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我心中的教学之道(发言稿原创)

我心中的教学之“道”

从台下走上来是轻松的,前期准备的过程总是艰难的。感谢领导给了我一个忙上加忙的机会,时刻提醒我无论再忙也不能忘记反思与进步,也让我又一次切身体会到小时候写作文经常引用鲁迅先生的那句名言长大后是要通过不断实践去偿还的:“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上台发言,已非本意,畅谈经验,更是汗颜。只能靠两句名言给自己壮胆,名言一:站着说话不腰疼;名言二:只要自己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假如把今天的交流比作一节课的话,那么一节课往往需要一个引入。当然了,这个比喻极不恰当,在大家面前,我永远是学生。在你心中,一节课最好的引入是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在我看来,一节课最好的引入就是“who are you?”,也就是“走进教室的老师是谁?”这个不难理解,无论你愿不愿意承认,不同的老师走进教室,学生内心深处的感觉差别是很大的,上课之前其实已经决定了这节课的教学效果。我们中国人判断任何事情都是“以人为本”的,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听到一句传言,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首先问的会是这句话是谁说的?一听是平时一直很靠谱的张三说的,你潜意识里就会认为这句话八九不离十,一听是平时满嘴跑火车的李四说的,第一感觉就是捕风捉影、流言蜚语。同样一句话,两种判断,人是核心因素。又比如此时站在台上的是北京某教育专家,大家马上就会满怀期待,一看是我,心想:“那小子还不胜我呢!”或者“那小子还不错,不过离我还是差一点儿!”让学生喜欢你、认可你是一切教育教学的前提,是一节课最好的引入,没有这个谈教学就是本末倒置。如何让学生喜欢你,一会儿再谈,这叫知识的螺旋式上升!

引入一节课还可以提出问题、引发思考,我们一般把它叫做“问题引入”,比如今天的交流,我就大胆提出两个问题供大家思考。问题一:我们听了很多讲座,参加了很多培训,为啥几乎没有用?什么才是真正有用的成长途径?”问题二:有句话叫“共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个人又到底听懂了什么?这两个问题我有自己的答案,希望交流结束时,你也有自己的答案。

一节课还可以从讲故事引入,讲一个我一直念念不忘的真实故事,记得几年前受邀参加了一次学部内部的班主任交流会,会后一位班主任略带失望的说:“想听听你班级管理的绝招,结果啥也没听到。”他的想法,我很理解,像极了以前的自己,他想听的是立竿见影的秘诀和宝典,而我讲的却是虚无缥缈的理念,“速成”成为了每个人的梦想,“急躁”成为了大家的通病!好学好用但后患无穷的“僻邪剑法”成为了大多数人的追捧,强大内功支撑下但无招胜有招的“独孤九剑”被束之高阁。谁都有自己的秘诀,但那不是关键,教育是有生命的东西,没有生命的东西可以复制,有生命的东西只能创造。

一节课还可以从教学目标引入。拿数学课为例,有的课侧重知识的形成,有的课侧重方法的总结,有的课侧重思想的升华,三者相互联系、不可割裂,没有高下之分,只有侧重不同。今天我的交流侧重思想层面兼顾知识和方法。目标其实很明确:通过谈自己对教育和教学的一些看法引发您对教育和教学的思考。讲知识和方法容易,引发思考其实很难,做个尝试,希望能实现。对于目标特作以下说明:1.谈教学,管理是绕不过去的话题,教学的对象是人,活生生的人,不懂管理一味钻研教学,最多也只适合出个卷改个作业。2.古人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今人说:我开车最恨骑电动车的人,我骑电动车最恨开车的人。年轻时,我们执着于对和错,成熟时,我们懂得:观点不同时,就当听个乐呵,努力提升自己总没有错。

一节课也可以从剖析课题引入,今天我交流的题目是《我心中的教学之“道”》,“道”在中国文化里内涵丰富,可大可小,能保证恣意发挥而不跑调。

首先,聊一下“道”的前两层意思“道路”和“智慧”。道路的意思不必解释,“智慧”是相对于“术”而言的。也就是我们如何合理规划自己的教育教学成长之路,获得教育教学的智慧。

