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我材料学博士,极限运动教练,游走在生死边缘,经历前辈意外离世

(本文非新闻资讯内容!内容来源于真实人物采访,本文所用素材、图片均来源于真实人物采访对象提供,文章旨在分享真实人物故事,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人物侵权问题争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特别说明,本文系真实人物故事采访口述整理而成,不存在捏造事实。)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2742位真人故事

2007年,一次跳伞造型训练中,我以每秒50米的速度下落,不到一秒钟的时间,我一头撞上了下方的一个白点。那个白点,是另一位队友打开的伞面。这一撞,我和他都被撞得满脸是血……万幸的是,最终我和队友都平安降落了。

从大学毕业到现在,我完成了8300多跳,飞了100多次翼装,做了44人降落伞大造型澳大利亚记录,参加公开组的拉飘比赛……恐惧过,兴奋过,快乐过,也受过伤。但我从不后悔爱上这项极限运动。

从高空体验世界,别有一番滋味。

(和恋人跳双伞)

我叫邓子浩,1984年在香港出生。我母亲是香港第一批婚姻辅导员。见过太多家庭的悲欢,以及悲剧性的亲子关系,母亲的教育观也和别人有些不一样。

在母亲看来,我的学习成绩是不是班上的第一名并不是最重要的事,重要的是我的人格、心理是否健康。 因此,母亲一直很尊重我做出的人生选择,哪怕这些选择和普通人的选择不一样。

父亲也一样。他是一名建筑工程师,经常出差。但父亲只要回到家里,总会挤出时间带我出去玩,去见识更多的风景。

父母的包容与爱护,给我的人生带来了很多快乐的回忆。记得童年里,我有一辆小推车。我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像开飞机一样,推小推车玩。我很喜欢那种自由奔跑的感觉。

我三岁时,父亲以技术移民的方式,带全家移民到了澳大利亚。打算过几年,再决定要不要回国。

(小时候很喜欢骑自行车)

刚去澳大利亚的时候,我一句英文都不会。我就像一块海绵一样,飞快地吸收着周围的一切,在英语的环境中浸泡着。突然有一天,我会讲英语了。

学会英语,上学,我也有了同龄的小伙伴。这里随处都是大片大片的自然风光,还有各种小动物在这片土地上自由自在地生活。有时候走在路上,还能看见袋鼠打架,有意思极了。

学校也每天早早地就放学了。我可以和小伙伴们在大地上放肆地奔跑,可以自由自在地滑雪冲浪,可以无所顾忌地放声欢笑……

我们在澳大利亚的生活还不错,至少衣食无忧。 但父母始终牵挂、关注着故乡。几年后,父母有了回国的念头。

1992年时,香港要修建新机场,父亲觉得香港经济也会因此再次腾飞,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坚定了回国的念头。就这样,我和父母回到了香港,也在香港重新找了学校读书。

(游乐场飞机机体验,右边的就是我)

从我有记忆开始,我们家总会因为各种原因搬家。去澳大利亚之前就这样。算下来,平均每一年至一年半就会搬一次。独特的成长经历,培养了我的自理能力,也让我养成了自由自在,四海为家的性情,这直接影响了我后来的人生选择。

在香港读高中时,我喜欢上了打乒乓球。我每天练六小时,还一度想成为职业乒乓球运动员。但努力了两三年,我始终没有打出令自己满意的成绩。

受做事认真的父亲的影响,我做一件事,总想做到最好。如果做不到,我宁可放弃。 所以,我重新把精力放到了学习上。一路念到了博士,读材料学。

博士毕业后,我面临着就业,像我的同窗们那样,去某家公司当一个白领,或者去某个研究院,从助理做起。我也尝试过找那样的工作,可并不喜欢那样的生活。

我喜欢的,一直是澳大利亚生活时,那种在广阔天地中驰骋的自由感,而不是都市里逼仄的钢筋丛林。

(在澳大利亚喂袋鼠)

当初高中毕业后,因为喜欢澳大利亚,我就申请了出国,再次回到澳大利亚念书,一直读到博士毕业。

在澳大利亚学习、生活多年。我深受当地文化影响,比如对飞行的热爱。

澳大利亚是个飞行文化氛围浓厚的地方。有许多跳伞基地,飞行员更多。当地有个笑话,随便摇一棵树,不是苹果掉下来,就是飞行员掉下来。在这种氛围熏陶下,很难不对跳伞这项极限运动产生兴趣。

