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产品经理门槛较低,低门槛意味着高流通,他们很容易接触到很多行业,也很难概括到一个行业标签里。而如今,行业标签正成为左右产品生涯的重要因素。本文作者对产品经理的行业能力进行了分析,一起来看一下吧。
看过权游的读者一定记得这段介绍,“安达尔人先民的女王,维斯特洛的统治者暨全境守护者,大草原多斯拉克人卡丽熙,不焚者……”龙妈这样子给自己打标签,是为了自我彪炳、收拢民心、震慑敌人。产品人也需要给自己打标签,比如学历、年限、领域、类型、职级。
在产品经理还没有太多标准和要求的多年之前,产品人常常阴差阳错地入行,又机缘巧合地转行。低门槛意味着高流通,那些年的产品经理在各行各业闪转腾挪,很容易接触到很多行业。我们可以发现很多产品人,尤其是早期从业者,很难概括到一个行业标签。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行业标签正在成为左右产品生涯的重要因素。
一、是什么
我们可以把行业能力分为行业经验、行业资源2个部分。
行业经验是通过具体行业实践所实现的信息积累。对内,包括自己以前做过什么,怎么做,有什么问题等等。对外,包括行业什么业态,什么趋势,友商怎么做的等等。有意思的是,行业经验跟其他经验一样,心口相传并不深刻,往往需要自我感知才能有效果。
同样,行业资源也就是实践之后的行业资源积累。包括渠道、关系这些可以利用的直接资源,也包括行业品牌等软资源。就比如阿里出来的大佬创业做电商,就是比其他行业的更天然让人信赖,这就是软资源。当然,产品人在资源方面的要求更为弱化。
行业能力往往会被强调时间广度,也更需要量变到质变。
二、为什么
1. 求职需要
我们一定遇到过这样子的情况,我们想转入一个行当,发现这个领域都需要一定经验。但是我们如果不先进入,又不可能积累到经验。这是求职悖论,也是行业现实。
在以前的文章中我们分析过,如果将产品经理人才结构抽象成金字塔的话,那么这个金字塔变高了,也变陡了。
金字塔变高,意味着高门槛。现在,除了产品的常规专业技能,企业对候选人的工作年限、专业背景、行业领域、产品形态、管理经验、业务量级、特殊技能、大厂经历都有明确的要求。
金字塔变陡,意味着精细化。企业对人才的定位越来越明晰,海量的从业者能够保障企业找到合适的人,另一方面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被关在门外。
我的看法是,这种情况非但不会反弹,反而还会持续。一方面,任何岗位的高门槛、精细化,都体现了这个岗位的重要性和高价值。那么对于有绝对竞争力的产品人,这会是好的机会。另一方面,精英毕竟不多,行业变更波及的,仍然是并不那么出众的绝大多数。于是小白兔进不去,于是老白兔想出来。在这种就业氛围下,产品人的高阶目标不再是“CEO学前班”,而会是行业产品专家。
其实完全可以理解的,企业的目的是盈利,而员工成长只是发展过程中的捎带手。每个公司都想拿来即用,人才培养在这样子的市场氛围下注定举步维艰。同样优秀的两个人,有经验和没经验,根本就不会存在选择的问题。
产品人在求职中,行业履历是非常重要的加分项,直接体现工作能力、竞争优势和薪资水平。另一个方面,缺乏目标行业,也会成为制约求职成功的软肋。
2. 职业发展
我们上文已经说了,产品人的未来趋势就是行业产品专家。行业对人的影响,也不只是体现在求职方面。对于个人职业发展而言,行业的影响更是举足轻重。
首先是职业规划。评判职业规划是否清晰,有没有行业属性就是重点依据。聚焦才能深入,有明确的目标行业,是产品深入发展的前提。而行业的确立,其实就来源于我们的行业能力。浅层次来讲,当我们在一个行业有足够的积累之后,就能够自我形成对于该行业的判断。深层次来讲,当我们建立了行业全局认知,也能够对于有相似有关联的其他行业进行分析和理解。行业有没有潜力,自己有没有前景,就是行业能力能够给出的答案。
就像我们之前聊到的民工求职的项目,具体的商业模式模型分析其实是后话,相似行业的就业经历给了我第一印象的判断。经过之前的行业就已经知道,扬汤止沸式的信息撮合服务太过传统粗陋,企业更需要整体的解决方案。做出一套产品自然就有人用的时代早就一去不复返了,不能解决问题的产品就不应该出现。