一提教育,大家都很熟悉一句话“教育的本质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今天我不断地提升自己来影响我的学生,而在上班之初,我如同一个学生被我的第一任指导老师所影响,作为一名中老年教师,袁老师每天坚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的习惯,令我非常震撼,听袁老师的课,总有一种说不出的东西吸引着我,今天我知道那种东西叫厚积薄发后的“智慧”,原来我有一个比较烧钱的业余爱好:打羽毛球,那时起又多了一个:买书,先是教学方面的,当了班主任以后又研究班主任方面的,全国谁出名,那就先研究谁。

现在有人问我班级管理和教学有什么绝招,我一般很少回答,仔细一想也真没有自己满意的能拿得上台面的绝招,有的只是雕虫小技。但我会推荐他多读读谁的书,这很像学书法,路子一定要正,王羲之是公认的“书圣”,后世最伟大的书法家几乎都从王羲之处获得了营养,但都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谈到学习,有两个误区必须警惕,误区一:认为专家都是花拳绣腿,专家教的学生都是好学生,让专家来带自己的班,弄不好还不胜自己呢?美其名曰:平平淡淡才是真。阅尽繁华后的平淡看似平淡,实则韵味无穷,无所作为、跟着感觉走的平淡是真的很平淡。误区二:不结合自身实际,盲目照搬。我把它称之为“投机主义”和“拿来主义”,短期有一定作用,长期必陷入死循环。那不是智慧,只能称之为“聪明”,古人看的很透,聪明前面往往加一个“小”字,叫小聪明,智慧前面往往加一个“大”字,叫大智慧。智慧不能学,只能悟,怎么悟?不能闭门硬悟,那是达摩祖师,我们做不到!我们需要阅读。有句话不知大家是否认同,今人和古人相比有两样东西始终没有太大进步,那就是道德与智慧,公认的流传下来最经典的书籍都具备智慧的特征,比如《周易》,《道德经》,《金刚经》,都不是讲技术的,知识会过时,但智慧不会。更有趣的是,你要是认真研究过现在著名教学名家的话,就会发现,每个人除了自己专业书籍阅读广泛以外,每个人都有非常深厚的国学素养和个人修养,很好理解,只有广泛的阅读才能不断地增加所谓的灵感,你所有的教学设计才会有更深厚的土壤。有时你只看到了某教学大家课堂设计的巧妙,你没有思考巧妙的背后是自身深厚的综合素养。自从课件被发明后,一些老师更是懒于思考,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完全受课件所限,如果有一天电脑发生了故障,竟不知该怎么上课,其实可以建议进行一个“不用课件月”。

教育的核心问题其实是人的问题。不仅教育如此,所有我们面临的一切问题都是如此,一个人是对的,他的世界就是对的,“无知是痛苦之源”,我们面临的一切问题都在警示我们不断地提高自己去化解遇到的问题。举几个例子,例子1:个别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在班里的道理系统从未更新,讲的道理也不走心,效果可想而知,原因呢?人不可能讲出他脑子里根本就没有的东西。例子2: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以及课程标准解读,我读了很多遍,说实话,书写的真好,我们有时候还在争论不休的很多教学问题其实里面早有答案。而有的老师拿课程标准看什么,就查查哪个知识点考,哪个知识点不考,那是什么,那是以前《教学大纲》。例子3:很多老师讲经验时,都会提到老师要热爱学生,我们谁都明白爱学生是一切教育的前提,那么问题来了,爱学生到底是技术问题还是素养问题,或者两者兼有,也就是说爱学生算不算教育方法和管理方法?这个问题,我没有答案,希望您能思考。例子4:当您的学生因为没有考好导致您班上的成绩与第一名失之交臂时,您在班上大发雷霆时,您的出发点又是什么?真的是爱么?还是自己的一点点小私心?我还是没有答案,请大家思考。

其次,我们聊道的另一层意思:规律。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一件事发生了,一定有其原因,我们所有想不明白的人和事儿都是因为你没有看透背后的规律。作为教师,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人,教的东西其实是前人总结的某一方面的规律,理科就更为明显。我们既要了解关于人的规律,又要了解关于自己学科的规律。

首先我们聊关于人的规律,举个例子,假如你的学部校长天天直截了当的吵你,并且说就是为了你好,并且吵的还对,你会怎样?我没有答案,你自己体会。

人的规律就是人性,简单的说,教师要熟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和心理学,为什么要加上中国特色?因为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很多东西是西方的观点,其实并不符合中国人的实际情况。我讲的东西大家其实也都知道,但是请允许我再剖析一下,了解的越深刻,我们才能更主动地应用。

