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想在这篇文章的开篇,就和大家说一下,千万不要给自己那么大压力,
我们分享的许多启蒙方式都是玩着玩着把一个事情做了,这个玩的心态家长本身就需要具备,否则就会把玩的启蒙变成一个带有焦虑性质的传授,孩子也感受不到乐趣,家长脑袋也很大。
其次我们给大家分享这些启蒙的方法,只是想告诉大家,原来学习并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生活中的许多互动其实都是学习,并且能为孩子将来的入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它本身就是玩,所以抱着玩的心态会更加轻松吧。
今天说一下数学启蒙。
一说到数学启蒙,大部分人都会头疼,因为我们想像中的数学实在太难了。
但其实,我跟你说,小婴儿就可以做数学启蒙了,而这一切都不是想像中那样的难度。
就像小布丁现在11个月,我跟他聊天的时候就会多用数学语言,
就像这样他在地上玩一切感兴趣的“玩具”,比如空奶粉罐,
我就会和他聊,
“哇塞,这是一个奶粉罐哎,一个圆柱体的奶粉罐。里面可以装很多的东西,敲起来会有叮叮咚咚的声音。”
在这个聊天中,圆柱体其实就是数学语言。
再比如吃辅食的时候,他坐在餐椅上,我就会和他聊,
“小布丁啊,今天给你剥2个葡萄,你看葡萄圆圆的,像一个小球一样。”
然后我会给他一颗,两颗这样的展现给他。
在这个聊天中,2个,圆形,其实也都是数学语言。
这么延展下来,是不是可以和小婴儿聊的数学语言就很多了?
长方形的门,正方形的桌面、地垫,圆形的碗,圆柱体的矿泉水瓶……
家里有4口人,一天吃三顿饭,一次吃4个草莓,冲5勺奶粉,都是可以给孩子聊的东西。
而且,你一边做着,一边给孩子展示,孩子也会非常感兴趣。
伽利略说,数学是上帝用来书写宇宙的文字。
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数学就是一门语言,只不过它具备精确和量化的属性而已。
而从婴儿时期开始的数学启蒙,就是让孩子明白,原来数学是贯穿生活中的“玩具”,是生活的语言,它跟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像小胖从小也是这么跟我在生活中玩数学玩过来的,现在幼儿园大班的他,从骨子里就觉得数学好玩,我们经常使用数学语言聊一些话题,比如:
朝阳公园的面积有多大,北京的面积多大,北京的面积是朝阳公园的多少倍;
我们也会聊走路的速度是多少,开车的速度是多少,开车比走路快多少倍;
也会聊某个事情发生的概率是多少。
再比如我们也会聊函数,听起来是不是很难?
但其实小胖已经在生活中知道函数是两种变量之间的关系,其中一种变量随着另一种变化。
我原来在文里也写过,比如,去商场停车场,停的时间不一样,停车费也不一样,那停车费就是一个取决于停车时间的函数;天气凉了,衣服就要穿厚一些。天气变,穿着变,这也是两种变量之间的关系。
小胖小时候的数学启蒙,就是像现在的小布丁这样开始的。用孩子身边就有的,直观的东西了解数学。
像现在的小布丁主要就是听我说,看我做,他还不能很好的完成互动,
但等他再大一些,能够有更多互动的时候,家里买回来水果啊蔬菜啊玩具啊什么的,我都可以一一排开,给小布丁聊,今天有五个苹果,家里有五个人,每人可以分一个。
给你和哥哥各买了一个玩具,你两可以一人分一个,你分一分吧。
⋯⋯
通过这样把抽象的数字跟生活情景联系在一起,孩子也会发自内心的觉得数学在生活中是有用的。有时候他看到你买东西回来都会主动要求数一数,这些一定要满足孩子,因为他们都是相当棒的数学启蒙。
而且孩子数错了,说错了,也不要着急,他们数感的建立需要时间,当他们出错的时候,我们只需要笑着看着他,告诉他要不要再数数啊?或者一个一个的示范给他“一二三四五。”
对于年纪再大一些、会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的孩子,在睡觉前,还可以跟孩子讨论一个数学问题。
《科学》杂志原来发表过一个研究,研究人员让家长在孩子睡觉前和讨论数学问题,不需要每天都讨论,一周有个2次左右就可以了。
结果实验效果很惊人,研究人员发现在实施了一学年之后,这些孩子的数学技能平均竟然比其他孩子领先3个月。
当然,这些孩子的数学能力的提高,除了讨论数学本身之外,父母呈现的,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和孩子讨论时平等的讨论氛围也非常重要。
这就又回到了文章开头的话:
只有当我们家长自己觉得数学源自于生活,是有趣的有意思的,而不是死板的、枯燥的知识,带着这种玩耍的心态去做数学启蒙,效果才是最佳的。
即便你家里是个像小布丁这样的小宝宝,也玩起来吧!
*快速了解帝呱呱星球,可以点击下方专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