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再见了,胡锡进。

华人星光(ID:hrxg2020)原创内容

作者:唯旧之光

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今天,

胡锡进宣布自己办理了退休手续,

不再担任环球时报总编辑了。

一直以来,

针对胡锡进身上的各种标签耐人寻味,

“骑墙”“叼飞盘”“和稀泥”“老胡中肯”,

表面上,

胡锡进是环球时报的“流量担当”,

实际上,

他是当今社会一面叛逆的“照妖镜”。

胡锡进的性格,

养成于他小时候的“叛逆”。

1960年4月出生的他,

父母都是工薪阶层,要养活胡家5个孩子,

日子过得非常拮据,

胡锡进想买书父母都拿不出钱来。

父母对他别无所求,

只望他当个工人,日子安安稳稳,

但胡锡进希望的从来不是安逸人生,

他骨子里“不安分,渴望改变”的声音,

一直在叫嚣。

而他的每一次选择,

都从来不按常理出牌。

大学毕业后,

他考进北京外国语大学读硕士,

居然选择了最冷门的专业俄语系。

按他自己的说法:

“《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

读得我热泪盈眶,

从托尔斯泰,契诃夫的笔下,

我突然看到世界上最伟大的文学作品,

那些人性的光辉一下子照耀我,

就像冰雹砸下来,把我砸懵了,

原来世界是这样的,文学这么伟大!

自由,人道主义,我被感动了!”

于是为阅读更多俄语文学作品,

他果断选择了俄语系。

1989年,胡锡进有两个工作机会:

去当战地记者,

可那时中国几乎没有战地记者,

战争毕竟太可怕了呀;

或者,他可以去中国进出口公司,

那会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地,

进出口公司谋职多安稳体面啊。

可他再次做出惊人决定,

偏要选择危险职业,

当记者过游移不定的生活,

他说:“想想看,困在机关或公司大楼里,

一辈子该有多无聊。”

就这样一冲动,

他成为人民日报驻南斯拉夫记者,

南斯拉夫那会就是个“火药桶”,

纷争冲突不断,

胡锡进这一去,经历的是生与死的考验。

去前线采访,开车大约三四百公里,

相当于北京到邯郸,都是弯曲的山路,

他后来说,

那会没觉得怕,现在想想,

一个不小心,就人车皆完。

还有一次,交战的城市着了大火,

满地都是炮弹壳,

胡锡进试图进入城市采访,

但是被人拉回来了:“你不要命了吗!”

当时真是惊心动魄,

耳边都能听到子弹飞来的“啾啾”声。

1994年2月,胡锡进采访塞尔维亚族军队总司令姆拉迪奇。

驻南斯拉夫三年,

他亲眼目睹这个东欧大国,

因为战争走向分裂,

还写下一本《波黑战地采访手记》,

有人看过后这样评价:

一个人要是一辈子留下这么一本书,

第二天就死了,那他这辈子也值了。

也因为这样的战争经历,

激发了他心中潜藏已久的爱国热血:

中国不能“乱”,中国要发展!

他为什么会这样想?

因为战争导致上千万人被凌辱,

被赶出家园,

他看到了一个国家分崩离析的无奈,

那感觉就像自己的民族成了一块肉,

任人宰割。

而当时的中国,

并没有比这块肉强大多少。

你不想死,不想没有家园,

想吃饱饭,想活下去,

那么,就需要一个强大的国家来保护你!

所以,中国不能乱,

所以,胡锡进回国后,

加入人民日报旗下环球时报,

他决定改造这份报纸,

不光要让它成为受人民认可的可读物,

还要让它成为一面敢讲真话的“镜子”!

作为人民日报旗下的官媒,

环球时报一直是中规中矩发展,

可自从胡锡进来了,

环球时报什么都敢说。

他抓热点咨讯,进行犀利报道,

当时有些国际话题是敏感的,

可胡锡进说,

要让中国社会信息畅通,

要让大家知道世界上发生了什么,

包括对我们不利的事情,这一点很重要!

胡锡进决定对某个敏感事件发表评论,

为追寻真相会到处找人问,

他说:“我经常自己打电话,

有时候会打一个晚上,

如果谁都不说,我就知道了,

这是特别敏感的事情。”

前几年希拉里访华,

胡锡进和环球时报发文章猛烈抨击;

英国首相卡梅伦来访,

环球时报也在当天就怼,

因为他之前不顾劝阻见了达赖,

即使今天来了不代表这事过去了。

发表这种态度强硬的文章,

胡锡进其实承担了很大的压力,

他说:“都是我们自己定的,

这怎么可能跟上面去沟通,

路就是需要你自己去摸索,

这种文章发出来,领导一看可能吓一跳,

后来看完后也接受了。”

