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中国第一艘自主研发设计的以液化天然气为动力的耙吸挖泥船在上海举行合同签字仪式,正式开启建造。 这艘船的舱容达15000立方米,是全球最大的清洁能源动力系统挖泥船,比起传统燃料动力的挖泥船不仅更环保,还更经济实用。
这些无一不说明,中国在挖泥船技术上已经迈出了很大的步子、走出了很远。 中国已经不再是50多年前那个向荷兰“卑微”地求购二手挖泥船,还被人拒绝好几次的国家了。
被荷兰淘汰的“二手货”——我国当时最先进的“津航浚102”轮
1951年,刚刚成立的新中国急需更多的港口进行进出口贸易。可是,原有的港口河道狭窄,淤泥还多,连较小一些的3000吨的轮船都停不了。与其花大力气拓宽河道,不如直接修建一个新的港口。
于是当年,经过层层讨论之后,新中国政府终于决定在天津塘沽修建一个塘沽新港,并力求要在1952年冬季完工,尽快投入使用,而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有能胜任这项工作的挖泥船。
挖泥船,一个名字听起来跟泥土就离不开的“挖泥工具”。可实际上,挖泥船并不是只有简简单单地清除河道、挖走淤泥这么一个功能,它更牛X的作用是在于 “吹沙填海”、“陆上造田” ,人送外号 “地平线编辑器” 。有了它,太平洋里建个岛那就是分分钟的事儿,堪称大杀器。
也正是因此,在五六十年代,制造挖泥船的技术被德国、荷兰等国死死掌握在手中,而此时的中国没有造船的能力,就只能从别国手中买。而把握了这一技术的国家不仅打算在技术上封锁中国,在售价上也是很敢“狮子大开口”。
交涉多年后终于在1966年,中交天津航道局下了大血本, 以170万英镑(折合4吨黄金)的高价从荷兰手里买到了一艘被它们淘汰下来的自航耙吸式挖泥船。 就这么一艘别人淘汰的、二手的挖泥船,却成了当时中国所拥有的最先进的设备。
而买来挖泥船并不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情,平日里的维护保养都需要再请外国的专家,请一次费一笔钱。毫不夸张地说,这艘船就是个只吃不吐的貔貅,再加上中国当时对更多港口的迫切需要,一艘挖泥船肯定远远不够,也因此更加坚定了中国航运技术人员要自己造出挖泥船,绝不受制于人的想法!
从模仿到自主,中国挖泥船技术的逆袭之路
“既然我们没有关键技术,不能一上来就做难的挖泥船,那我们就从拆装开始,从仿造开始,从最简单的开始。”
拿到荷兰的这艘航耙吸船之后, 中国就对它进行了研究和改造翻新,命名为“津航浚102”轮。也是在研究改造的过程中,我们的技术人员摸索出了“津航浚102”的大致原理和构造,以它为原型进行仿造。
不久后,我们建造出了在“三年大建港”(1972-1975年)期间为国家建设了大量港口与航道的“劲松号”、“险峰号”挖泥船。
有了基础的耙吸式挖泥船后,国家又开始研究起“绞吸式挖泥船”起来。 挖泥船分为耙吸式、链斗式、绞吸式、铲斗式以及斗轮式等好几种工作方式,相较于用在沿海港口航道的耙吸式, 绞吸式更适合用于风浪较小的内陆河流 。
因此说干就干,中国又马上从日本买了绞吸式挖泥船,然后模仿、研究、学习之后,建造出了我国的第一艘中型绞吸式挖泥船 “津航浚216” 。
时间转眼到了2001年,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这意味着我们将承接到更多更重要的进出口贸易,港口建设工作也越发紧要起来。而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就像建房子不会打地基,不管外观内饰多漂亮始终受制于人。
别人可以狮子大开口我们却连还价都小心翼翼,一旦别人抽走关键技术,我们就真的落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境地。
