),计算出太阳夏至日圆周运动的周长是七十一万四千里,冬至日圆周运动的周长是一百七十万一千里。同理能计算立春、春分、立夏、立秋、秋分、立冬等其它二十四节气时太阳圆周运动的直径和周长。

理论上是可以计算每天太阳圆周运动的数据,这些圆的中心都在北极,太阳每天都在天上画同心圆,所有这些圆就组成了太阳运动的黄道面,伏羲把这个黄道面分成了六份,就是七衡六间图。

七衡六间图

七衡就是包括夏至和冬至在内等间距的七个圆,这七个圆之间的空间就是六间。为什么分成六份呢?因为上下半年各六个月,平均分下来每月一间。太阳和月亮的运动轨都在这七衡六间内。华夏宇宙图像的大框架:七衡六间图终于完成了。

由于七衡六间都有明确的数据,所以可以按比例缩小然后在地上就能画出七衡六间图了,这个同心圆面就是华夏的宇宙图像主体。如何在地上画宇宙图像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伏羲一画开天确定的地球的南北方向,地有南北方向,天也有南北方向,天地有了共同的基准线,才能把天象投影到地上,画出宇宙图像。当然这时候的宇宙图像还不完全,还缺少满天的星星。

天上除了太阳和月亮两个大的现象,还有满天无数的星星,太阳和月亮的运动很明显,除木火土金水五星外,其他星星的都是同步围绕北极运转,一年转一圈,完整的宇宙图像不能少了这满天的星星。

伏羲把满天的星星分成了二十八组,每一组都是由多颗星星组成,并根据这组星星的形状分别命名为牵牛、须女等,每一组星星叫做一宿,意思是星星住的房间,全天一共二十八星宿。

需要把这二十八星宿的星星画在太阳的七衡六间的黄道面上,因为他们都是宇宙图像的一部分。怎么画呢?当然不能随便画,需要精确确定它们的相互位置,如何确定天上星宿之间的准确位置呢?这又是一个大难题,但是难不倒伏羲。

伏羲准备了一根表杆,垂直立在地面上,并以表杆为圆心,直径为一百二十一尺七寸五分画个圆,那么这个圆的周长就是三百六十五尺二十五寸,和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四分之一天相等。并以表杆为交点画上东西南北四条线,然后就在表杆的正南方守着,等通过表杆的顶端正好看到牵牛星时,此时牵牛星在正北方向上。然后继续等,等到下一个星宿须女星运行到正北方向时,在表杆的圆周上,找到一个点,在这个点上望表杆和牵牛星在一条线上,这个点在圆周的度数就是牵牛经过正北方向后转过的度数,也是牵牛和须女之间的度数。

二十八星宿

同样方法能确定其它星宿之间的角度,然后把它们画在七衡六间的宇宙图像上,作为宇宙图像的背景。后来又把这二十八星宿按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分成四组,每一方的七个星宿自然的组成一组,每一组都有专属的名字,东方为青龙,北方玄武,西方白虎,南方朱雀。

现在华夏的宇宙图像就几乎要完成了,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点,是霍金都没注意的,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也不懂的一点,北极星的璇玑四游。日月星辰都在绕北极旋转,北极是宇宙的轴心,但是北极星不在轴心上,离轴心还有一段距离,这段距离是一万一千五百里,就是说北极星在以一万一千五百里为半径的圆上绕北极旋转,北极星的旋转有一个专属名字叫璇玑四游,璇玑和玄机这两个字读音一样,其实璇玑也就是我们宇宙的玄机所在。

《周髀算经》说:”正北极枢,璇玑之中。正北,天之中。“璇玑就是宇宙的玄机所在,璇玑的中央,是宇宙旋转的正北极枢纽,是天的中心,简称天心,天心不是一个点,是一条轴线,是轴心。所以我们的宇宙图像是天心,不是西方的地心或日心。

到此我们宇宙图像天的部分就完成了,这也是我们宇宙学盖天说中天的部分,天的模型不是平面模型,是中间高四周低,更像一个半球面,顶部在北极星附近,这个天就像一个斗笠。

天像圆形的斗笠,我们脚下的地呢?《周髀算经》中说地像一个倒扣的圆盘,同样是圆的,而且也是中间高,四周低,中间在天的北极正下方的地面,这个位置就是现代地球的北极。天那个斗笠的中央比四周高六万里,地这个盘子中央也比四周高六万里。

