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昭君墓应在朔州青钟村

昭君墓应在朔州青钟村——汉使杨少徵“行至蕃汉界头,遂见明妃之冢”

《今日中国论坛》2013年16期

王生和 威文军

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老先生说得好“王昭君已经不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团结的象征,昭君墓也不是一个坟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纪念塔。”昭君墓在全国不下十几处,比较有名的有呼和浩特市东郊的“八拜昭君墓”,土默特左旗的“朱堡昭君墓”,包头南鄂尔多斯市的“达拉特旗昭君墓”等。其中犹以呼和浩特市南郊的昭君墓最为有名。山西省朔州市青钟村的"昭君墓”却在历史的长河中寂静无声,名不见经传。安详地沉睡于雁门关北侧紫荆山边塞之下。朔州昭君墓的知名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须记住,山西也有一座昭君墓,也有一座民族友好的纪念塔,这座塔在朔州市朔城区南榆林乡青钟村,而且随着时代的进步,众多历史资料的发现,坐落于雁门关脚下“蕃汉界头”的这座“青冢”更有可能是“明妃之冢”。

一、昭君和亲

据汉书记载王昭君,名嫱,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汉元帝初(公元前48年~前33年)以“良家子选入掖庭”,入宫为待诏,时年17岁。竞宁元年(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向元帝提出“愿婿汉氏以自亲”的要求,昭君因宫廷画师毛延寿在其画像上点有“丧夫落泪痣”、“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毅然自请成行。遂同呼韩邪单于北上雁门关出塞成亲,被封为“宁胡阏氏”。不幸的是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结婚仅两年,呼韩邪单于就去世了,昭君与呼韩邪单于生有一子,名叫伊图智牙师。呼韩邪单于死后,昭君听从汉皇帝旨意“从胡俗”———“父死妻其后母”,改嫁呼韩邪单于第一阕氏所生的长子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昭君与雕陶莫皋生有二女,长女须卜居次,即须卜公主,小女当于居次,即当于公主。昭君和亲,对当时的汉匈和平友好关系的巩固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此后匈汉边境60年无战事。《汉书》记载“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而且汉匈“关市”畅通,促进交流,匈奴人向汉人学会了“计算和登记”的方法,学会了“建筑和打井”,汉人向匈奴人学会了“养马技术”,匈汉两族人民和睦相处,安居乐业。因此王昭君受到匈汉两族人民的爱戴。

二、昭君病故

昭君出塞途中,心情郁郁寡欢,“汉女愁吟,蕃王笑和,宁知惆怅,恨别声哀”,而且随同人员一样离愁别恨,少言寡语。“侍从寂寞,如同丧孝之家,遣妾攒金,仗(状)似败兵之将”。行经数月,苦复重苦,怨复重怨。初入胡地,昭君在气侯、衣、食等方面皆不适应。“居江南之人,不知塞北有千日之雪”,“即至牙帐,更无城郭,空有山川”,“地僻多风,黄羊野马,日见千群万群”,“不替而衣,不田而食。既无穰麦,啖肉充粮。少有丝麻,织毛为衣”。一个湖北女子三餐食肉饮奶,一时一饷,犹可安排,岁久月深,如何可度。“心惊恐怕牛羊吼,头痛生曾(憎)乳酪膻”,因此昭君终日食少言少,闷闷不乐,苦捱岁月。及至适应了水土,思乡情结又上心头。“昭君一度登千山,千回下泪,慈母只今何在君王不见追来”,“遂使望断黄沙,悲连紫塞”。胡汉文化上的差异更使昭君羞愤难为,呼韩邪单于死后,昭君曾上书汉成帝“乞归”探亲,没被允许。《后汉书·南匈奴列传》记载“成帝赦令从胡俗”,昭君丧魂落魄嫁给了呼韩邪单于的长子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随后宫廷王位之争又使王昭君增加了丧子之痛。伊图智牙师是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的骨肉,伊图智牙师的血统对复株累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南匈奴列传》记载“初,单于弟右谷蠡王伊图智牙师,以次当位左贤王。左贤王即是单于储副。单于欲传其子,遂杀智牙师”。昭君与复株累生活了11年,又生下了两个女儿。公元前20年,复株累单于死,昭君又寡居了一年。公元前19年,昭君“恨积如山,愁盈若海”,“因此得病,渐加赢瘦”,“恰至三更,大命方尽”撒手西去,时年33岁。

