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云游非遗·影像展”已全面上线。活动期间,在线进行公益性展播1000余部非遗传承纪录影像、非遗题材纪录片,同步推出“拥抱身边的非遗”系列专题片,各参与平台将发起“走近非遗”“发现非遗好物”等社媒话题。网友们可以以话题互动、直播参与、故事征集等多种形式体验参与中,关注和投身参与非遗保护,共享非遗保护成果。
据介绍,今年遗产日活动主要以线上为主,一方面是疫情影响,另一方面,网络是年轻人文娱活动的“主阵地”。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5.6亿,占网民整体的62.0%。这意味着,以互联网为主阵地传播非遗文化,可以让非遗知识变得更趣味、更多元、助力非遗文化“出圈”走向社会大众。
热爱创作,助力新非遗音乐出圈
非遗音乐是千百年沉淀下的传统,也是珍贵的历史资源,如何传承非遗音乐,是传统文化发展的关键点之一。据酷狗发布《酷狗非遗音乐图鉴》(以下称图鉴)显示,近年来,国风、古风作品在酷狗大受欢迎,大量原创音乐人把传统文化作为重要创作元素,在音乐中增添古韵之美和传统底色,尽显国潮概念的精髓,而年轻的歌迷也乐于拥抱传统与潮流的碰撞的“火花”。
在酷狗上,有国风、古风类歌单超10万张,累计播放量47.55亿。其中,国风音乐最受欢迎的省份分别是:广东、河南、江苏、浙江、山东。而在非遗类用户分布图中,90后和00后用户占比为59.88%,国风音乐是他们的最爱,粤剧则位列新生代最爱的传统戏曲。其中,每个月都有1亿+的90后、00后新生代网友流连忘返。以昆曲这一门类为例,90后、00后群体在一年内通过酷狗收听了27.5万次昆曲,播放时长累计18.5年。
此次的《图鉴》的推出也可以观察到一个现象,在互联网音乐平台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创作人和听众都乐于拥抱国风、古风类的非遗新音乐,而平台也愿意出更多的资源去推动非遗新音乐的传播与发展。这个现象的出现是由于:一方面,平台在助力音乐创作人深耕优质音乐内容创作;另一方面,新非遗音乐以数字化、短视频等更便捷、接地气的方式出现,这更有益于孵化非遗新音乐文化在年轻人里追捧的氛围。
深入传统,搭建非遗传承新场景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场景的搭建和创造尤为关键。在数字化大浪潮下,酷狗在不断推动将传统戏曲打包进戏迷的“口袋”,让戏迷随时随地通过音乐平台、直播平台、短视频等欣赏戏曲,让传统精品更贴近群众的精神娱乐生活。
2015年,酷狗与广东粤剧院初步试水“传统地方戏曲数字化”,把经典粤剧曲目制作成数字专辑,并在旗下平台内设置了粤剧专区,为全国各地的粤剧爱好者搭建了一场不限时空的“私伙局”。在2020年,酷狗和广东粤剧建立了更深度的合作,借助“直播+”的优势联合搭建粤剧大戏台。
今年,广东粤剧院推出了《粤韵Online》和《周末睇大戏》的栏目的“线上版本”,酷狗接下来也会牵手广东粤剧院陆续直播多场精彩的“云端戏曲”。而此前,国乐大师方锦龙、著名粤剧艺术家倪惠英、粤曲名家陈玲玉、客家山歌皇后徐秋菊、潮乐女司鼓余少萤、岭南派古琴大师谢东笑……都曾经在酷狗直播上带来生动的非遗大师课,大师们用自己的才华在平台强力圈粉,为年轻人普及非遗知识的同时,也探寻自身艺术发展的新突破。
以正确的方式,“花式解锁”非遗传承
作为本次活动承办方之一的酷狗,将围绕“音乐类非遗”的主题,以影音展览的方式上线“听见非遗·音乐留声机”专区,集中展示一批传统非遗音乐,以及融合非遗元素的国风歌曲、非遗知识分享等,最大程度贴合年轻观众。同时,平台将推出“乐舞雅集”非遗直播音乐会,邀请非遗传承人、知名音乐人走进直播间,推进非遗音乐活态传承。
此次直播行业协会联合八家互联网平台承办首推的“云游非遗·影像展”也是一次以全网联动的形式尝试在线上传播、传承传统文化。除了非遗文化“上云端”外,更需要建立非遗文化大数据生态系统、提升非遗传统文化数据价值、创建数字化建档等手段,共同推进“非遗上云”,给观众带来一种可感、可看、可听、可触的身临其境的体验,深刻感受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