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素人节目,还能离开网红吗?

作者|颜晞

素人节目,与回不去的「纯素人」时代。

现在,综艺节目中的素人,越来越眼熟了。

不仅选秀节目有「回锅肉」,连观察类节目的素人嘉宾,也是网红达人或者综艺常客。他们没有明星的身份,但在各大媒体平台也拥有不少粉丝,已经习惯在网络平台分享自己的生活。

于制作方而言,这些网红达人相比纯素人来说有镜头感,相比明星来说又有较高的新鲜感,是「限真令」之后节目选角的不二人选。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伪素人」上节目,带来了节目效果,也带来了「剧本」。对于一些达人而言,参加素人综艺,甚至已经成为涨粉刷脸的「生意经」,这让综艺节目「去明星化」背离了它的初衷。

那么,素人节目,还能回到「纯素人」时代吗?

被网红达人撑起的节目

素人综艺,往往是「兵家必争之地」。

在国外,素人节目是明星节目开发的摇篮。很多节目都是用素人版本打响名气后,才有了明星的加入。节目中常常设置大额现金的奖励,激发参与的嘉宾挑战一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过程中跌宕起伏成为观众最喜闻乐见的画面。

在国内,每个卫视都有几档素人节目,是「压箱底」的王牌。央视的《挑战不可能》,江苏卫视的《一站到底》,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湖南卫视的《快乐男声》《超级女声》……这些节目,都是「电视年代」刻在观众DNA里的记忆。

早期的素人综艺,狠狠拿捏了「竞赛」和「对抗」,最不缺「一战成名」「草根逆袭」的脚本。残酷的赛制激发出了嘉宾的潜力,也留下过非常惊艳的舞台。

但是,相同的套路现在已经走不通了。一方面,经过几年的大浪淘沙,有潜力的素人已经被各大节目组开发殆尽。另一方面,随着自媒体的崛起,寻找「0曝光」的优质素人更是难上加难。因此,网红达人辗转于各大素人综艺,早已不是新鲜事。

以《中国好声音》系列为例,前几季的嘉宾几乎都是没有舞台经验的「纯素人」,但丝毫不影响比赛的精彩程度,梁博、张碧晨、吴莫愁、周深等等都用一首歌的时间让观众记住了他们;而最近两年的节目中,我们见证了「网红音乐人」这一群体的崛起,他们对于观众来说,早已不是「生面孔」。

同样的,最近「风很大」的素人恋综里,也常常能看见MCN机构的加持。许多嘉宾在参加节目之前,就已经小有名气。例如正在热播的《心动的信号5》中,女一李宛倩是一位拥有百万粉丝的VLOG博主,男二郭浩然是一名音乐剧演员,女四金佳悦是主持过许多体育赛事的主持人。

换句话说,自媒体时代的「纯素人」,已经不是综艺选人的最优解。

以恋综为例。许多观众看恋综的心态和看偶像剧是完全一致的——想看帅哥美女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因此,嘉宾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节目的成败,这天然对素人嘉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既需要他们有优秀的外形条件,还需要他们拥有良好的学历背景,甚至还要有较强的幽默感和表达欲,愿意在镜头前展现自己。平心而论,符合这样条件的「纯素人」少之又少,可遇而不可求,但网红、博主中间符合要求的会相对偏多,加之他们已经有成熟的视频作品来展现自己的性格特点,会更快吸引选角导演的关注。

对于节目组而言,直接邀请在社交媒体上小有名气的博主,不仅可以为节目带来原生粉丝,还可以通过二创获得更高的话题度。例如,B站UP主的加盟,意外盘活了安徽卫视老牌IP「男生女生向前冲」,而随后推出的《哔哩哔哩向前冲》,更是让这档素人节目变成网络红人的大团建,在收视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总而言之,网红达人占据素人节目的半壁江山,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他们有更强的表达意愿,可以带来更好的节目效果,也比普通人更容易被发掘。节目组选角的时候,已经很难绕开他们。

「素人不素」,谈何容易

「素人不素」,是业内公认的制作目标。意思是选择素人参加节目,同时可以让他快速被观众记住,达到类似明星的传播效果。这意味着,节目需要赋予素人嘉宾鲜明的人物性格和精彩的人物故事。

和明星综艺相比,「素人故事」要难讲的多。

一是因为明星已经有固定的荧幕形象,而素人的性格特点需要节目不断挖掘;二是因为明星已经习惯在镜头前演绎角色,有较强的综艺感,而引导素人讲出自己的故事,还需要费一番功夫。比如汪峰老师爱问学员「你有什么梦想?」,其实就是引导他们表达自己的一种方式。

当然,素人综艺有明星综艺无法比拟的优势。明星因为工作原因,生活圈层通常比较狭窄,素人嘉宾的深度参与,可以帮助节目容纳进更多的社会横截面,和观众产生共鸣,让观众产生代入感。

例如,《令人心动的OFFER》系列不仅把素人实习生作为叙事的主角,同时邀请papi酱、杨天真作为常驻观察员。她们在节目中贡献了很多犀利点评和职场金句,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她们分享自己实习、打工和创业的丰富经历,也让年轻观众产生共鸣,大大丰富了节目内容。