三、昭君遗言

昭君生前曾有遗言。“妾死若留故地葬,临时请报汉王知”。昭君病危,单于“频多借问,明妃遂作遗言,略述平生∶

“妾嫁来沙漠,经冬向晚时,和明以合调,翼以当威仪。红检(脸)偏承宠,青蛾侍妾时,妾貌如红线,每怜岁寒期。今果连其病,容华渐渐衰,五神俱总散,四代的危危。月华来映塞,风树已惊枝。炼药须岐伯,看方要巽离,此间无本草,何处觅良师。妾貌如红线,

孤鸾视犹影(影犹),龙剑非人常(尚)忆雌,

妾死若留故地葬,临时(请)报汉王知。”

昭君生前安排后事。因思乡心切,生前不得归汉,死后哀请单于把自己葬于故地(秭归),并在临行前报知汉王。单于慨然应允“愿为宝马连长带,莫学孤蓬剪断根。公主时亡仆亦亡,谁能在后哭孤魂。”此时单于应是复株累单于之子乌达鞭候单于,与昭君应有非同寻常的母子情结,重厚如山的养育之恩,安葬完昭君后,乌达鞭候单于随后辞世。

四、单于倾国而葬昭君

中国历史上有两次"倾国而葬",一次是秦二世胡亥倾国而葬秦始皇赢政,一次是匈奴单于倾国而葬宁胡阏氏王昭君。

“昭军(君)昨夜子时亡,突厥今朝发使忙,

三边走马传胡命,万里非(飞)书奏汉王。

单于是日亲临哭,莫舍须臾守看丧,

解剑脱除天子服,披头还著庶人裳。

衙官坐位刀离(赘)面,九姓行哀截耳珰”。

昭君死后,单于加急传命各部落,飞书奏汉王,而且脱去了天子之服,穿着平民衣裳,披头散发,日夜不离守丧,痛哭流泪,悲伤致极。大小头领抽刀离伤自己的脸面,以表示悲痛,牧民百姓,去其装饰,截去耳珰,挥泪行哀。而飞书汉王的奏表却迟迟不见回音。“表奏龙庭,敕未至”,单于无奈,不能闯关葬昭君于故地,完成昭君遗命,只有把昭君葬于汉(古神武郡遗址,今神武)匈边界。于是“单于唤丁宁(灵)塞上卫律,令知葬事。一依蕃法,不取汉仪。棺椁穹庐,更别方圆。”单于为昭君倾国而葬,盛况空前,无与伦比。“千里之内,以伐醮(樵)薪,周匝一川,不案□马。且有奔驼勃律,阿宝蕃人,膳主撵牛,兼能煞马。酝五百瓮酒,煞十万口羊,退犊燥驼,饮食盈川,人伦若海。”单于命从单于廷到墓地(呼市到朔州)“一百里铺戳毛毯,踏上而行五百里铺金银胡瓶,下脚无处。”“单于亲降,部落皆来。倾国成仪,乃葬昭军(君)”。昭君棺椁下葬时的情景更是骇人听闻“黄金白玉莲(连)车载,宝物明珠尽库倾”,“牛羊队队生埋圹,仕女芬芬(纷纷)耸入坑,地上筑境(坟)犹未了,泉下惟闻叫哭声”。单于安葬昭君,采用了早已绝迹了的活人、活羊、活牛殉葬制。葬完昭君,单于仰天长叹“何期远远离京兆,不忆冥冥卧朔方,早知死若埋沙里,悔不教君还帝乡”。