太阳在天上做圆周运动,太阳的直射点也对应在地上围绕地北极做圆周运动,这个圆的最外围就是冬至时分太阳直射点所在那个圆,对应了现代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以上的区域,就是盖天说的地的范围。盖天说整个宇宙是地球南回归线以上整个天空和天空内的天体。

这样华夏宇宙图像中天地的形状数据都有了。但需要注意一点,这个图像是动态的,一直在动,不同天体运动还不一样,二十八星宿、和日月五星的运动不一样。《周髀算经》说:“月后天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怎么理解呢?需要参考别的书来理解。

《周髀》家云:……天旁转如推磨而左行,日月右行,随天左转。故日月实东行,而天牵之以西没。譬如蚁行石磨之上,磨左旋而蚁右去,磨疾而蚁迟,故不得不随磨以左迥焉。

--《晋书·天文志》

用推磨的模型来比喻天体的运动,天体象磨盘一样左转,日月右转,同时也随天左转。所以日月实际上是向右转,但是被天带着西转。比如磨盘上的蚂蚁,磨左转,蚂蚁在磨盘上右转,磨盘转的快,蚂蚁转得慢,最后的效果是蚂蚁不得不随磨盘左转。

《尚书考灵曜》也有类似的说法。

日月东行,而日行迟,月行疾,何?君舒臣劳也。日日行一度,月日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

--《尚书考灵曜》

东汉郑玄对此的解释是:

凡二十八宿及诸星皆循天左行,一日一夜一周天,一周天外,更行一度,计三百六十五周天四分度之一。日月五星则右行,日一日一度,月一日一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

--郑玄《考灵曜注》

郑玄的解释非常清楚明白,二十八星宿和天一起左转,一天转一圈,这对应了地球的自转。一天一圈之外,每天还转一度,一共转三百六十五周天四分度之一。这对应了地球对日的公转,一年一圈。日月和木火土金水五星则向右转,太阳一天一度,月亮一天一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

由此看出,华夏宇宙图像的强大和先进之处,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都包括了,同时体现了天体在地球自转和公转下两种视运动。所以在中国没有日心说和地心说的争论,是更全面更高级更准确的天心说,包含了日心说和地心说。可悲可叹的是如此先进的盖天说,被歪曲成了另外一个宇宙图像:天圆地方。

2、天圆地方不是盖天说

不知道什么时候天圆地方成了盖天说的代名词,也许是因为天圆地方这个词比天像盖笠地法覆盘更简洁,更容易传播。实施上也是如此,天圆地方变成了主流,天像盖笠地法覆盘却没人注意了。天圆地方浅显易懂,顾名思义就是天是圆的,地是方的。但这个误会就太大了,完全歪曲了盖天说的天地形状。

从此天圆地方变成了一个错误的常识,这个错误常识的直接后果就是大家都认为中国古代天文学很落后,居然认为地是方的,不知道地是圆的。看看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推断地是圆球,还根据希腊和埃及北极星的高度差计算出了地球的周长。古希腊的天文学就是高端大气上档次啊,而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就相形见拙了。不要说文化自信了,完全是文化自卑。

其实,对于天圆地方这样的错误常识,古人也有很多质疑,比如宋朝的邵雍就认为圆的天怎么能盖住方的地呢?但是常识的威力还是非常大的,因为面对常识,很多时候不会去思考的,就比如亚里士多德根据北极星的高度计算地球的周长,这变成了常识后,大科学家霍金都直接引用,丝毫没有意识到这暴露了亚里士多德真实的天文学水平和几何学水平,霍金只是关注了亚里士多德的计算结果和现代计算结果的差异。关于亚里士多德的问题,后面会单独章节详细讲述。

其实天圆地方讲的是天地的理,不是天地的形状。《周髀算经》中原话是“圆属天,方属地,天圆地方,方数为典,以方出圆。”天圆地方是被掐头去尾,断章取义了,圆属天,方属地,合称天圆地方,圆属天不是说天是圆的,而是圆的数学法则适用于天,方属地也不是说地是方的,而是方的数学法则适用于地。圆的数学法则是圆周率,方的数学法则是勾股定理。

盖天说关于宇宙的形状是天象盖笠地法覆盘。

盖天说只是描述了我们认知的这个宇宙部分,冬至时分太阳在地球上直射点的那个大圆对应的地面部分以上整个宇宙,地面这部分也是圆形,超出这部分是什么样?