人性规律一:如何让学生喜欢你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问自己,我们喜欢什么样的人?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往往都喜欢的三类人“我们喜欢美人;我们喜欢喜欢我们的人;我们喜欢和我们相似的人”,第一类不必多说,我们都喜欢长得好看的人,既然外貌无法改变,就努力提升气质;第二类可以说,谁欣赏我,谁对我好,我就喜欢他,这是很多人的心声。讲个段子:说一物理教师给学生留了一个作业:要学生写出谁是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有一个学生的答案是“爱因斯坦”,结果成绩一出来,全班就他一个人不及格,原因就在于其他人写的都是这位教师的名字。学生喜欢那些真心认可和欣赏他的教师,教师也一样,同样喜欢那些真心夸奖他的学生。第三类: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趋向认为,那些和我们相类似的人将会喜欢我们。就拿成人来说,有共同爱好比如喝酒、抽烟的人就容易打成一片。再举一个自己的例子,有次去送教下乡,因为有事提前回来,乡下学校的校长开车亲自送我回来,在路上刚开始就是瞎聊,主要和教育的事有关,无意间聊到了当天的NBA比赛,聊着聊着发现我俩都是詹姆斯的球迷,一下关系拉近了很多,结果高高兴兴聊了一路球回来了,最后留个电话,有事联系。我是詹姆斯的球迷,我班上也有詹姆斯的球迷,球迷之间的关系自然很好,我喜欢詹姆斯也很欣赏库里,还专门开了一节关于库里的班会,一下收服了班上很多的库里球迷。其实很多优秀老师都善于寻找相似点作为突破口去影响学生。优秀教师在做学生工作的时候,都有一个共同的口头语,即“老师在你这样的年纪,也.....”

人性规律二:“重要他人”的概念及其应用

“重要他人”顾名思义就是自己心中认为最重要的他人。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生的不同阶段,重要他人会发生一些变化,在生命的最初几年,对个体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无疑就是我们的父母。当孩子们飞速成长为一名小学生的时候,父母的权威地位无疑被孩子的教师所替代。小学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那就是神,在中国,几乎所有的小学生都有一句口头禅:“我老师说……”当孩子们一到中学,教师的权威地位又受到了挑战,“重要他人”成为了他的朋友,叛逆期的他们更看重自己在同学心目中的形象。有经验的中学教师都知道,当批评一名学生的时候,最好不要在课堂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而应该在私下里进行。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学生,虽然可能这个学生平时表现还是比较乖的,但当众出丑搞不好会使学生反应激烈,他会更不听从教师的教导,甚至导致师生之间直接的对抗,为什么在众人面前去批评一个学生,他的反应如此剧烈呢?是因为中学生不怕教师的批评吗?当然不是,作为一名学生,总体而言,还是害怕教师批评的,但中学生比较特别的是,他虽然害怕教师的批评,但他更怕周围同学瞧不起自己。每一个在课堂上受到批评的中学生都知道,当教师批评自己的时候,身边有许多人正在看着他此时的表现,这里面有他的同学、朋友,甚至单恋的对象……如果此时在教师面前“服软”了,任其批评,那么以后如何在这些人面前“混”啊?所以,千万不能让这些人看到自己丢脸,不管对不对,跟教师对着干却总能保证自己的一点自尊心,就硬着头皮顶上去了。其实现在很多中学生自我伤害的悲剧都来源于此。有了上面的规律,各个阶段老师对自己的定位也就不一样。比如中学教师定位:有能力,会绝招,有个性,善分享,真诚,够意思。

人性规律三:如何影响你的学生:

人之所以受别人影响,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信任,二是恐惧,心理学上的“恐惧”一词不好听,我们一般把它称为“敬畏”。信任无需解释,敬畏很好理解,生活中,很多人不犯罪除了道德层面的原因外,可以说是因为害怕得到惩罚。信任是主动选择,敬畏是被动选择,但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时间长形成习惯,就是一种自动化的选择。大家应该明白起始年级抓习惯的重要性了吧?大家也明白所有的老师在谈经验的时候都会说必须让学生“既爱你又怕你”的原因了吧?教师的“威慑力”和“亲和力”所体现的是教师“威”与“信”的两极,这两点在现实的表现上是有些冲突的,如何把握好度,这叫艺术。

