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点穴术 (2011-11-18 09:34:07)
标签:
点穴医学疗法是中医采用手法治疗疾病的一门学科,广泛流传于民间实践中,并上升到中医理论的阴阳、脏腑、经络、气血。
点穴医学疗法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祖先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探索积累,不断总结完善的一套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方法。
中国武术中的点穴术的点穴取穴和中医家一样,都是依据针灸铜人。而在实际的练习当中,多用木人,把穴位标记在上面,进行练习。《少林点穴法》记载:“取较坚硬的木材抛光,制一木人,身上先绘标出某一经的诸穴,循其经络点其穴位。初艺成,另换一经,依上法习之。依次增加。将人身全部穴位练熟后,可合并通练。”由于穴位面积很小,因此打击时多用指,偶尔也用拳、肘、膝等。因而指法的练习成为了点穴术必不可少的一环。在搏击中,点击人体上某些主要穴位可产生麻、哑、晕、死、咳、笑等效果,有些穴位虽轻打亦承受不起,重则死亡,称为死穴。人体穴位中包括经外奇穴在内有致命穴70个。有致命穴歌为证,歌曰:“上止天庭二太阳,气口血海四柔堂,耳后受均不治,伤胎鱼际即时亡,前后二心并外肾,崐穴位分布图
鱼晴目空甚张忙,肋稍播手艰于治,肾俞丹田最难当,夹背断时休下药,正腰一笑立身亡,伤人二乳及胸膛,百人百死到泉乡,出氯不收无药石,翻肚吐粪见阎王,门髓出阴阳混,君则何觅妙方。”
练习方法点穴术的具体练习方法如同其他许多中国武术一样,缺少完整的文字材料,许多关键性的问题仍然是师徒之间口耳相传。
1、救命穴——人中2、万能穴——合谷3、长寿穴——足三里4、消气穴——太冲5、强胃穴——足三里6、腰痛穴——飞扬7、疏筋穴——阳陵泉、涌泉8、健脾穴、肚胀穴——公孙9、补肾穴——太溪10、止痛、冠心血管穴——膻中11、补血穴——血海12、止咳穴——极泉、尺泽13、皮肤病穴——曲池14、消炎穴——商丘15、耳鸣穴——少海16、颈椎病穴——天窗17、膝痛穴——内关18、头晕、呕吐、肠炎穴——梁丘19、打嗝不止、呕吐穴——涌泉、内关20、鼻炎穴——丰隆、手三里21、护膝穴——曲泉22、手脚麻木穴——复溜、环跳23、糖尿穴——地机24、牙痛穴——合谷、肩井25、胆结石穴——中渎26、失眠、遗尿遗精穴——然谷、太冲27、恐惧病穴——太溪28、治痘穴——太冲、曲池29、感冒鼻塞、嗓子痛、痔疮穴——孔最30、雀斑穴——丝竹空31、眼袋穴——承泣32、鱼尾纹穴——瞳子髎33、噩梦穴——厉兑34、肚子痛穴——下巨虚35、胃肠炎穴——天枢36、膀胱炎、前列腺炎、肾炎穴——水道37、嗓子失声穴——大钟38、黑眼圈穴、皮肤增白穴——四白39、减肥穴——带脉40、月经不调穴——水泉、带脉41、脑供血不足穴——解溪42、糖尿病穴——腕谷43、扭伤穴——大包44、厌食、脱发穴——太溪45、便秘穴——带脉46、过敏性鼻炎穴——迎香47、脑血管穴——瘛脉48、网球肘穴——少海、肘髎、尺泽49、手麻穴——支正50、坐骨神经穴、脊椎病——后溪51、腰椎盘突出穴——筋缩52、美容穴——天容53、急性咽喉肿痛穴——少商、关冲、涌泉54、慢性咽炎、咳嗽穴——天突、尺泽55、急性扁桃体炎穴——中渚56、咳喘穴——中府57、夜间咳嗽穴——鱼际58、补气穴——经渠、气海59、感冒、白内障穴——肩髃60、明目穴——中渚61、乳腺炎穴——天池62、白发穴——浮白63、胆囊炎穴——日月、肝俞64、晕车穴——关冲65、疲劳穴——液门66、急性胃痛、急性肠炎穴——曲泽67、高血脂穴——环跳68、腰酸穴——风市69、化痰穴——丰隆70、慢性肝炎穴——三阴交71、 抽筋、扭筋穴— —阳陵泉72、消化不良穴——率谷穴73、荨麻疹穴——太冲、风池74、鼻出血穴——内庭75、痛经穴——蠡沟、带脉76、口腔溃疡穴——间行77、瘙痒、调节血液穴——血海78、腰背痛穴——委中79、肌肉萎缩穴——大都80、心脏供血不足穴——神道81、痛风穴——复溜、筑宾82、外脚踝关节穴——丘墟、外关、解溪83、性功能穴——会阴、地神84、老花眼穴——光明85、心脏补血穴、抑郁穴——极泉、86、冠心病穴——云门87、肾结石穴——筑宾88、落枕、偏头痛穴——外关89、电脑病穴——天窗90、甲亢穴——天柱91、中风穴——百会92、精神病 穴——涌泉93、水肿穴——承浆94、口眼歪穴——颊车95、老人痴呆穴——老人穴96、静脉曲张穴——太渊97、黄褐斑穴——天容98、耳炎穴——前谷99、中暑穴——十宣、人中
100、心肌梗塞穴——极泉、膻中
101、半身不遂穴-----风市、足三里
102、发热穴----膻中(大椎、肺俞)
103、瘫痪穴----环跳、阳陵泉、委中
点穴治疗配穴方法
1、肚子疼:点少府。
2、急救、通脊醒神:点人中穴。
3、两肋痛:点按蠡沟。
4、眼病:点按金门、申脉。
5、胸闷气短:拧脚面皮肤。
6、抽筋:哑门。
7、眼皮跳:鼻尖。
8、胃病:中脘。
9、口干:承降。
10、便秘:调腹部和大肠经.
