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兰诗人叶芝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只有点燃孩子对知识的渴望需求,培养他主动学习的热情,主动汲取知识,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想要点燃这把火,需要唤醒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就是内在驱动力。
什么是内在驱动力?
内在驱动力:就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唤醒状态或紧张状态,表现为推动有机体活动,以达到满足需要的内部动力。就如饿了,需要吃的;穷人需要钱一样,就会有一种力量推动去获取,这个力量就是内在的驱动力。
人都有三个基本的心理需要:归属感、自主感和胜任感。唤醒学习内在驱动力:先满足底层的需要。
对孩子而言,先保证他身心健康,有自信,有价值感,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那么,在此基础上,再来思索如何唤醒内在驱动力。
例:一个家庭中良好的夫妻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这是父母唤醒孩子内在驱动力的基础和前提。身处如此的家庭环境中,孩子才会有学习的需要。
学习属于高级的需要,只有当底层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被满足之后,学习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才会产生。(马斯洛的心理需求)
外部驱动力,如奖励和惩罚也是一种驱动力,有一句话叫”胡萝卜加大棒“。
外部驱动力,相比较内驱力来说,外驱力特点:不具延续性;无法实现责任的转移;半衰期太短。
而内部驱动力呢?一旦激发,参与度就更高;行动更持久;成就感更足。
没有一个孩子不求上进,孩子的“内驱动力”天生就有,唤醒孩子学习内在驱动力的前提是,先满足底层的需求。给孩子的爱,支持他;理解他;关心他;爱护他;鼓励他。满足了这些后,多注意如下三点唤醒孩子的内在驱动力。
给孩子充分的自主权和尊重;
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习,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帮助孩子建立成长的学习内在目标。
1. 给孩子充分的自主权和尊重。
什么叫自主权?就是要让孩子明白,为谁而学?不是为了父母、老师或他人,而是发自内心地想去学,没有人逼迫,自己打心眼里想做,自己能决定什么时候学,学什么。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成长也是自己的事。“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给孩子学习的自主权,是唤醒他内驱力最基本的条件。多点“充分的自由和尊重”,多构建孩子学习的支架和平台,减少控制,过度干预,但又不失辅助和监督。我想在学校教育教学方面,应该更多体现在这方面吧,也就是“教学力”的思考(此处不详谈)
就如在我们教学中,常常听说到:教师的五个“让” :(1)能让学生观察的,就让学生自己描述;(2)能让学生表述的,就让学生自己表达;(3)能让学生动手的,就让学生自己体验;
(4)能让学生思考的,就让学生自己分析;
(5)能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的,就让学生自己推断。
也就是如此的敢于“放手”,孩子更显成长的气息。让学生“自主”起来,让学习既成为学生的权利,成为一种内心需求,也成为学生的责任。
2. 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习,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要让孩子获得学习的成就感,需要在孩子成长过程注意对孩子学习力(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学习毅力)的不断培养,如学法指导,学习能力的培训等。关于这方面,往往有时,还真的需要有针对性的、体验性地对孩子刻意训练,培养孩子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动力”。让孩子在学习体验中能感受到自己的力量,感觉到有胜任力。并在孩子学习过程中,能做好对学习难度的掌控和及时做反馈,及时、积极、具体地去肯定孩子,让孩子感受到“能干好”“干了有好处”,让孩子们快乐,获得自信,体验到学习成就感,从而爱上学习。
3. 帮助孩子建立学习的内在目标。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目标,不管大小,没有目标的事情,人就易迷茫,易放弃努力,意味就是走向失败。
学习需要有目标。学习要用来干嘛?为了考试?为了升学?我说,这些也是目标,但它们不是最好的目标。“考、考、考,老师的法宝”,我想,有没有孩子喜欢这样的分数目标?
为了将来的美好生活?
学习是为了美好的未来,可美好的未来究竟是什么,孩子清楚吗?我想,至少初中生以下的孩子还没有这样的长度“看得到自己的这美好的的未来”,会感觉是虚幻的。
唤醒孩子学习的内驱力,需要帮孩子找到或确定一个好的目标。而这目标(即当前目标),是可见的,可感受到的,是发自内心想要得到的。并能为了“目标”而不断地去自我实现而付出努力。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唤醒孩子的内在驱动力,但孩子毕竟是孩子,孩子的自我意识能力还不足,这就需要我们家长或老师既善于适当的“推”孩子一把,又要善于适当“拉”孩子一把。“推”“拉”之目的,就是让孩子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懂得客观的自我评价,会积极地自我提升,关注自我成长。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其实每位孩子潜能和创造力可能就是无限的,我们的教育教学就是努力去发现、挖掘孩子的潜能。就是这么点事——多激励、多点燃和多唤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