我人生中第一次跳伞体验是2006年,读大学习时候。当时,我选择的是双人跳伞,两个教练抓着我一起跳。

虽然教练全程陪同,跳之前也给我做了简单的培训,可当机舱门打开,看着三千米下的地面,强烈的恐惧感仍然无法控制地从我心底涌现,我的手脚都因为恐惧有些发麻。

还没等我回过神来,两位教练已经抓着我,一起跃出舱门,飞速向大地扑去。猛烈的风扑面而来,风声在耳边呼啸,我的大脑顿时一片空白,所有教练提前叮嘱的技术动作都忘了,只能被动地跟随。

(还是跳伞新人的我)

记不清过了多久,嘭的一声,伞打开了。下落的速度一下子减缓了。我的知觉渐渐回归,心跳渐渐归位。我忽然觉得,从高空俯瞰世界的感觉,是那么让人心旷神怡。

体验过后,我回归日常的学习、生活。跳伞暂时放到了一边。

一年多之后,我面临着写大学毕业论文,准备毕业,也要考虑毕业后是找工作或是考博。重重压力之下,我有些烦燥起来,渴望着挑战自我,冲破这些压力。

我想到了跳伞。跳伞毕竟是直面死亡的极限运动,澳大利亚的跳伞运动员中,也出现过因故障或其他因素,在跳伞中不幸逝世的案例 。我想,如果连生与死的挑战都能面对,还有什么不敢面对的人生挑战呢?

于是,我开始用周末、假日等去澳大利亚的各个跳伞基地学跳伞,学开飞机,挑战自我。先是在风洞摸拟练习,练得基本有把握了,才开始上飞机正式单飞。

(在澳大利亚的威尔士大学取得博士学位)

跳伞的技术动作,怎么控制方向,怎么降落伞,怎么安全着陆,怎么处理故障,其实并不是很难。难的是克服恐惧,在高压心态,高速运动环境中保持清醒,做出正确决定。

一年多前的首跳,是我人生中最恐惧的时刻。到正式学的时候,因为要学东西,要自己把握细节,反倒没那么怕了。我彻底喜欢上了在空中飞翔的感觉,喜欢那放开一切束缚时的刺激与自在。

到博士毕业时,我已经完成了1300次高空跳伞,500小时的飞行训练,拿到了A级跳伞教练教练执照和双发仪表商照(飞行执照)。

我本想当一名民航飞行员,可飞行员的工作实在太难找了。最后,我去了一家跳伞基地,每星期开两天飞机,其余时间则做跳伞教练。

进入跳伞行业,我也是从零开始。 刚开始时,为了省钱,我买了一辆面包车,车后面放张床垫,就成了简陋的房车。停车处就是家。这样的生活过了一年多,直到工作上了正轨,有点积蓄了,才开始租房住。

(澳大利亚的蓝天与伞)

我刚进入这个行业时,到澳大利亚玩跳伞的几乎都是外国人。那时国内谁说要去跳伞,周围人都会觉得这个人像神经 病一样。

2012年时,澳大利亚开放了自由行。很多年轻人到悉尼旅游。相比之下,年轻人更有冒险精神,也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跳伞成了年轻人们喜欢体验的新项目,悉尼的诸多跳伞基地都出现了爆满的现象。

我也因此结识了很多国内好友。听朋友们说,国内还没有跳伞基地,我顿时觉得,那会是个潜力巨大的市场。而且,让更多人了解,喜欢上这项运动,也是有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2016年,我去了广东,和朋友一起开办了了国内第一个民间的全天候跳伞基地。 场地、资金都是合伙人提供,我则负责引进、培训跳伞教练。

对这个基地,我投入了百分百的热爱,邀请了不少澳大利亚的跳伞教练加入。可以说,基地起初的资源,从骨干人员到伞包、装备等等,都是我带过来的。

(伞包还没打开时)

我们做地推,开网店,在我们的努力下,跳伞基地渐渐有了知名度,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这里开始启了人生中第一次跳伞体验。