11、网球肘病、心脏病:尺泽、曲泽、少海、小海,左手按右手。
12、颈椎病:外耳廊、锁骨内源向里按直到肩井穴。 13、治疗不孕症和肩膀肌肉僵硬、酸痛:膀胱俞相关穴位。 14、降血压:耳门、大脚趾和二脚趾跟部四周、每个从下到脚指尖、神阙。
15、腰背疼:尾中、承扶、天枢、神阙、人中治腰疼。
16、肩周炎:青灵、大包,肩反射区(涌泉上旁开二寸)
17、痛经:少府、三阴交、腹部调理。
18、晕车:翳风、劳宫、内关、外关。
19、手关节炎:太渊、劳宫、手部疏通。
20、偏头痛:至阴、头部疏通(胆经)。
21、头晕:劳宫,头昏:太冲、行间。
22、崴脚:跗阳、跗阳上下有硬的地方。
23、咽炎:中府、云门、合谷、尺泽、鱼际、太溪。 24、腱鞘炎:劳宫穴,大拇指腱鞘炎,锁骨尖。 25、咳嗽:鱼际、合谷、中府、云门。
26、糠尿病:全身调理。
27、鼻炎:通天穴(四神聪旁)涌泉、太渊、鱼际。 28、抑郁症:心、肝、脾、胃是重点,全身调理。 29、遗精滑精:腰阳关、关元、膀胱、百会。 30、早泄:全身调理。
31、怕冷手脚凉:丰隆、解溪、条口、足三里。 32、乳腺增生:足三里、解溪、丰隆、乳中、乳根。 33、癫痫:肝、胆的病全身调理。
34、牛皮癣:脾的病全身调理。
35、老花眼:金门、申脉、行间、大脚趾根部外侧。 36、痛风:丰隆腿部疏通。禁吃蜂蜜和甜食。 37、半身不遂:主穴地基,全身调理。
38、失眠:神门、大陵、风市。
39、腿神经麻痹,四肢不灵活:环跳。
40、治发烧:用力捏耳尖、或用力向外搓或用针扎耳尖部放血,扎3---5毫米,放血要干净。
41、感冒浑身疼、中暑:三阴交,头疼:至阴,咽喉痛:中府、云门、合谷,流涕:百会、合谷、鱼际。 42、膝部疏通:治膝关节疼痛。关节炎:阴陵泉、阳陵泉、膝部疏通、腿部疏通。
43、治疗腿沉:点按胯骨轴里三寸,按时有针扎的感觉,然后,点按气冲、急脉、冲门推一下,快速放手。 44、女人气血虚:建里、膻中、汽海、太渊。 45、腕关节疼痛、解酒:太渊。
46、耳鸣:耳门、耳中、太溪、照海、足耳二穴。 47、牙痛:牙总穴、足内外踝尖穴。
48、膺痛(前胸、后背):人中、商阳、绝骨、蠡沟。 49、恶心呕吐:内关、中泉、中脘、足三里、内庭、太冲、公孙。
50、肾虚、遗精、滑精、阳痿:太渊、太溪、太冲、腰阳关、关元、白环枢。
52、心绞痛、流鼻血(流鼻血时中魁两边会跳):用中魁、劳宫。
53、手指疼、麻:用劳宫。
54、中暑:用三阴交。
55、咽喉干痛、梅核气:太溪。
56、面瘫:谦证、天鼎。
57、面肿(脸肿):人中、太溪、公孙。
58、三叉神经痛:至阴。
59、跑得快:郗门穴(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正坐或仰卧,仰掌取穴)太渊、地机、委中、委阳、飞杨
60、四缝穴:(扎针)治胸闷、治痒肌、小孩儿自闭。 61、宫寒痛经:八髎、少府、耳穴、悬种、中脘、建里、三阴交。
62、出气声大怕冷:百会、百劳、大椎、(定喘)大椎旁一寸、至阳、膈节、膈关。
63、泄泻(拉肝子):人中、太溪、公孙、石门。 64、眼结:左右肩尖、背膺、申脉、昆仑。 65、风眼:中渎、风市、申脉、(耳壳)目1、目2。 66、耳聋:医风、百会、囟会、风府、哑门、四间。 67、耳痛:内耳、足二耳穴、百会、耳门、络却、阳溪、阳谷、前谷、后溪、腕骨、中渚、液门、商阳、肾俞、羽翼。 68、百会:主升阳;涌泉:主降一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