有一说一,敢评敢说,

这就是舆论宽容的尝试,

这一条路,

就是靠这样一步一步闯出来的。

而看过环球时报报道的新闻后,

有网友这么说:

环球时报,是目前唯一,

会为自己错误报道道歉的国内媒体;

环球时报,

也是许多禁词在国内曝光的首先,

甚至是唯一途径。

2011年2月,胡锡进在新浪微博,

发出他的第一条公开动态:

“我是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

当过11年兵,作为记者,

在前线报道过波黑战争和伊拉克战争。

热爱祖国,懂得这个国家的艰难,

作为总编辑,我希望环球时报说真话,

不回避敏感问题,

用我们所有报道,

展现复杂的世界和一个真实复杂的中国。”

胡锡进说:

“我觉得我们是真诚地来帮助这个国家,

真诚地服务社会,真诚地促进中国崛起,

我们与中国崛起共荣辱,

西方媒体批评我们不怕,

他们批评中国的时候,

捎带把《环球时报》批评了,

这证明我们是主流媒体,

如果西方媒体特别喜欢我们,

说明我们是中国社会捣蛋份子、

这可不行,

我们真诚为社会服务,

社会一定会回报我们。”

只是,胡锡进的真诚,

却总是被各种误会,

经常是被“两面夹击”。

因为言辞犀利,因为采点敏感,

他没少挨领导批评,他和环球时报,

被看作是官媒中的“另类”,

但胡锡进依然“叛逆”:

“作为党媒,那必须跟着党走,

最根本的中国利益,

我们每个人都要维护;

其次,也不能什么都听领导的,

媒体人要有真实性、主动性。”

而在一些公共知识分子看来,

胡锡进是从侧面为官方说话,

甚至有人说他“叼盘侠”“体制的走狗”。

对于外界这样的贬责,

胡锡进说:“有人说我是"恶人’,

让他们说去吧,没关系。

我也不知道,

我是罪大恶极还是穷凶极恶?”

“在这个众声喧哗的时代,

我不奢望自己的羽毛完好无损。”

人民日报社社长张研农称:

《人民日报》代表中国国家的立场;

《环球时报》则在一定程度上,

表明了中国民间的态度。”

环球时报的存在,

就是要说明一个道理:

我们的国家很好,但还需要更好。

无论网友如何骂,无论同道如何劝, 胡锡进就是不改变自己, 不但坚持微博天天发, 还一天发好几条, 并且从不关评、删评。 面对各种冷嘲热讽, 老胡以谦和的态度去回应: “在我微博下,怎么骂我个人都没事, 骂我叼飞盘,脸皮厚,跪舔, 我都捏着鼻子忍了。 就是一条, 别死气白咧在我这里骂体制, 别恶毒攻击国家重大决策, 希望大家留口德, 各位爷都牛掰,我给大家作揖了。”

有时候,胡锡进刚骂完别人跪舔美国,

就立即意识到骂人不对,

开始反思,我老胡轻易不骂人,

只是一时没憋住。

但刚致完歉没多久,

又连续点赞三条跟着他骂“美狗”的评论。

还有一次,

胡锡进的手机号码被公布,

不少人排队打来骚扰电话骂他,

他本可以换个手机号,

可他说:

“不换,换了号他们还会给我公布出去,

我觉得没关系。”

作为一个媒体人,胡锡进不走寻常路。

前年香港打砸事件,

《环球时报》赴香港特派记者付国豪,

遭暴徒非法拘禁与殴打,

舆论紧要关头,

身为主编的胡锡进没有龟缩在后方,

而是单刀赴会,

赴香港电台演播室对话,

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胡锡进“二打一”,

他毫无悬念的赢了。

10月9日他再次赴港,

就在暴徒的眼皮子底下,

探访现场走访基层,

接受多家港媒访问,

还与几个“废青”进行面对面的访谈,

并且放出了全部的录音。

外界批评的再狠,

没有人说过胡锡进在香港风波中,

没做到一个媒体人应尽的责任。

这些年,环球时报和他自己,

在谩骂批评中却“活的还不错”,

胡锡进认为,

这证明自己获得了民众的支持。

他说,

是因为自己“和国家利益站在一起”。

而新冠疫情爆发后,

他从始至终都在关注,都在发声。

胡锡进说:

“国家卫生系统没能及时判断疫情的走向,

向社会作出警示,

这无论如何都是他们的一个污点。”

“请各方的官员们好好尊重人民群众,

坦诚面对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是惹不得的。”

早在2020年3月5日,

大家关注来自韩国、日本的输入病例时,

他就已经提醒:

“都这种时候了,

美法德来的人也得隔离14天!”