昭君死后,匈汉两族人民把此事件刻于砖瓦之上以作纪念。从墓葬出土文物中发现刻有"单于和亲"、"千秋万岁”、“长乐未央”、“单于天降”等瓦当,和“单于和亲”4字砖,以及“单于和亲”、“千秋万岁”、“安乐未央”12字砖。而且匈汉两族人民纷纷用衣襟包土,一包一包地垒起了一座又一座昭君墓。用以追慕和纪念王昭君。

五、汉使蕃汉界头祭昭君墓

时隔数年后,至汉孝哀帝(公元前6年~1年),大汉王朝才发使和蕃吊昭君。“遂差汉使杨少徵杖节和来吊。金重锦韬(绦)缯,入於虏廷,慰问蕃王”。蕃王喜悦,汉使高声读敕吊单于∶

“昨咸来表知其向,今叹明妃奄逝殂,

故使教臣来吊祭,远道兼问有所须。

此间虽则人行义,彼处多应礼不殊,

附马赐其千匹采,公主子仍留十解(斛)珠。”

随后,“汉使吊讫,当即使回。行至蕃汉界头,遂见明妃之冢。青冢寂辽(寥),多经岁月。使人下马,设乐沙场,害非单布,酒心重倾。望其青冢,宣哀帝之命,乃述祭词”“维年月日,谨以清酌之奠,祭汉公主王昭军(君)之灵。惟灵天降之精,地降之灵,姝越世之无比,娩妁倾国和陟娉,丹青写刑(形),远稼(嫁)使凶奴拜首,方代伐信义号罢征。贤感敢五百里年间,出德迈应,黄河号一清。祚永长传万古,图书且载著往声。呜呼嘻噫!在汉室者昭军(君),亡桀纣者妮妃、笄姿两不围矜夸兴皆言为美。捧荷和国之殊功,金骨埋於万里。嗟呼!别翠之宝帐,长居突厥之穹庐。特也,黑山杜(壮)气,扰攘凶奴,扰将降丧,计竭穷谋。漂遥(嫖姚)有惧於检验狁,卫霍怯於强胡。不稼(嫁)昭军(君),紫塞难为运策定。单于欲别,攀恋拜路跪。嗟呼!身殁於蕃里,魂兮岂忘京都。空留一冢齐天地,岸兀青山万载孤。”

六、昭君葬于何地

唐代《明妃传》记录了昭君墓的地理位置“只今葬在黄河北,西南望见受降城”。也就是说,唐时人们看到的昭君墓是在黄河北面,离黄河不远,站在昭君墓上往西南望去,可看到雄伟的“受降城”。据考,呼市地区的“八拜昭君墓”和“朱堡昭君墓”,其方位虽然都符合唐代《明妃传》中(朔州古黄水河河道与青钟村)“葬在黄河北”的说法,但这里并非古代墓葬,而是两座汉代烽燧遗址。“达拉特旗昭君墓”在民间有很大影响,至今仍有人认为,它就是真正的昭君墓。考古人员考证认为这个昭君墓,并不是人工修筑的古代墓葬,而是一座天然的石山,在石山上也没有发现与墓葬有关的汉代文物,不可能是汉代的王昭君墓。“呼和浩特市南郊的昭君墓”在黄河之北,但与托克县城北东沙岗的唐代东受降城相距有百里之遥,古人视力再好也不会“西南望见受降城”。可以说,“呼和浩特市南郊的昭君墓”也无确切定论。“朔州青钟昭君墓”虽然被历史遗忘,被历代文人遗忘,但是诸多历史线索却把昭君墓的位置汇集在了这里。明朝《马邑县志》模糊地记载有“青冢,在县西南二十里。阔四五亩,高丈余,俗传为王昭君墓。考明妃冢,在丰州砂滩,兹其传者讹云。”明朝的“编志人”如何考证不得而知,但从此以后,把昭君墓推向了丰州砂滩确是事实,而且贯以了“传者讹云”,压制了后世文人对朔州青钟昭君墓的探究。至今朔州人不敢称自己的家乡有昭君墓。值得庆幸的是“编志人”没有把“俗传为王昭君墓”抹去,给后人也留下了些许疑问的空间。《王昭君变文》中记载有昭君遗言“妾死若留故地葬,临时请报汉王知”。昭君生前数次请求回汉探亲,汉王朝不准。昭君死后要求安葬故地秭归,单于应允,这说明昭君灵柩要归汉必然要按“出塞时路径”返回,要途经雁门关,途经朔州青钟村。昭君灵柩所以没能跨过雁门关是因为“表奏龙廷,敕未至”,只能留在雁门关脚下安葬。昭君倾国而葬,“一百里铺戳毛毯,踏上而行五百里铺金银胡瓶,下脚无处。”这说明安葬昭君的时候从单于廷出发,行程遥远,足足六百里。而从呼市单于廷经右玉杀虎口,到朔州青钟村也正好是六百里,非常吻合。