有的老师会说,面对“我是流氓我怕谁”“破罐儿破摔”的学生怎么办?当一个学生把自己的姿态放得很低,“我就这样了,你能把我怎样?确实很多教师对这样的学生简直失去了耐心,有时候甚至在心底里骂上一句“死猪不怕开水烫。”对付这样的学生真的没办法了么?这就牵涉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学理论“我们批评一个学生的前提是他有自尊心”,既然“死猪”不怕开水烫,那么,什么“猪”怕烫呢?“活猪。”那我们怎么办?很简单,救活了再烫。如果他没有自尊心,那就暂时停止批评,把重点放在培养他的自尊心上。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记住的是。一个自我期待良好、有自尊心的人,面对自己的错误必然心生痛苦,而这种苦才是改变的起始。有老师会问:怎么救?还救不活怎么办?可以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最后课下查阅相关资料!(开个玩笑)

大家都知道表扬和批评是影响学生很重要的方法, 表扬和批评的方法其实专家总结了很多,大家也都在用,各个学段也有区别,但一定要注意“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举几个例子:老师认为一个中学生近期表现不错,值得肯定,但由于自己整授课已经懒得说话了,那么怎么办呢?其实什么都不用说,在自习课的时候走过位学生身边,拍拍他的肩膀足矣。如果他感觉还不是很强烈,那么你连拍他一个星期的肩膀,可以肯定的是,他的感觉会完全不同起来,觉得自己的肩膀不是自己的肩膀了已经肩负着老师的层层信任与重托。

刚才说了对于中学生私下批评比较好,其实有时私下表扬效果会更好。问大家一个问题,一个人当面表扬你,另一个人在别人面前表扬你然后传到你耳朵里,哪种你感觉更好?中学生也一样,我们直接表扬学生,现在学生精明得很,他知道这是有目的的表扬。教师表扬他进步大,他会觉得,少来这套,我自己什么水平自己知道。有的学生会认为教师表扬是有目的是有私心的,对于中学生,当着朋友的面表扬他,非常有效,降低了他对教师表扬动机的怀疑。

另外,我们都知道中国人好面子,其实中学生也一样。在他朋友和他父母面前表扬他,给他面子。学生假如犯的不是原则性错误,那就得饶人处且绕人,让学生知道你给他留足了面子,有的时候给对方留了面子,他的心也就留下了,他欠了你的人情,不还他自然心理不平衡。

有人会问:“所有学生都能被改变么?”我的看法是教师不要轻易谈改变,教育是影响,不是改变,一个人能改变的只有自己,学生的改变也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他自己去改变自己,我们要不断地“修己”尽力去影响学生,剩下的留给时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生的改变有时不在今天,而在明天。

其次,我们来聊一聊教学中相关规律:

一:凡是看起来短期效果比较明显的方法,长期看来副作用越大。

举一个极端的例子,我相信几乎没有一个老师这样讲数学卷,数学试卷发到学生手中,不需要学生书写和思考,学生只需要读题,老师认认真真讲,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认认真真听,并且也听明白了,平时需要两节课甚至三节课才能完成的任务,一节课完成了。虽然没有老师这样讲数学卷,但我敢肯定一定有老师用类似的方法讲课。有时当我们抱怨讲了多少遍的题学生总是会了又忘时,当我们对某些学校的教学改革嗤之以鼻时,我们也许该反思的是我们自己,问题出现时,一定是我们违背了教育规律,学生是人,大脑不是容器。我们必须承认全国很多学校搞的模式化教学过犹不及,但我们也必须承认改变才有出路,以人为本,透过现象看本质,研究并遵从教育教学规律才是根本的出路。

二、关于分数

下面谈谈分数,对,就是很多老师聚会聊天时怎么绕都绕不过去的话题。首先讲一个概念:“裸分”。我们是不是可以设置这样一种考试制度:一学科在规定的课时内学完之后,不进行复习,也不允许进行补习,学生不再接触,过了相当长的段时间(例如三个月、半年)之后,再对这门学科进行考核。此时仍保留在学生头脑中的才是他从这门学科的学习中真正获得的知识,他取得的分数便是“裸分”,“裸分”有两个特点:1.裸分往往和思想和方法有关;2.裸分往往是学生真正理解的东西。当然这个方案的可行性很低,我只是想引起大家的思考,去思考学生考试分数的构成比例,哪些是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的,哪些是靠学生大量重复练习和老师大量重复讲解模仿会但其实没有学会的。

