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打无人车,要比现在打车便宜一半。”7月21日,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在2022百度世界大会上表示,无人驾驶将大幅缩减打车费用,甚至可能改变一些城市的限购、限行政策。
完全相信李彦宏的话,如果无人车真的能够全面推广,在运行成本方面,当然会比有人驾驶车小得多。特别是城市公共运营车辆,如果引入无人驾驶车辆,打车成本是会大大降低的。关键是,这种诱人的“成果”背后,是否需要付出其他方面的代价呢?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呢?无人驾驶,真的到了可以全面进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时刻了吗?
也许,用出租车驾驶员失业来证明无人驾驶车的不利影响,或无人驾驶车推广需要付出的社会代价,显得不太具有上进心,思想太过保守,也缺乏发展眼光、缺乏创新思维。但是,这却是不能不考虑的事实。因为,出租车驾驶员是实现居民就业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按照相关机构发布的数据,我国巡游出租车规模约在140万辆左右。考虑到出租车有的是单人驾驶,有的是车主与雇佣驾驶员共同驾驶的特点,保守估计,全国出租车从业人员应当在200万人以上。而出租车占市场的份额,只有约2/3左右,其他的被网约车、顺风车等占有。如果无人车全面占领市场,哪怕只是占领市场的一半份额,就会让至少100万人失业。即便硬撑着不让自己失业的出租车,也会因为价格远高于无人驾驶车而无法生存下去,会自动选择离开出租车行业。
这种技术进步带来的影响,当然只能接受。如果阻止无人车出卖,显然是不合适的,也是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社会进步要求的,但是,社会付出的代价,也是必须考虑的。如果因为无人驾驶车的推广,造成出租车驾驶员等大面积失业,给社会带来的就业压力也是非常大的。网约车的出现,已经让出租车驾驶员苦不堪言、牢骚满腹、收入下降了,如果再投入大量无人车,出租车市场的生态将发生根本性改变。
如果说网约车的应运而生,没有对道路环境等提出新的要求、带来新的影响、付出新的代价的话,无人驾驶车可不一样。目前的道路环境,显然是不适合无人驾驶车运行的。智能的车、聪明的车,如果没有智慧的路、到处是指引灯的路,也是无法真正运行的。这也意味着,无人驾驶车要大行其道,还必须对道路进行大范围、大面积的修整,必须满足“聪明的车”的各方面条件。如此一来,新的投入也就要发生了。
我们不禁要问,如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改造道路,把此前的种种设施销毁掉,这样的代价又将如何计算呢?所谓的“打车便宜一半”,其价值有那么高吗?需要用这样的大投入、新投入来换取这“打车费的一半”吗?
也许有人会说,建设“智慧的路”,都是一次性投资,是必须的投资,如果社会效益好,是回报远大于投入的。显然,这样的话也不尽然。有的投入是必须的,有的投入则未必是必须的。有人驾驶与无人驾驶,对居民来说,都是一样的。无人驾驶车全面推开后,是否就可以大大减少交通事故,是否能够全面替代有人驾驶车辆,也是一个未知数。
殊不知,驾驶车辆本身也是一种体验,一种生活情趣。如果全部换成无人驾驶车了,那汽车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也就失去了。就像网购出现以后,实体店并没有完全消失。相反,经过几年网购的风行之后,实体店反而回暖了。原因就在于,网购缺乏消费体验,很多消费体验,必须在实体店才能享受得到。所以,实体店没有网购的出现而消失。
反过来。无人驾驶车可能是比较方便,但是,那些爱好汽车、爱好驾驶车辆、爱好驾车体验的人,肯定对无人驾驶车不屑一顾,也绝对不会去购买无人驾驶车。这也意味着,就算无人驾驶车全面推广,仍然会有相当一部分人不会购买。更重要的,广大居民是否能够适应无人驾驶这样一种运行状态,也是一个问题。坐车的感觉对居民来说,也很重要。特别是年龄较大、女性、孩子、胆量较小的人等,感觉仍然比较习惯有人驾驶。如此一来,无人驾驶车辆能够承载的人群,也就非常有限了。如果因此而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建“智慧的路”,价值就更低了,性价比也更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