汉孝哀帝“差使杨少徵杖节来吊,入於虏廷,慰问蕃王”。在返回途中,“行至蕃汉界头,遂见明妃之冢”。“蕃汉界头”当确指雁门关附近应该无疑。朔州青钟村距雁门关近在脚下,而1847年前,青钟村原名青冢村,此青冢应是“明妃之冢”很明显。《明妃传》中提到的“只今葬在黄河北,西南望见受降城”,看似与朔州青钟昭君墓不相符,而事实是朔州昭君墓南100米左右原有一道河叫“黄水河”现只存古河道,古称“小黄河”。此“黄水河”是不是《明妃传》提到的“黄河”也未可知,退一步讲,朔州青钟昭君墓对于唐都洛阳人来说在黄河之北也不为过。而且墓地西南正好有一座古城——神武郡(隋朝时称神武县),距昭君墓地不到十里,抬眼就可望见,更为巧合的是,唐朝时的受降城在朔州也有一座。《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唐受降城有三,中城在朔州,西城在灵州,东城在胜州"。《汉语大词典》也记有“受降城,唐筑有三城,中城在朔州,西城在灵州,东城在胜州”。朔州的受降城是不是神武郡,县志和考古资料都没有记录也没有否定,待考。但从“神武”二字来看,作为受降城又有极大的可能。历史的真象可能是“昭君墓南缓缓流淌着玉带般的黄水河,向西南望去可以看到雄伟的神武受降城。”

朔州青钟昭君墓是否能摘去《马邑县志》记载的“传者讹云”的古帽子,值得社会各界关注。但笔者更希望昭君文化能在朔州大地开枝散叶,发扬光大。金代元好问的《前题》写得好

四海于今正一家,生民何处不桑麻。

重关独居千寻岭,深夏犹飞六出花。

云暗白杨连马邑,天围青冢渺龙沙。

凭高吊古情无尽,空对西风数去鸦。

温馨说明:本平台目的在于集中传递全国各县考古成果,不作为任何商业目的,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注明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图文编辑校对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敬请读者批评指正,我们将及时纠正修改。谢谢合作!

搜索建议:昭君墓应在朔州青钟村  
热评

 【歌词】瞓身 - 高皓正 / 歌...

曲目∶瞓身歌手∶高皓正作曲:谢国维作词:高皓正编曲:谢国维监制:舒文@Zoo Music▓情信要是会寄失寄一百封都不会甜蜜和我晚饭也吃得委屈见得太多开始变质所以...(展开)

热评

 美团,正在寻找第二条曲线

文/孟永辉美团,最近可谓是动作频频。无论是闪购iPhone 14,还是美团优选的改名,我们都可以看出,美团在寻求转型过程当中的急迫。对于美团来讲,的确是需要一场...(展开)

热评

 跌势难止,市值蒸发超1000亿!...

消费电子的疲软深深地影响行业的每一家企业。据知情人士透露,由于需求下滑,苹果也“扛”不住了,放弃了iPhone的增产计划。这就意味着,消费电子行业的关键词已经从...(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