过此往者,未之或知。或知者,或疑其可知,或疑其难知。此言上圣不学而知之。

--《周髀算经》

已经知道的天地这部分,是根据观测计算出来的,超出这部分就不可知了。但对于圣人,他们可能是知道的,虽然很难知道是什么样,但他们有推测,至于具体是什么样?盖天说没有讲,但浑天说完善了盖天说,把盖天说这个半球完善成一个完整的球,华夏宇宙图像进一步发展。

3、浑天说

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度之一,又中分之,则半一百八十二度八分度之五覆地上,半绕地下,故二十八宿半见半隐。其两端谓之南北极。北极乃天之中也,在正北,出地上三十六度。然则北极上规径七十二度,常见不隐。南极天地之中也,在正南,入地三十六度。南规七十二度常伏不见。两极相去一百八十二度强半。天转如车毂之运也,周旋无端,其形浑浑,故曰浑天。

--张衡《浑天仪图注》

张衡在《浑天仪图注》中明确描述了天地的形状,整个天象个鸡蛋,天体象弹丸那样圆,地象鸡蛋内的蛋黄,蛋黄是什么形状?也是弹丸那样的圆球形,所以天地都是球,地孤居于天内,天大地小,天的表壳里有水,天包着地,就像蛋壳包着蛋黄一样。

天地各乘气而立,天地都飘浮在气里,"载水而浮"不清楚是天载水浮起地球,还是地球载水而浮起陆地。天球和地球不是规则圆球形,应该是椭球状,地球和天球共用一个球心。而且天球是倾斜的,所以天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天球和地球的轴线夹角36度,天北极出地36度,天南极在地下36度。

天球像车轱辘那样旋转,周旋无端,其形浑浑,所以叫做浑天。天球会带着内部的地球一起旋转吗?浑天说没有说。

浑天说补全了盖天说宇宙的半球模型,变成了一个完整的球形,是盖天说的继承和发扬。但由于盖天说被误认为是天圆地方那样方形平板上有个圆盖的模型后,浑天说被当作和盖天说并列的一种宇宙学说,因为盖天说认为地是四方平面形的,而浑天说的地球模型是圆球形的,这样就完全看不到这两种模型的关系了,所以被当成了两种并列的学说。

张衡还根据浑天说发明了浑天仪,模拟天体的运行来演示天象,浑天说经实践验证是比较符合实际的天文学说。

浑天说的球形模型是盖天说的伟大进步,但有一小缺点,天虽然是圆的但还是有盖,有蛋壳那样的表面边界,日月星辰都在这个边界里,对于这个边界以外的部分,张衡也做了猜测。

过此而往者,未之或知也。未之或知者,宇宙之谓也。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

--张衡《灵宪》

天壳以外的部分,是不确定的,不确定这部分就是所谓的宇宙,宇宙是无穷无尽的。

浑天说认为天有鸡蛋那样的壳,而且壳内有水,现在看来显然是不正确的,古人也有思考,提出了另外一个学说宣夜说来修正这个问题。

4、宣夜说

汉秘书郎郗萌记先师相传云:"天了无质,仰而瞻之,高远无极,眼瞀精绝,故苍苍然也。譬之旁望远道之黄山而皆青,俯察千仞之深谷而窈黑,夫青非真色,而黑非有体也。日月众星,自然浮生虚空之中,其行其止皆须气焉。是以七曜或逝或住,或顺或逆,伏见无常,进退不同,由乎无所根系,故各异也。故辰极常居其所,而北斗不与众星西没也。摄提、填星皆东行,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迟疾任情,其无所系著可知矣。若缀附天体,不得尔也。"

--《晋书·天文志》

汉代郗萌记录了他的老师传给他的天文学说宣夜说。他说,天了无质,仰而瞻之,高远无极。天空不是有形的物质,这是揭开了盖天说的盖,也打碎了浑天说的蛋壳,还放干了蛋壳里的水。而且,抬头望天,天高远无极限,把张衡认为的天和天外的宇宙融为一体,都是无极限的。天是虚空,没有物质,进一步接近现代科学对天的认知,在正确的方向上又进了一大步。所以,宣夜说也不是独立于盖天说和浑天说的天文学说,是进一步完善了盖天说和浑天说。