我和妻子柠檬,也因跳伞结缘。妻子几年前,就在喜欢的歌手出的专辑封面上,看到了歌手在悉尼跳伞的画面,顿时有了跳伞的梦想。

可那时国内并没有民用跳伞基地,梦想只能放在心底。她得知我们基地开张后,立即上基地的网站预约。

客服推荐基地的跳伞教练时,给她发了我的照片。照片上,我一头脏辫造型。她说,教练的脏辫好帅啊。谁不喜欢被女孩,特别是漂亮女孩夸呢?因为这句话,我加了女孩好友。共同的爱好,相似的性格,我们聊得额外投机。

几个月后,女孩如约来到跳伞基地,我们一见如故。 网络中的亲近,很快成了现实中的亲密。没多久,我们就确立了男女关系。

(陪女朋友作风洞训练)

我们都喜欢旅游。后来,我们还花了好几个月时间,开着重卡房车在国内。喜欢哪个地方,就多在哪个地方呆一阵。呆够了,就前往下一个向往之地。那几年,我们去过天津、重庆、四川、西藏……

旅途中,遇到过很多突发事件,难题。一次次齐心协力地解决问题,我们的感情也随之越来越深。我们都认定了,彼此就是那个对的人。

我收获了爱情,可事业却出现了波折,我和合伙人之间,产生了经营理念的分岐。我一直认为,单人跳伞的经济收益虽然不是最高的,却是跳伞的灵魂,更有意义。

而合伙人更喜欢赚钱,基地有热度后,开始全力宣传更赚钱的,娱乐性的双人伞项目,越来越排斥单人跳伞项目及想来学跳伞的学员。 而且,基地开业前答应给我的10%的股份也一直没有给我。

志不同,道不合,2020年年底,我最终离开了基地,和女朋友,以及另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成立了WeFly跳伞基地,以培训学员为主。我希望能培养一批人,再让他们去带动更多的人,让更多人了解,喜欢上这项极限运动。

(2012 澳大利亚滑翔机全国赛,我开飞机把滑翔机拖上天)

WeFly开业后,我们可以真正奔赴自己的理想,舒心了许多。那时,国内已出现了不少民用跳伞基地,想体验跳伞,喜欢跳伞的人增多,对跳伞教练的需求也变大了,专注跳伞教练培训的WeFly可以说是正逢其时,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然而,WeFlyw从成立开始,就要面临诸多经营难点。比如国内空军监管严格,跳伞的飞机要想升空,必须提前报备,等候排班。这样一来,一天也跳不了几次。

另一方面,国内对极限运动的认知偏向保守,对极限运动本身风险的接受度也不足。 一旦出现事故,无论是谁的责任,基地都会直接停业整顿,何时能再次开放也是未知数。这自然增加了基地的成本。

因此,2023年时,我和朋友们又到了泰国,建立了新的跳伞基地。泰国没有严格的空管,只要避开航道,飞机随时都能升空,想飞就飞,想跳伞就跳伞,自由多了。

(水面降落的瞬间)

我一边当教练带学员,一边继续积累。到2023年时,我已经积累了8300多跳,我也飞了100多次翼装,做了44人降落伞大造型澳大利亚记录,参加公开组的拉飘比赛……并拿到了Uspa 考官证,可以给教练当教练了。

跳造型,是每一个热爱跳伞的人必经之路。有四五个人的简单造型,也有十几人,几十人的大型造型。我参加的人数最多的那次是百人造型,打破了二三十年没人打破的造型人数纪录。

当时,我们总共召集了130多人前往美国参与百人跳伞活动。 选择美国,是因为美国才有足够的跳伞飞机使用。130多人,每个人都是自费,全程下来要花三四万人民币。

大家都有工作,我们要在两个星期内完成百人跳伞,压力挺大的。开始,我们从30人两架飞机开始练,到100多人从5-6架飞机同时跳下来。在这个过程,陆续有人因水平不够,或时间不够,不得不退出。最后留下来的,只有112人。

正式跳那天,所有人从飞机尾巴一个一个往下跳,从地面往上看,就像一连串小蚂蚁不断撒落。

(44人澳大利亚大伞造型)