在这样的担忧下, 中国决定开启自主研发道路 。2002年,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交通运输部长江航道局与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联合开启自主道路,研发设计挖泥船。开始时一切都是一片空白。船体和设备如何设计?什么样的材料适合什么样的部位?……技术研发人员没有可参考的经验,一切都只能从别国的实物船或者资料上的船型图纸来研究。
最开始是从一个 “货船改装为耙吸式挖泥船” 的项目开始的——长江河道淤积泥沙,买新的挖泥船是又贵又难等,于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708研究所直接拍案决定:改,用二手货轮改挖泥船,就算报废了也不至于太心疼。
没有研制经验的设计团队便开始了边看边学、边做边改,遇到不懂的就反复琢磨的“国轮国造”历程,建造出了当时中国最大的挖泥船 “新海象” 号。
接着中国又向前迈进一步,从自主制造走向自主设计,造出了“新海虎”号。在如此的往返下,我们才终于一步一步掌握核心技术。
到了2004年,中国首艘自主设计、自主建造的大型绞吸式挖泥船 “航绞2001” 面世,标志着我国自主建设的序幕成功拉开。
接着是 “一战成名”的“天狮号” ——我国第一艘采用了浅水倒桩钢桩台车的自主研发的大型绞吸式挖泥船,它的成功建造意味着我国已经具备了自主建造总装机功率10000千瓦以上大型现代化绞吸挖泥船的实力;
接着是万方级大型耙吸船 “新海虎”号和“通旭”号 、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 “天鲸号” 、代表我国疏浚船舶最高建造水平的 “天鲲号” ……
自启动自主研发至今,已整整20年,中国的疏浚船舶建设取得了国人难以想象的进展:从学习模仿到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这无疑是天壤之别。我们靠自己突破了他国的技术封锁,打破技术壁垒, 掌握核心的同时,还精益求精做到了更好、更佳、更强。
疏浚清道、吹沙填海,海域建设的大国重器
与此同时,风水轮流转。曾经的中国斥四吨黄金的巨资购买荷兰二手挖泥船,如今的中国研发出世界领先的大型挖泥船之后,日本、越南等国纷纷眼馋,愿意花高价上门购买。然而,早在2017年,我国商务部及海关总署就发布公告表示:
未经许可任何单位跟个人不得对外出口大型挖泥船。甚至对于某些国家,连出租都不可以,比如心心念念着挖土填海造陆,在我国南海圈地抢主权的越南。
为什么不能出口呢?一是因为我们不能让这些核心技术被其他国家 “偷师” 学去;二则是因为挖泥船不仅仅只是挖泥船,它在 填海造岛方面的战略意义丝毫不弱于导弹核武等军备武器 ,这样的国之大器,与其将其售卖挣快钱,充分利用好它们为我国海洋建设事业添砖加瓦来得更有长远意义。
【“天狮号”——首钢搬迁到曹妃甸背后的大功臣】
新世纪初,为了迎接当时的08年奥运会,也为了北京的天气环境不再恶化,中央作出了将首都钢铁公司从北京城西石景山迁到200多公里外渤海湾上曹妃甸的决定。可是,当时的曹妃甸只是一个4平方千米不到的小沙岛,如何容得下10多万的首钢员工呢? 环海扩岛,建设用地!
最初是打算从国外购买大型挖泥船的,可是荷兰仗“船”欺人,不仅不接受讨价还价,还故意把价格抬高,气焰极其嚣张。天津航道局气大发了,直接拍板:不信这个邪了,我们自己造!然后联系上上海交通大学,几方人马头碰头地开始研究。
经过无数的探索与实践, “天狮号”就此诞生 。诞生之初,“天狮号”也是饱受质疑,不被看好。航道局便在曹妃甸举行了一个挖泥船比赛,然后“天狮号”以22小时40分钟疏浚85177立方米的成果打败了其他疏浚船,立下了里程碑式的战绩。
随即十多艘的大型绞吸挖泥船在曹妃甸投入工作,仅仅两年,原不足4平方千米的曹妃甸转眼便成了100平方公里的临港产业聚集区。
“天狮号”是中国自主设计制造的第一条大型绞吸式挖泥船, 挖掘能力极其强悍, 不管是什么样的海况和海底地质构造,它都能上:坚硬的硕石、密石沙、风化的珊瑚礁……行!疏松黏糊的泥土、淤泥和沙土……也没问题!因此,“天狮号”一经推出,就立马投入到了多项工程的使用,大受欢迎!
