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新季度财报发布之际,阿里第一次将ESG进展写入财报,似乎寓意着阿里ESG战略进入发展新阶段。
正如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所言,“清晰的ESG战略是阿里巴巴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石。”从搭建三层可持续发展组织架构,到发行可持续发展债券筹备资金,到联合制定绿色标准,到带动全生态一起打造绿色市场,阿里在ESG践行上重新定义了平台与伙伴的关系。
事实上,好企业的标准也被重新定义, 伴随所有者经济过渡到参与者生态,好企业定义从“赚很多钱”到“为社会创造很多价值”转变,而过渡的桥梁便是ESG。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巴巴集团可持续发展管理委员会主席陈龙,是这样看待ESG的: “ESG从社会认同的角度为企业称重,为企业长期战略提出了清晰指向,比如应该做什么样的商业,跟社会如何长期互助,坚持ESG是一种长期主义,也是企业和社会相处的方式。”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
阿里巴巴集团可持续发展管理委员会主席 陈龙
从所有者经济到参与者生态
好企业定义被改变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ESG概念也不是突然爆红的。
陈龙发现,这与全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有关,这种状况需要解决两大挑战,一是环境问题;二是均衡发展问题。
他认为,如果要成规模缓解这些问题,需要用好“三个支柱”, 一是清晰定义企业的社会责任;二是用好科技力量;三是调动各方参与的积极性,构成一种“参与者生态”。 “如果把参与者生态与社会责任结合,平台企业应该扮演一个非常关键的角色,因为能用好科技和大家的力量。”陈龙说道。
如果从社会文明和企业文化的发展长河看,ESG从无人问津到被争相探讨,实际标志着社会对企业的预期和认知发生了很大改变。
在100年前供给侧占绝对主导时,企业家纷纷学习弗雷德里克·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讲究用科学的方法高效做事,主要是要求自己。
但到了50年前“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风行时期,伴随生产能力加强和供给侧要素丰富,人们更加关注社会发展,企业也逐渐崇尚“用户第一”或“客户第一”,用户价值受到前所未有的尊重。
而如今,企业要为用户、员工、上下游伙伴、社区社会等各种利益方谋福利。如果说以前是所有者经济,最好的企业是能赚钱的企业,那么眼下的参与者经济中,企业不仅要能赚钱,还得为大家的利益着想。
陈龙分析,这是因为过往环境中,股东是最后兜底的人,所以企业只要为股东赚钱,对股东负责就好,但如今各方参与者也很重要。比如,如果一家企业利润不错,但对员工不够好,福利待遇没有保障,现在这被视为一种没有长远眼光的短期投机行为。
“在你的理念和定位上,把‘我们是为谁服务’‘我们的参与者是谁’这些问题想清楚,用一种生态共生的方法,才能理解企业的定位和存在。” 陈龙透露。
阿里应该是较早想清楚的那一批。2014年上市前,阿里就确立了“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的标准。“没有外部客户和内部员工的努力,哪里有股东的利益,他们是不矛盾的,ESG利益就是股东的利益,参与者生态其实是所有者者经济走得长远的最好方式。”
一些中小企业不免困惑,ESG是否只适用于大平台,毕竟它们能辐射的参与者更加广阔。陈龙对此有不同看法,“小企业现在不用思考,但如果往上成长,会面对更多的参与者,一定要找到与所处生态健康共生的相处方式,这是企业成长的必要条件。”
此外,如果一家企业能更好地了解社会诉求,做到以人为本、以社会为本,那么可能会得到较大的资源支持。比如一些投身做环保或者用户隐私安全的企业,短期看效果不明显,但改善了用户的体验,这对企业长远发展是有利的。
从产业链条到消费者全员
ESG建设需要带动所有参与者
事实上,在企业层面实现ESG难度不大,带动整个生态并不容易。
更何况阿里给自己定了一个不小的目标。2021年底发布的《阿里巴巴碳中和行动报告》显示,这个目标包括两个时间点,一个是不晚于2030年实现自身运营碳中和,及上下游价值链碳排放强度减半,达成云计算的碳中和;另外,则用15年时间带动生态减碳15亿吨。
具体执行则面临重重阻力。“淘宝上有无数的商品,如何让10亿消费者的行为越来越绿色,这是一个超越我们自己的事情,因为会发现很多衡量标准不存在,需要和中国最好的专家和机构先定义标准,这是一个规模化的挑战。”陈龙回忆。
