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亚马逊,想给你家派个“机器人密探”!还要你花钱买

如果让你自己花钱,从亚马逊那里买一个“间谍”,专门用来收集你家里的情报,你乐意吗?

或许,这个事正在成真。

由于电商业务低迷,“亚马逊航空”业务的货运飞机每天执飞的航班为194次,和今年3月相比,这一数字仅仅增长了3.8%。

于是有了空闲和闲钱的亚马逊就开始了买买买旅程,而不是电商的卖卖卖。

例如,9月21日亚马逊宣布,与可再生燃料技术公司Infinium签署协议,Infinium将从2023年开始用超低碳电燃料为这家电商巨头的卡车车队提供动力。

只不过,也不是花钱就可以买到一切的,例如机器人。

被称为“扫地机器人鼻祖”的iRobot“卖身”电商及云计算巨头亚马逊的交易遭遇变数。

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已对亚马逊收购iRobot的计划启动反垄断调查,调查重点围绕该笔交易是否会形成亚马逊在零售业不公平的优势,比如亚马逊可以通过iRobot生成的详细家庭地图等数据来影响用户的消费行为。

亚马逊可以通过使用iRobot生成的详细家庭地图来推荐特定商品,从而在希望购买沙发等产品的消费者中占据优势。

一个问题油然而生,亚马逊没事买个扫地机器人干嘛?

又是将鸡蛋放在不同篮子里的操作吗?

可似乎扫地机器人的前途,并不是太理想。

对此,《中国经营报》记者报曲忠芳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贫道以为:

亚马逊的购买意图看似布闲子,其实还是想在家庭里“安密探”。

扫地机器人可以带来什么?大量的家庭用品数据,尽管不能拍照,但碰撞、规划和扫描,总能获得许多。

例如一个家庭的建筑面积是公开的,使用面积是私密的,扫地机器人在做家务的时候,就知道这个家庭还可以放多少东西,以及原本电冰箱的位置是不是变大变小来预判换新了没。

这才是最可怕的,尽管不够精准,却配合亚马逊更多的产品线,就能成为真正的大数据。

2016年,iRobot将其关键任务型平台迁移到亚马逊AWS服务器上。iRobot家喻户晓的Roomba产品也采用了亚马逊的语音助手Alexa。

这其中的合作,与数据融合,其实早就已经开始了。

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个附带赠品功能拓展,扫地机器人作为一个时髦却见到天花板的产品,恰恰是巨头逢低吸纳去打开新市场的机会。

2002年9月,iRobot历时五年研发的第一代扫地机器人产品Roomba正式上市。

当时家用产品并非公司的主营业务,但Roomba还是具有一些开创性意义。

它是第一款由专业机器人公司推出的扫地机器人;并且开创性地应用了随机碰撞式导航,以保证覆盖大面积区域的清洁任务;它还将价格降至当时同类产品的1/10,为扫地机器人进入商业化阶段打开了通路。

此后20年,扫地机器人的路线其实大体就是按照iRobot的设定前进,新崛起的中国厂商,整体也只是在性价比上和iRobot对抗。

创新,不多!

而所谓的人工智能,目前在机器人身上还不明显。

此刻,扫地机器人的全球市场进入到了一个拐点,没有创新也没有增长的市场静默期。

尤其是当中国的扫地机器人在全球进击中,开始有些乏力的当下。

资料显示,国内崛起的扫地机器人品牌如科沃斯、石头、安克创新几家的半年报,其家用清洁产品在海外市场都有一些拓展。

但拓展力度并没有想象那么大,似乎性价比的打法在国外不够有效。

其实不然,家用清洁产品如扫地机器人,整体的科技体验并不强烈。

扫地机器人更多的是一种触发式雷达+算法的避障能力,真正人工智能的含量都不足,其整体体验也更偏向于一个吸尘器。

所谓扫、拖一体的体验也很不完善。

所谓懒人经济的故事已经难以为继。

当然,国产品牌和海外厂商之间的代差并不明显,没有明显的技术劣势。

只是在全球市场中不够智能、有点智障,还清洁能力不足、清洁范围的高价“机器人清洁工”,已经遭遇了用户天花板。

如果说得更透彻一些,即扫地机器人就是一个避障玩具+吸尘器,尝鲜的人群消费过极客体验了,复购率上不来,新韭菜割不到,发展自然遇障了。

此处必须有颠覆式创新,否则难以为继。

亚马逊看中的就是此刻的这样一个发展瓶颈,才下场加码扫地机器人,想实现破障。

而此次反垄断调查,可能让亚马逊的如意算盘落空。

只不过,对于iRobot和亚马逊而言,影响却不可同日而语。

对iRobot的影响或许更大,主要在于失去大金主的进入,后续发展和与友商的竞争都收到影响。

对于正在买买买来扩大自己势力范围且收购领域和电商平台未必有大关联的亚马逊来说,只是一次“购买”的不顺畅。

正面攻不上,侧面攻罢了,无非多花把子力气。

作者 张书乐,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中经传媒智库专家,资深产业评论人

搜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