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当下的考试制度,但一名教帅在提高学生应试成绩的同时,更要提高其有效学习百分率,有这样一种现象值得我们关注,某位教师工作积极,堪称楷模,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加班加点,埋头苦干,任劳任怨,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学生这门学科的考试成绩有了明显提高。但是,其他科任教师却怨声载道。原来由于他太过积极,学生花在其他学科上的时间明显受到挤压,结果这个班级只有这门学科一枝独秀,其他学科成绩平平。

所以我们可以得到一句可能有争议的结论:分数高的老师一定是好老师,但不一定是最好的老师,分数高一定是和付出成正比的,所以分数高的老师一定是好老师,若能提高效率,为自己、学生、学校的长远发展考虑,才能成为最好的老师。当然了,自己没有付出,成绩也不好的不属于讨论范围之列。

三:关于数学教学

人类历史上,几大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如牛顿、爱因斯坦、笛卡尔和罗曼诺索夫等,哪一个不是哲学家、思想家?这对我们又什么启发。哲学是从各个学科科学中抽象出来的更本质更普遍的科学,把握住它,便可能也才能高屋建瓴,势如破竹,深入本质,切中要害。理科老师假如缺乏基本的哲学素养和思辨精神,教出的课容易没有灵魂,看待问题容易没有深度和高度。

关于数学,我也有很多自己的思考和经验,也曾经无数次沾沾自喜,后来发现,自己总结的东西只是雕虫小技。我极力推荐大家向孙维刚和任勇两位老师学习,一定能悟出一番新的天地。

“道”字一个“首”字加上一个走之底,首字代表思想,走之底暗含行动,寓意知行合一。当我们认准了正确的道路,必须行动,知行合一后,定会看透有关教育的所有秘密,定能理解万伟老师描述的教师的五种境界:教知识、教方法、教状态、教人生、教自己。努力实践时,一定要把握好“度”的艺术,正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如果努力过后还是没有效果,我的回答是“那是不可能的,成功的道路上没有那么拥挤”,假如确实没有效果,可能是上帝不小心给你关上了门,也忘记打开了窗,那就再等等,上帝一定对你有更重要的安排。

文字具有局限性,不说又不行,庄子早在几千年前就用“轮扁斫轮”的故事进行了形象的说明,能说出来的都不是真理,但真理不说又怎能去接近它呢?毕竟“拈花一笑”“顿悟成佛”的境界我们谁又能做到呢。老子和佛给了答案,佛说“不可说,不可说”,佛经洋洋洒洒几千卷,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又罗嗦了五千字。假如真理是太阳,那么文字就是指向太阳的手指。

几句话总结本次交流的要点:广泛阅读,深入思考,在努力提升个人综合素养的前提下,尽力提升个人的专业素养,教育是科学,你需要研究人的规律和学科规律并按规律办事,教育是有生命的艺术,没有生命的东西可以复制,有生命的东西只能创造,什么是教育的终极答案?不断地修炼自己就是最好的答案!

最后,感谢大家对我今天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容忍,对我迫不得已“好为人师”的理解。有人会问,你说了这么多,你做到了么?我的回答是:学会放下,不要纠结于文字本身,我其实啥也没说,啥也没说,又何谈做到?开个玩笑,再次感谢!

搜索建议:我心中的教学之道  我心中的教学之道词条  
热议

 玄幻中剑灵的解释?

剑灵是指剑中的自我意识,当然其他法器也是有器灵的,最早出现在《剑仙》中,莲月心修炼的剑魂就是剑灵的一种体现。一般剑灵这种生命体的出现有几种方法:1.剑由天材地宝...(展开)

热议

 【歌词】旧约约伯记(伯)第7章 ...

“人在世上岂无争战吗?他的日子不象雇工人的日子吗?象奴仆切慕黑影,象雇工人盼望工价;我也照样经过困苦的日月,夜间的疲乏为我而定。我躺卧的时候便说,我何时起来,黑...(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