其次是工作规划。能够把自己的工作放在一个恰到好处的方向和节奏中,行业能力必不可少。因为浸润行业,所以我们了解各家的玩法,能够结合公司给出合适的方案。因为浸润行业,所以我们知道哪里有坑哪里不能碰,能够在必要时刻有自己的判断。
同样是做民工项目的那家公司,早前做了很多其他尝试,其中一个项目记忆极深。企业想基于公司项目情况,为从事地产的企业提供信息服务。结果我去了之后,网上一搜才发现,做这种业务的有一大把,而且做得比公司更好更专业。其实这就是因为缺乏行业认知,闭门造车导致的尴尬。
最后是工作开展。在一个行当里混得越熟,在工作中就越能像万金油。我们在从事相同行业的工作中,天然地会有一种如鱼得水的自在感。因为我们对于行业足够熟悉,所以我们可以有更远的目光,更多的办法,工作也就更加炉火纯青。
三、怎么办
如何具备行业能力,这里分享一些行业学习的方法与建议。部分内容在之前学习能力的篇章已经有过介绍,请自行甄别。
1. 知识体系
我们的认知很难量化,但是对于一个行业的了解,却可以通过知识体系进行呈现。一句话总结行业知识体系就是,一路咋来的,现在都有啥,未来会怎样。
1)历程与现状
历程与现状的学习,通俗来讲就是了解行业是如何发展的,现在发展到了什么样子。
对于行业的发展历程,就需要去摸清行业从诞生到现在的整体脉络,以及在行业发展的重要节点都有什么重要表现。就比如直播行业,其发展路径就可以用探索期、启动器、爆发期、成熟期4个阶段进行汇总。每个阶段都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而阶段与阶段之间的变革都伴随着技术、模式与市场的变化。
而对于行业的当前情况,则可以从行业特点、市场规模、市场结构、用户规模、政策环境、经济环境、技术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
2)产业地图
图片来源于罗戈研究《2021中国物流科技发展报告》
产业链地图的目的在于梳理,目标赛道下都有哪些细分领域,而每个细分领域都有什么样的模式与企业。产业链地图能够帮助我们快速的了解整个行业的格局,而更为细致的竞品分析能够辅助我们深层次地学习。
3)趋势预测
图片来源于艾瑞咨询《2022年中国供应链数字化升级行业研究报告》
我们可以从很多资料里面,知道一个行业可能的发展趋势。一个产品经理能不能在行业里长久走下去,其实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对行业趋势的敏感度。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产品经理不可能依赖于一套理论、一种认知吃一辈子。行业趋势意味着产品人在未来的发力点和突破口,每一步小的前进都可以在未来收到回报。
2. 深耕行业
行业需要深耕,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作为产品人,行业认知深度,决定职业发展高度。行业也没那么难,下面我们就来聊一点接地气的。
1)走出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认为深耕行业的第一步,就是不做办公室产品经理。很多产品人,在座位上一待就是好多年。给需求就实现,给问题就解决。看似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到头来没有行业积累,一问三不知。很多产品人,写需求务求详尽,画原型力图精美。一旦要自己解释业务场景,就讲不清道不明,被别人白眼,自己还觉得委屈。
产品要解决行业里的问题,就一定要去行业里找答案。坐在办公室听着二手信息,加上自己的想象和臆测,不一定做不出好的产品,但一定不能成为好的产品经理。为什么产品人被叫做传声筒,其实就在于很多产品人并不了解行业,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果被问起行业认知,脑海中只有流程图和程序页,而不是鲜活的人事物,那就真该“滚出去”转转了。