再者,素人参加节目没有很强的目的性,自带「剧本」的可能性相对较低,给予节目叙事足够的空间,更容易满足真人秀里最难做到的「真」字。

《没谈过恋爱的我》邀请了「母胎solo」的嘉宾参加恋综,初见面时嘉宾慢热、容易「断电」的情况就暴露无遗,嘉宾录着录着就把「恋爱KPI」抛诸脑后。相较于同类节目,虽然「糖点」变少了,但很好地还原了一部分「社恐」年轻人的社交现状,也收获了不错的反响。

然而,让素人嘉宾克服镜头,放下戒备,真诚地融入节目依旧是一个横在制作组面前的难题。很多节目为了逃避这一难题,要么一开始就选择有传奇性经历的嘉宾,要么一头钻进了寻找「drama queen」的泥潭,导致素人节目越来越同质化。

其实,给予嘉宾充足的时间和足够的尊重,素人嘉宾走过「镜头尴尬期」,会有意想不到的节目效果。

《明星大侦探》的衍生节目《名侦探学院》,选择了没有流量基础的「素人学霸」作为嘉宾,在第一季中保留了他们的腼腆和青涩,没有让他们「被迫营业」,文韬、蒲熠星一个赛一个话少。而经历了第二季的剧本杀和合宿环节之后,嘉宾们迅速打成一片,毫无偶像包袱地在节目中自在玩闹,互相调侃,「名场面」也越来越多。在他们身上,没有了压迫感和营业感,他们会不遗余力,积极参与到每个环节的比拼当中,甚至「玩废了」几个游戏。许多观众在这档节目中看到了《新西游记》的影子。这种嘉宾和节目的「双向奔赴」,成就了一档「宝藏综艺」。

挖掘素人,有通关秘籍吗?

「得素人综艺者,得天下」并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

一来有国家政策的鼓励,二来有独特的真实感和代入感,三来有挖掘不完的资源群体。素人节目,依然是未来的大势所趋。

最近,反对网红参加素人综艺的声音与日俱增。在许多观众眼里,综艺已经成为网红们从小屏幕转型大荧幕的载体,尤其是恋综,已经成为他们获取流量的绝佳平台。肯定不缺「桃花」的网红门带着「想红」的目的参加节目,让一切都变了味。

但是,也不是所有非「纯素人」上节目都会受到反对。

《春日迟迟再出发》的春日旅行团中,也有吴雅婷和ROCK两位「熟面孔」,虽然二人的婚姻经历已经被大众所知,但通过节目里的一次次促膝长谈,让观众从不同角度了解他们的故事,看到了不一样的他们,最终也被他们的真诚所打动而忘记之前对他们标签化的印象。如果节目筹备之初仅仅因为他们非「纯素人」的身份而把他们拒之门外,会是不小的遗憾。

归根到底,观众反对的并不是网红本身,而是反对带有目定性的表演。因此,如果一刀切地将已签约的素人嘉宾拒之门外,可能会错过很多与节目适配的选择,对于节目内容来说,并不是一个良好的信号。

但这并不意味着节目组可以偷懒。仅仅从社交媒体上来了解嘉宾,只能看到他们包装后的形象,与他们真实的人物性格仍然存在差距,而要真正了解他们,还是需要用「笨办法」。通常情况下,一档素人恋综开拍半年前,选角团队就已经开始启动,经历漫长的沟通和交流,才会最终确定嘉宾的人选。

同时,节目组还要多操「几份心」。一方面,节目组要严格筛选嘉宾参加节目的目的,另一方面,节目组还要对素人的背景履历,社交平台发言展开地毯式搜索,确保嘉宾「根正苗红」。多次嘉宾「塌房」的惨痛经历证明,明星的「黑红」路线在素人面前根本行不通,素人经不起舆论的风暴,节目也难以承担嘉宾翻车的风险。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挖掘到适合的嘉宾,只被「单次使用」,显得有些可惜,所以在某个垂类有专业输出的嘉宾会受到节目的反复邀请。《令人心动的offer》中的何运晨,在节目结束之后一边坚持律师工作,不断在上海地铁2号线被网友偶遇,一边兼顾综艺节目的录制,在《明星大侦探》《开始推理吧》等等节目输出自己的专业观点。

在未来,也许素人和明星之间的界限会变得更加模糊,著名制片人安迪·沃霍尔口中「每个人都可能成名十五分钟」的时代会真正到来。如果能」如果节目与素人合约形式能够更加完善,那么把「真人秀素人」作为一种兼职也未尝不可。

1号结语

虽然「消费明星」依然是当下观众的收视偏好,但愿意「吃素」的观众也越来越多。当节目的主场里不再有遥不可及的明星,当一位位各具特点的普通人跃升为节目的主角,观众和节目之间没有了压迫感和距离感,也自然而然地与节目产生共鸣。

面对招商和宣传的压力,如何维持素人节目的竞争力,让素人综艺在保持真实性的基础上,做到好看又新颖,是综艺制作者们还要下苦功夫的地方。至于网红达人到底该不该上节目,或者节目制作过程中如何使用网红嘉宾,让他们发挥更大的价值,还需要不断的尝试和探索。

搜索建议:素人节目,还能离开网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