眼瞀精绝,故苍苍然也。天看起来是苍色的,但实际不是,是因为天空高远无极限。比如从远处看黄山不是黄色而是青色,这个青色不是黄山真实的颜色,看万丈深渊漆黑一片,黑不是因为有黑色的物体,而是因为深渊太深了。天了无质,是从天的苍苍色来判断的。这里也回答了庄子的疑问,“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日月众星,自然浮生虚空之中,其行其止皆须气焉。日月众星,都是乘气而立,漂浮在气上,不是浑天说讲的天地乘气而立,而是天体乘气而立。同时解释天体运动是因为有气,都是在腾云驾雾,所以日月众星运动有的快有的慢,有的向东有的向西,运动特性不完全一样,由此判断天不可能有壳,如果天有壳的话,它们的运动应该一致,但事实上不是一致的。这样进一步论证天没有壳,除了气没有别的物质。

华夏的宇宙图像,从盖天说半球状开始,到浑天说把半球拼成了完整的球,而且把盖天说的斗笠改成了鸡蛋样的天壳,再到宣夜说打碎了天的蛋壳,让日月星辰在大气中漂浮,华夏宇宙图像一步一步的勾勒,越来越清楚,越来越逼真。

5、天狗吃月亮

古希腊宇宙图像中引以为豪的一点是,知道地是球形,这种优越感来源于和中国错误常识天圆地方的比较。亚里士多德认为地球是圆形的依据之一是月食。

早在公元前340年,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他的《论天》一书中,就能够对于地球是一个圆球而不是一块平板这个信念提出两个有力的论证。第一,他意识到,月食是由于地球运行到太阳与月亮之间引起的。地球在月亮上的影子总是圆的,这只有在地球本身为球形的前提下才成立。如果地球是一块平坦的圆盘,除非月食总是发生在太阳正好位于这个圆盘中心的正下方的时刻,否则地球的影子就会被拉长而成为椭圆形。

--霍金《时间简史》

亚里士多德认为是地球在月球和太阳之间,挡住了太阳的光线,导致了月食,又从地球的影子是圆形推断出地是球形。这里涉及到月亮的几个重要问题,月亮为什么有阴晴圆缺?为什么会出现月食?月亮作为天上仅次于太阳的第二大现象,是宇宙图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月亮的认识是天文学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除了嫦娥奔月,我们还有天狗吃月亮的这样关于月食的神话故事。

其实我们对月亮的发光和月食形成机制都有正确的认知,不会逊于古希腊。《周髀算经》说:“故日兆月,月光乃出,故成明月。”月亮不发光,太阳照着月亮,月亮反光,所以月亮也是亮的。

夫日譬犹火,月譬犹水,火则外光,水则含景。故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当日则光盈,蔽日则光尽也。众星被耀,因水转光。当日之冲,光常不合者,蔽于他也,是谓暗虚。在星星微,月过则食。

--张衡《灵宪》

汉代张衡认为,太阳象火,月亮象水,火会向外发光,水会显示影子。所以月亮上太阳光照到的地方就是亮的,有月光,太阳照不到的地方,就是暗的,这是月亮阴晴圆缺的原因。月亮星星能够发光,都是因为月亮星星能象水那样反光。然而,日光也有被挡住后照不到的地方,这些地方称为暗虚。当星星在暗虚中时,星星就很微弱,月亮在暗虚中时,就是月食。

张衡解释了月亮走到地球的阴影中时,就是月食,有没有关注地球的影子是圆的呢?这不清楚,但我想应该是有的。另外从庄子的文章中也能推断出地球是圆的。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庄子.逍遥游》

庄子说,天色苍苍,这是天的本色吗?天空远得没有极限吗?前面宣夜说回答了庄子这两个问题。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然后庄子用了一句肯定式的陈述句说,从天上往下看,也肯定跟地上往天上看一样。我们往天上看是什么样的呢?一是太阳月亮和星星都是圆形的,直观判断是圆盘形,不容易判断出圆球形,正如李白说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二是太阳月亮和星星都在运动。庄子推断天上看地下也是一样的,那么最起码能够推断出地球是圆的,又根据盖天说中地的半球模型,是可以推断出地是球形。另外还能推出地球是和太阳月亮星星一样,不是静止的,是一直在动。