【“天鲸”&“天鲲”——维护领土完整的“造海神器”】
2010年,同样由上海交通大学参与研制的“天鲸号”绞吸式挖泥船完成交付,非常值得一提的是, “天鲸号”是亚洲第一艘自航式绞吸挖泥船 。这意味着,“天鲸号”可以在所有自己独立地去想去的航区进行工作,而不像其他常规绞吸式挖泥船,去任何地方都需要拖船拖过去。
除了强悍的自动航行能力以外, “天鲸号”还有非常优进的自动挖泥控制系统。 简单说来就是,只要点下鼠标或者按下按钮,挖泥船就可以自动工作,船员起的更多是检查和监督的工作,而不需要一下一下操作每一个挖掘动作。
“天鲸号”诞生7年后,它的“胞弟” “天鲲号” 绞吸挖泥船历时五年,攻克无数难关,终于在2017年完成了首次下水工作。 中国首艘拥有完全自主产权的超大重型自航绞吸船;采用了世界最先进设计、配备着全球最强大的挖掘系统和最高效能的泥泵;亚洲最大、世界第三……
与“天鲸号”一样,“天鲲号”从面世之初便引来了无数其他国家的关注。再加上,投产后不久,“天鲲号”也紧跟“大哥”的脚步投入到了 南海的造陆工程 中去。
“天鲸号”在南海作业仅200天,便进行了1000万立方米的吹填工作(将挖出的泥沙送到指点的地点进行填筑),在世界面前为南海活生生造出几座人工岛来,引得所有人瞩目。“天鲲号”的加入,无异于是如虎添翼。
“天鲸号”的挖泥能力是每小时4500立方米,吹填距离为6公里开外。4500立方米的土是什么概念呢,相当于一个足有0.6米深的足球场。而 “天鲲号”的能力更胜一筹 ,它每小时可以挖6000立方米泥沙,能把泥沙吹填到15公里之外。
更重要的是,“天鲲号”配备的绞刀有四种各有不同但又都超强的绞刀头。以前如果遇到超级坚硬的岩石,只能采取爆炸或者砸之类的方式。而如今,“天鲲号”都能给它绞吧绞吧绞碎了合点水混成泥直接吸走,排到排泥区去!要知道的是, 对于全世界的疏浚行业而言,挖掘坚硬岩石都是最困扰的难题。而“天鲲号”却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鲸鲲”兄弟在南海的合作,成功在南海为中国填海造陆出座座小岛来 ,原有的东门岛、永暑岛、华阳岛等小型岛屿也在挖泥船的吹填工作下拓为大岛。这些岛屿逐渐被建设为我国 海军的机场和军事基地 ,支持着海洋开发项目的同时,还有助于有效监测、控制我国领海,维护我国领土不受他国侵犯。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中国的挖泥船要走得更远、更稳
截止到2019年,中国已经建造了200多艘挖泥船,超大型的甚至已经有近50艘,并且仍在为海洋强国梦想而一直孜孜不倦地努力着。环渤海湾经济带建设、南海岛礁造陆工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曹妃甸首钢搬迁……无数的耙吸式、绞吸式挖泥船在航道与港口工作着。
在国内,我们励精图治努力作业;在国外,我们也勤勤恳恳刷好感积累经验。 乌克兰的首个疏浚项目由中国承建,“天鲸号”远赴非洲加入到肯尼亚的拉姆岛港口工程、世界最大非自航绞吸挖泥船“新海旭”号也在19年赴往沙特参与人工岛疏浚作业…… 中国完成了“依靠进口”到“限制出口”的完美逆袭,但仍然愿意伸出手帮助友好国家。
中国有着各种水域、航道海况的挖掘经验,有着远超10亿立方米之多的疏浚体量,并且仍在积累中。但是这些还是不够。强中更有强中手,我国的挖泥船领域起步晚,虽然进步快,但与该行业的强势国家荷兰、德国、比利时持有一定差距。
与老牌挖泥船设计建造公司相比,我们的技术积累处于弱势,全球市场名气与占有量又不够强势,但是中国当下已经全面掌控核心技术不再受人辖制,国内市场需求广阔,国外市场也在努力争取中,想必假以时日,中国将在全球疏浚船舶领域迈进更高的台阶,走得更远也更稳!
参考资料:
LNG双燃料发动机在大型耙吸挖泥船的应用,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
津航浚102轮小改小革三十项,水运工程. 1977,(05)
大型耙吸式挖泥船在浅水区疏浚工艺的应用,水运工程. 2021,(02)
浅谈耙吸挖泥船施工工艺,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2,12(07)
我国设计建造的首艘万吨耙吸挖泥船“劲松”号光荣退役,机电设备. 2022,39(01)
“新海象”号通过成果鉴定,中国船舶报
“天狮”号投入曹妃甸冬季会战,唐山劳动日报
提前完成20平方公里吹填造地任务,唐山劳动日报
亚洲最大自航绞吸挖泥船“天鲸号”正式交船,交通标准化. 2010,(Z2)
浅谈造岛神器“天鲲号”自航绞吸船,中国高新区. 2018,(04)
“天鲲号”自航绞吸船核心技术应用研究,中国港湾建设. 2017,37(01)
“天鲲”号超大型自航绞吸挖泥船总体设计技术,船舶工程. 2020,42(02)
填海造陆,南海博弈,新民周刊. 2016,(21)
中国填海造陆堪比10万吨航母,科学大观园. 20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