2020年3月15日,鉴于瑞典、英国,

对于新冠病毒的策略几乎是“放弃抵抗”,

他又说:

“建议中国政府,

立即切断与瑞英两国的航空联系,

同时不再向两国公民发放签证,

在14天内有两国旅行史的第三国公民,

也不能进入中国。”

针对意大利期望中国医疗队接管当地ICU,

胡锡进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第一是量力而行。

第二,不能让意大利等国有过高期待,

我们不能把话说的太大,

以至于对方期待高了而我们又做不到,

援助了反而落下埋怨。

中国有老话说,升米恩,斗米仇,

还有说,大恩若仇,都是这个意思。

第三,

对意大利及其他国家提供医疗援助,

这是纯人道主义援助,

它会增进中意和中国与有关国家的情谊,

但仅限于此。

后来,

北京市公布了一个境外关联病例,

患者只是和从英国来的人,

都有走楼梯的情况,

这都能被染上?!

他发出呼吁:

谁能保证居家隔离者房门不出电梯不用?

希望各地居家隔离,改为集中隔离!

来上海的英国女婿不服从集中隔离,

很多官媒还静观形势之时,

胡锡进已经挺身而出,

他说:

“希望各地基层的骨头都硬一些,

别见了黄头发蓝眼睛的外国人就打怵。”

“我们必须理直气壮坚持自己的做法,

要让外国人习惯中国基层防控就是这么严,

要树立中国基层防控的权威!”

而在抗疫激情澎湃之时,

大家都有些膨胀,

胡锡进不合时宜的“浇了一盆凉水”,

发表了文章:

《这场灾难再次证明中国的强大,

同时也暴露了我们的重要软肋》,

文中尖锐指出:

中国在这次抗疫中,

确实有许多值得自豪的地方,

但卫生防疫系统、社会治理、

甚至是公众不喜负面新闻的态度,

统统都是我们的软肋!

这番疫情之下的良药与忠言,

在熙熙攘攘的声音中很冷静很清晰。

面对一个“复杂”的中国,

胡锡进坚持实事求是,

一直“叛逆”而行,

大是大非面前,他敢不顾及官场体面,

直接抨击一些官员的不作为,

因为一个世界,

不能只有一种声音。

作为老百姓的“眼睛和嘴巴”,

他一次次说出了,

我们每个人无法说出的话。

可这样的两头兼顾,

恰是他被误解的根源。

这么讲吧,这边的认为他是叼飞盘,

那边的人认为他是叛逆者,

而他既要为两头殚精竭虑,

还要遭受自己人射来的毒箭,

可以说是如履薄冰了。

但这些对他来说都不重要,

因为追根究底,

他更是一个彻底的真正的爱国者,

以对国家坚如磐石的忠诚,

引导着每一个中国人,

去如何理性地热爱自己的祖国,

作为一个媒体人,

胡锡进最终的目的,与你我一样:

只为这个国家能更好。

曾经有人问他,

要是有一天你离开了,

环球时报怎么办?

老胡说,我离开了《环球时报》,

会有新的领导者,

带领它走一条更有希望的路。

2021年的今天,胡锡进宣布,

自己不再担任环球时报总编,

突然听到这样的消息,

才发觉岁月不饶人,

当年意气风发的小胡,

也成了60多岁要退休的老胡了。

网友们有些难过,

不敢说环报及胡锡进,

是中国媒体业内的良心和脊骨,

但他们的犀利报道却是让人感觉,

这个社会还存有点生气,

至少还有能不说假话,

不邀宠,不煽情,不卖身的媒体人!

中国的幸运,

总体现在每每死寂的整体沉默中,

到底还是有像胡锡进这样的,

敢站出来发出几句真实的呐喊!

悠悠岁月催人老,

今天,

要和胡锡进说一声再见了,

这位叛逆而坚定,

在体制内做出不同文章的红色媒体人!

一个世界不能只有一种声音,

中国终因有这样的一群媒体人,

而走向强大!

高山景行,只因罕见中华英魂;

叹为观止,此间尽阅人中龙凤。

搜索建议:再见了,胡锡进。  再见了,胡锡进。词条  
热议

 种子搜索引擎(75个BT搜索网站...

新华社北京7月14日电题:沉甸甸的丰收——记今年我国夏粮增产背后的故事新华社记者于文静、胡璐小暑节气,广袤农田一片繁忙景象。南方稻区早稻开始收获、晚稻抓紧栽插,...(展开)

热议

 谈判僵局是怎么回事?

谈判僵局是商务谈判中的一种常态,不仅事先要有充分地思想准备,而且要对可能出现的谈判僵局做好能力和应对方面的准备。一、谈判僵局的含义僵局是指谈判中双方因暂时不可调...(展开)

热议

 salute(张国荣Salute...

《SALUTE(致敬)》是张国荣于1989年8月23日发行的粤语翻唱专辑,制作人由张国荣、梁荣骏共同担任,专辑共收录了10首歌曲。张国荣之所以想要制作这张专辑,...(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