2)钻进去
我记得17年左右,跟随浩浩荡荡的大部队,花一周时间调研广东市场的经历。事后leader问我感受,我确实是觉得见了世面了。但每个城市一天,走马观花式地看一圈,更觉得浅尝辄止。现在如果可以重新选,我宁愿在一个城市待七天。
很多产品经理都会被要求下市场,我相信多数情况也跟上面的差不多。栉风沐雨跑一圈,三言两语扯几句,拍点照片,回来就开始洋洋洒洒地写报告了。这种“不求功劳但求苦劳”式的下市场,心里慰藉大于实际效果。
产品毕竟不比一线团队,不可能抛开其他工作一直浸润在市场里。在有限的机会里出去,就更需要充分利用。首先是要明确目标,不管是验证思路还是了解情况,漫无目的地瞎逛肯定得不到有用的信息。其次是要明确对象,找不对信息源,聊什么都是对牛弹琴。最后是要梳理问题,聊什么、怎么聊都是有讲究的,能不能得到答案就看怎么梳理的问题。
还有一些比较奇怪但又普遍存在的问题,比如沟通与面子。我们在线下交流经常遇到,渴望答案但欲言又止,希望学习却羞与哙伍。如果解决不了这些莫名其妙的习惯和秉性,下市场还会起到反作用。
3)融进去
“了解问题→分析问题→产出方案→评审开发→测试上线→解决问题”,应该是大多数产品经理的标准化作业流程。现实的情况是,你能了解的问题,别人也能了解,你能解决的问题,别人也能解决。同质化,某种层面上也是消极内卷。要找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流于表面肯定不够,还要真正融入行业中去。
一个方面,没有融入地做产品就是碰运气。就像前面说的,我们对于行业的认知,应该是鲜活的人事物,而不是抽象的页面和流程图。做什么行业,就应该切实地体验甚至参与到行业当中去。在没有互联网产品的情况下,自己都没办法像行业从业者一样开展业务,那做出来的东西多半也是一无是处。
就像做电商平台,画原型前,先问问自己会不会开店。就像做网约平台,理流程前,先尝试自己开车跑几天。我们总是反感在专业领域,外行指导内行。其实我们往往也因为没有行业沉淀,外行服务内行。
另一个方面,机会都是深埋地下需要发掘的。那些说得清道得明的问题,往往都不算什么问题。我们都会被要求去深挖需求背后的本质,而挖掘的过程其实就是深耕的过程。越是蕴藏巨大能量的机会,越是难以察觉,越是需要深入探索。马斯克正是深入航天领域,发现了运载火箭的巨大成本,才催生出了SpaceX的自主研发和火箭回收。
深耕市场,不仅要听客户说了什么,还要想客户没说什么,更要去挖客户自己都不知道的。
四、怎么选
选择大于努力,至少在产品经理的行业选择上确实如此。行业能力对于产品的影响如此重要,那么产品人就要避免那些阴差阳错、机缘巧合,审慎地进行行业选择。
1. 参考因素
行业选择上可以参考几个主要因素:行业前景、职业前景、个人兴趣。
行业前景是在结合发展阶段、市场规模、行业格局等因素之后,得出的一个综合性判断。结合到行业选择,我的个人建议是,想要发展就去新兴行业,想要稳定就去支柱行业,慎入泡沫行业,不入夕阳行业。
职业前景是指在该行业下,产品经理这个职业的发展前景。决定职业发展的,往往是这个行业对于互联网的依赖度,而非行业前景。比如在房地产行业,市场无限大,产品人的发展却有限。
个人兴趣就最好理解了,感兴趣怎么样都能做出成绩,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兴趣的优先级会排在行业和职业之后,因为在行业选择中,理性比感性更重要。
2. 试水与调整
一厢情愿的选择毕竟只是第一步,到底适不适合犹未可知。不管在纸面上如何勤勤恳恳,最终都需要在实际工作中验证。行业选择之后,就需要积极试错。行业是否如设想一般,理解上存在什么问题和偏差,都需要在工作中找出来。随着问题的不断发现、梳理、解决,才能最终适应行业。
最后
如果说一个产品经理,35岁之前是靠着学历、专业、年轻来工作,那么35岁之后就是靠着行业来生存。被35岁所诅咒的,往往都是前期优势逐步削弱,而行业优势又没有建立起来的人。
行业能力是产品人的重要壁垒,也是产品经理的核心竞争力。
本文由 @绵竹县吴彦祖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