我们是分成若干小组往下跳,每一组,每个人都要找准自己的位置。进入自己位置时必须很轻,稍微有一点点拉力,就会制造一个波浪。波浪一大,100多人的努力就全白费了。

幸运的是,那天我们做了三次大造型,分别是105,109,112,三次都成功了。那一刻,我的手上就像有一股电流通过,稣稣麻麻的,兴奋极了。

跳伞,并非只有兴奋、喜悦,还有风险。 我曾与死神擦肩而过。那是2007年时,我跳造型时的事。

当时我只有70跳,还在训练怎么在大造型中进组。一次训练时,我和另一位新人在同一组。他先跳,可他飞的位置比原定的低了一些。这导致造型结束,大家分组散开时,我往下看时没在原定位置找到他。只看到一个白点。

我以每秒50米的速度下落,看到一个白点,正在寻思是什么,已经在一秒钟不到的时间里,一头撞了上去。撞上了才明白过来,那是队友刚打开的伞面。

(50岁开始学跳伞的跳伞教练二哥)

我整个人掉到了他的伞里,他的伞面被撞破了,人也被撞得满脸是血。我自己也满脸是血,好不到哪里去。万幸的是,我俩都没有失去意识,立即打开了备用伞,最终成功落地,捡回了一条命。

不是每次出事故都会这么幸运的。 有一位经常带我跳伞的前辈,在一次带四人造型的新人时,因和另一组隔得太近,开伞时,手被伞线缠住了,主伞、备伞都没能打开。最终出了事故,离开了人世。

得知消息时,我难过得好几晚没睡好。跳伞这么多年,遇到过,或听说过好几次类似的因跳伞事故逝世的事情。但我仍然没有,也不愿意放弃跳伞。只因热爱。

总有人问我,你们这些玩极限运动的人,是正常人吗?我想说,我们是,也不是。

和其他人一样,我们也会开心悲伤,也会恐惧害怕,也会担忧,我们也有比较现实的问题和顾虑,我们也要赚钱养活自己,也有牵挂的家人。

(我们结婚了)

不一样的是,因为常在生死边缘游走,我们会更珍惜生命的每分每秒,更愿意花时间陪我们身边和爱我们身边的人。我们会真正用心生活。因为用心,我们看这个世界的颜色都会更鲜更甜。

就像吃橘子一样,如果边玩手机边吃橘子,那就品尝不到橘子的真味。放下手机,用心,而不止是用口品尝,才能品出橘子真正的甜味。跳伞,就是那个让我们更用心生活的橘子。

跳伞是年轻人的专利吗?并不是。 在泰国和澳大利亚时,我带过的学员中,年龄最大的是80多岁。 国内还有一位50多岁从零开始学跳伞的,现在已经是位不错的跳伞教练了。年龄,从不是束缚他们的理由。

无可否认,跳伞有风险。但它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激情,让我更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份美好,甚至改变了我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到今天,我仍然想说,我从不后悔爱上这项极限运动。

【口述:邓子浩】

【编辑:艾薇儿】

我们不能走过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别人真实的故事,而且,每个故事都有真实照片噢!如果你也喜欢这样真实的故事,请关注我们吧!

(*声明:本文非新闻资讯内容!内容来源于真实人物采访,所用素材、图片均来源于真实人物采访对象提供,文章旨在分享真实人物故事。本文章根据当事人口述整理,真实性由口述人负责。“真实人物采访”友情提醒:请自行辨别相关风险,不要盲目跟风做出冲动决定。)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材料学  材料学词条  离世  离世词条  极限运动  极限运动词条  游走  游走词条  前辈  前辈词条  
热评

 指定地点监视居住一般在哪里

一、指定地点监视居住一般在哪里检察机关应当指定除场所、专门办案场所之外的场所监视居住,指定居所要便于监视、管理,符合办案安全要求,并具备正常的休息和生活条件。一...(展开)

热评

 【歌词】月半小夜曲+遥远的她 /...

仍然倚在失眠夜望天边星宿仍然听见小提琴如泣似诉再挑逗为何只剩一弯月留在我的天空这晚以后音讯隔绝人如天上的明月是不可拥有情如曲过只遗留无可挽救再分别为何只是失望填...(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