阿里巴巴决定联合外部机构搭建绿色商品标准,并从标准延伸到商品制造、物流运输等生产供应链领域,通过一些机制设计,调动起供应商和消费者参与绿色市场的热情。
2022年3月30日,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发布17项绿色低碳团体标准,其中阿里等公司参与起草。同时,天猫消费电子行业也首次在购买页面显示一些产品的减碳值,引导消费者绿色决策。
阿里在云计算减碳上也可圈可点。陈龙透露,全球有很多专家做过计算,从传统IT转到云计算,能耗能降低86%,“云计算特别能帮助降低能耗,这是一种去中心化的资源调配方式,而不是每台设备单独耗能,所以最节约。”
陈龙认为,数字化和绿色化是一对孪生子。这是因为数字化本来是降低资源重复利用最重要的资源,也能规模化去衡量效果,和减碳目标结合,自然达成绿色化目标。
面对这些ESG投入,阿里也准备了充足“粮草”。2021年2月,阿里发行为期20年的可持续发展债券,款项约9.87亿美元,目前这笔资金已全部用来支持12个ESG项目,包括能源效益、绿色建筑、新冠疫情危机应对等领域。
“阿里巴巴当时是国内首家发布绿债的科技企业,也是首批用这种方式投入绿色和可持续项目的亚洲科技公司之一。”陈龙补充说,可持续发展债券一个非常重要的用途,是为云计算建设绿色数据中心,“这是数字经济的一个基础设施,如果效果显现,对所有参与者都有一个巨大的规模化的效率提升。”
而对于能源项目,他认为也是一种商业基础设施,如通过液体静默冷却和热力回收供暖等,减少能源损耗,确保各个数据中心有一个低耗能和低污染的运行条件。
既然ESG这种非财务指标需要高投入,长期看会不会有损公司经营?陈龙不认为二者有冲突,这源自他对参与者生态时代企业责任的认识。“这种情况下企业要想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一些社会潜在问题,比如和你的商业模式、所在的社区息息相关的。我们服务全球10亿消费者和上千万企业,为他们着想,也是帮我们自己走得更远。”
陈龙甚至总结了ESG对企业的 三大益处,一是帮助企业定义长期努力方向;二是激发员工的价值感和荣誉感,提升企业士气;三是让企业获得社会的长期认同,形成一个共生关系。
从顶层设计到业务单元
ESG需要坚实的组织基础
ESG的良好运行,离不开深刻的社会洞察、充裕的资金,也离不开以组织架构为基础的高效执行。
“ESG是一种商业设计,不是额外为缓解投资者关系,或者企业在业务外做的社会责任,它应该是企业灵魂中的东西,所以ESG的一号位是阿里CEO张勇,这是我们年度战略目标的一块拼图。”陈龙透露。
早些时候,阿里对外提的是CSR(社会责任)。陈龙认为,CSR是在企业自愿基础上,把一些社会和环境影响整合到企业运营和利益方互动中来,ESG更多从投资者角度看,希望企业做好风控,可持续发展。
为此,阿里设立了全新的三层治理结构,一是在董事会设立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二是在企业层开设可持续发展管理委员会,负责日常统筹和管理;三是在各个业务单元设立ESG工作组,包括战略规划和运营部门、各个部门的工作小组等。
陈龙强调,不同企业会把架构放在不同地方,而他们选择董事会,是希望提供一个长期的可持续的、自上而下的机制保障。而触角深入到相关业务部门也有考量,“第一希望他们能践行ESG的承诺;第二是希望各个业务部门能在过程中找到未来发展方向,让ESG成为一个发展引擎,而不只是一个成本项目。”
陈龙发现,通过ESG寻求新的价值实现方式,是国内外企业都面临的挑战。在中国,当数字化进入下半场,企业需要解决和社会共荣共生的问题。在国外,一些企业早已在行动,比如他认为苹果在隐私保护和供应链标准上做得不错,微软很关心水资源保护,沃尔玛在解决就业和培养员工上尽心尽力。
“我们想做的,就是通过ESG这样的生产要素,为土壤提供养分,帮阳光引进来,让周边植物有更快的生长,让环境更好一些。”陈龙说道。
伴随好企业定义从“赚很多钱”到“解决很多社会问题”,ESG也逐渐从概念阶段进入更深阶段。陈龙发现,现在各个资本市场都在推ESG报告,有的强制,有的偏鼓励,但是个趋势。另外,他发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ESG的重要性,外循环看,对绿色降碳的承诺是中国企业通向世界的重要桥梁;内循环看,政府在政策鼓励上也很坚定。
“没有改变的是,企业仍然是社会经济的脊梁,是人类创新和文明进步的驱动器,但是企业必须要把社会背在背上,要寻找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方式,这是和以前不一样的地方。”陈龙透露。
* 本文原文刊登于 《放眼长远,激发价值——中国企业ESG战略与实践白皮书》 ,点击下方图片阅读白皮书完整内容↓
朱冬 | 文
朱冬是《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新媒体中心高级策划经理
投稿、广告、内容和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