6、地有四游

亚里士多德虽然知道地球是球形的,但他不知道地球在动,他认为地球是静止的,而且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绕着地球转。

在华夏的宇宙图像中,宇宙是天心模型,天心在北极,地球也在动,和太阳月亮星星一样。地球怎么动的呢?地球也有东南西北四游。

地有四游,冬至地上北而西三万里,夏至地下南而东复三万里。春秋分则其中也。

--《尚书纬.考灵曜》

这是地球具体的运动模型,冬至在地上西北三万里,夏至在地下东南三万里,春秋分在中间,其他时候就在冬至和夏至之间。这不是简单的观察判断了,运动的里程都有了,这是通过观测然后测算出来的。

既然地球在动,为什么地球上的我们不知道呢?古人解释了这是为什么。

“地恒动不止,而人不知,譬如人于舟中,闭牖而坐,舟行而人不觉也。”

--《尚书纬.考灵曜》

地球一直在动,只是地球上的人不知道,为什么不知道呢?是因为人在地球上,就像人坐在船上,把船的窗户关上,船在航行,但是人感觉不到。

而西方要等到近代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后,才知道地球是运动的。

7、古希腊天文学还没找到北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以为北极星是静止的,所以他根据古希腊和古埃及北极星的高度角不一样推断地球是圆的,这个推断的依据是有问题的,由此反应了古希腊的天文学的真实水平还处在肉眼观察的阶段。霍金在西方时间简史中说了牛顿被苹果砸头上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不可信,但他居然没有对这个证据提出疑问,可见霍金也没有意识到北极星有璇玑四游。

发现北极星的璇玑四游并不容易,必须要经过伏羲的一画开天,准确测量出地的南北方向,以地的南北方向为基准,才能给天上的星星准确定位,才能发现星星位置的微小变动。所以精确的地球南北方向是天文学的入门知识,古希腊好像没有,所以他们发现不了北极星的位置变动,误以为北极星位置是固定不动的,才用北极星的高度在南北两地的差异来计算地球的周长,而且选择古希腊和古埃及作为计算点,偏偏这两点还不在地球一条南北线上。本来以为是很高明的方法,没想到暴露了他们真实的天文学水平:还没有找到北。

由于西方天文学缺少这一基础内容,就没有北极星的璇玑四游,连大科学家霍金也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说明西方天文学至今都还没有补上这一课。

准确测量地的南北方向是天文学的入门水平,入门后天文学才算找到了北,伏羲是这样一画开天确定南北方向的。《周髀算经》:“日中立杆测影,此一者天道之数。”伏羲日中立杆测影,正午日影那一条线,就是南北方向。《周髀算经》还推荐了另外一种实用的方法:垂直地面立一根表杆,以表杆为中心画一个圆,观察日出日落时太阳的影子和圆周的两个交点,连接这两点画一线段,这条线段的中点和表杆的连线就是南北方向。

霍金还另外特意介绍了古希腊地心说集大成者:托勒密。

托勒密模型的系统可以相当精密地预言天体在天空中的位置。但是为了正确地预言这些位置,托勒密不得不假定,月亮遵循的轨道有时使它离地球的距离是其他时候的一半。这意味着月亮有时显得要比其他时候大一倍!

--霍金《时间简史》

托勒密的模型中,月亮离地球的距离有时候是其他时候的一倍,这意味着月亮有时显得比其他时候大一倍。

我想这里有个几何问题,距离相差一倍,月亮的可视直径也相差一倍,但面积应该大了三倍。突然想到一个笑话,有人想买一个10寸的披萨,由于10寸的披萨卖完了,店家给他上了两个5寸的披萨。

这是古希腊的几何学水平吗?几何是天文学的重要基础,在这样的几何和天文学水平下,古希腊的天文学只能是靠观察了,有理由相信古希腊的宇宙图像是通过观察想象虚构出来的,像是山水写意画,而我们华夏的宇宙图像是根据观测测绘出来的,是三维立体的高度逼真写真画,要看古代的宇宙图形还要看华夏的宇宙图像。

搜索建议:
热议

 美拟取消26个赴华航班 中使馆回...

原标题:美对华采取“对等报复”,拟暂停中国航空公司26个航班,中方回应为了保障民众生命健康安全,中方执行了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对境外来客仔细筛查,发现多名来自美...(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