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什么是独立院校(独立学院本科被承认吗)

0.引子

山东常规批普通类本科昨天已经可以查询录取了,晚间,第二次常规批本科计划(征集计划)也公布了,本科基本是尘埃落定了。

自媒体上,大家在讨论985院校的断档,山东的家长,也扒出了985在山东录取的最低分,其实,并没有什么可圈可点之处,比如有人说重庆大学仅有543分!这也仅仅是个噱头而已,重庆大学的543分,是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班计划,这非常正常!

比断档更难以让人理解的是,一些民办性质的独立学院和民办本科的最低分数线直逼211院校,其中不乏连续三年霸屏的老选手。

话不多说,直接上图,李老师汇总了2020年新高考以来,山东省夏季高考投档线7万名以前的民办本科(含独立学院)专业名单。

2020-2022年山东夏季高考投档线7W名以前的民办(独立学院)专业一览

根据省招考院公布的投档情况,今年仍有学生以211的分数,报考了具有民办性质的独立学院。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口腔医学专业,曾在2020和2021年连续两年夺得民办院校最高分的风头,今年让位给了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的通信工程专业,紫金学院通信工程专业投档位次21780,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口腔医学虽然痛失头把交椅,却也刷新了去年的投档位次,由26146提升到了25568!

从21000名到31000名,除中外合作专业外,山东考生可报考的985大学专业,达到45个,211院校专业则多达769个。

山东2022年投档线介于21000-31000的985专业多达45个

1.什么是民办院校,民办院校香不香?

多数家长都知道,我们国家的高等学校,从办学性质来讲,分为公办和民办两个大类。

民办大学与公办大学有什么区别

民办学校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依法举办的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

民办与公办的本质区别,办学经费来源不同,这一本质区别,就决定了师资力量、社会认可等方面的本质不同。

延伸到教学质量、就业发展等方面,自然而然就带来本质的不同。

虽然早在2012年,教育部就出台了22条规定(教育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教育领域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教发〔2012〕10号)),清理对民办院校的歧视,以及后来的民办教育促进法等,但民办高校学历的含金量、社会认可度,一直是无法与公办本科同日而语,社会大众的认可,不会被一纸文件来打破!

民办教育促进法,改变不了民办本科的社会地位

2.高分报考民办本科让人匪夷所思

上面我们简要讲了独立学院和民办院校的基本情况,大家基本就能判断出民办院校香不香,我曾在2020年和2021年就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的怪异录取撰文,但一直没有猜透是什么原因,今日重又搜索了相关信息,也与业界朋友进行了沟通。

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

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早在温州医学院时代,就已存在,并且,早在2011年,就有规定,仁济学院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大二可以转入温州医科大学,毕业办法温州医科大学毕业证书。但在招生章程中,没有表述。最近的一次,是2021年发文,相关专业(医学类专业)多则2人少则1人,可以转入温州医科大学学习。

而其他的民办院校和独立学院,并没有类似的待遇。

因此,独立学院或民办本科院校的专业,能录取到7万名以前的考生,甚至录取到2万名的考生,的确让人匪夷所思。

3.原因探析

除去仁济学院的这个转入本部的诱惑外,其他民办院校(独立学院)和专业能够招到211成绩的学生,原因只能有二:

一是考生的无知;二是志愿填报中过分依赖数据。

大家知道,目前教育部要求独立学院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转设,其主要原因,就是独立学院的名称,有很大的诱惑性和迷惑性。很多学生,错误地认为仁济学院就是温州医科大学的一个二级单位,甚至有人认为仁济学院是温州医科大学的一个比较优秀的二级单位。

民办院校的命名,也有很大诱惑性,比如长沙医学院,如果不是有意识地去辨别,很多家长考生,一定会认为这就是一个公办地方医学院校!

高考志愿填报中,多数都依赖于往年数据,进行匹配,比如我曾分析过的山东农业大学分数线一直居低不上,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志愿填报,依赖历史数据,成为一个习惯

在没有民办公办的区别意识的时候,历史数据又准确的推荐了这个专业,那就自然而然的上当了!

4.小结

志愿填报,是关乎考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大事,现代智能技术,只能提供冷冰冰的数据,在志愿填报中,依靠数据,可以提高准确性,但过分依赖数据,就会酿成大错。

考生和家长,应该对院校、专业、生涯规划,有一些基本的常识。切莫因为无知和疏忽,酿成大错!

搜索建议:什么是独立院校  什么是独立院校词条  
热评

 点评东莞市职工劳动合同(稿)

东莞市劳动行政部门近日制作了一个新法下的《劳动合同范本》初稿,本人对该范本初稿发表如下的点评意见,供大家参考。东莞市劳动局东劳关函[2007]3号征求《东莞市职...(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