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是地域的符号,更沾染了乡愁的味道。文化深厚的江西,也因各地不同的乡土风俗,倍增了几分神秘与特殊性。
正如江西高安的斗牛习俗,流传数百年,早已成了这片土地上珍贵的乡间文化符号。尽管很多外地人闻所未闻,但丝毫不影响它根植于每一个当地人的乡土记忆里。
甚至它早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到每年特定的日子,它自然会成为这里一道较为亮丽的风景线。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高安斗牛”?接下来,楚秋将带你慢慢了解。
斗牛并非西班牙所独有
斗牛?一说到这项活动,大家都会不自觉联系到“西班牙斗牛”。斗牛士的英姿飒爽与现场火爆的场面,想必大家都记忆犹新。
其实,在江西高安,也有一项斗牛活动,流传已有三百来年历史,据说,比西班牙斗牛和香港跑马的历史还要悠久。
根据当地村民介绍,当地的斗牛比赛,在高安历史悠久,并由民间自发组织,每年的庙会期间,选定五月举行斗牛比赛活动。
而这一切,自然离不开当地农历五月十五的“吃新节”。
所谓“吃新”,据《高安县志》载:“小暑刚过,乡人则选“辛酉”或“巳酉”日“吃新”。家家户户,采来新鲜蔬菜,用新米做饭。进餐时先盛三盅,上插稻穗,烧香鸣爆,供神敬祖,有条件者,是日每人食肉半斤,俗语说“吃新、吃新、每人半斤”。
说得简单点,“吃新节”有两层寓意:一是庆贺新鲜的农产品可以供人们食用;二是祈求新种的禾苗获取丰收。
而祥符镇一带的“吃新节”之所以选在农历五月十五,是因为这个时候,新鲜瓜果蔬菜开始上市,田间禾苗正在拔节。因此,当地农民又把“吃新”叫作“朝禾苗”,以祈望稻谷丰收。
为庆祝该节,除了有祭神拜祖、大吃大喝、看唱戏之外,还会在每年五月十五地举行隆重的斗牛盛会。这也让这一天,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村民走亲访友,到处洋溢着浓郁的节日气氛。
基于此,由“吃新节”而兴起的土城斗牛,带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并以土城村最为盛名。
高安祥符塔前土城村,位于祥符镇北面,距城区16公里左右,该村盛产黄牛,在村庄西北面有一个2米多下沉式的斗牛场地。
同时,据考证,大城涂家造理村等村在过去也有过大型斗牛比赛的活动。
显然,斗牛活动早已与“吃新节”一起,成为了当地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项民俗活动。2010年6月,高安土城斗牛被列入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一到这个特殊的日子,斗牛活动便会在这里热烈上演。
土城斗牛争霸,超级硬核
趁着“吃新节”,人们也有了欢天喜地、热热闹闹地“闹”一场的机会。
于是,一场精彩绝伦的“硬核”斗牛争霸赛便会如期在这里上演。
比赛开始前的准备工作,也是尤为关键。准备参加斗牛的村民,会提前将健壮的黄牛牵出牛栏,在屋门前抚摸牛的头角,轻拍膘肥的大腿,进行一顿“安抚”和鼓励。
牛最通人性,虽然在斗牛场上激烈疯狂,但在主人面前却变得特别温顺。
主人和牛之间静默“心理”交流后,便要开始“动手”完成一些准备工作。
只见主人与同伴,一人抓住牛角,另一人用木刨子刨削牛角,再给黄牛灌喂一些使其性躁的酒糟食料,有如兴奋剂一般,据说这样,可以让黄牛在斗牛场上斗性十足。
一切准备就绪,只等比赛的开始,而此时,被拴着的健壮的黄牛,早已按奈不住,在等待中不停地叫嚣、刨土、顶树、摆尾,血性和斗志在牛脾气下体现的淋漓尽致,一场激励的厮杀似乎即将开始。
接下来,几十头编了号的牛一一出场亮相,按抓阄顺序进行角逐。
当比赛开始时,两牛相对,放开牛绳后,在牛主人的吆喝声下,只见两头大牛怒目圆睁,牛角相抵,双脚发力,拼命向对方顶去。
双方时而进时而退,时而伫立凝视,瞅准对方的空隙突然发起进攻。斗牛全程惊险刺激,吊足了观众们绷紧的神经,稍有不慎,还可能处于斗牛攻击的危险中,看一场比赛下来,一会儿提心吊胆,一会儿心情澎湃,真是心情如过山车。
当然,随着斗牛活动的不断正规化,为防止斗牛伤及观众,斗牛场四周早就筑起两三米高的看台。
如今,每逢斗牛比赛日,看台上都会早早挤满附近的村民,慕名而来的游客也络绎不绝,这也成为了当地的一大旅游项目,观者无不为之称赞与震撼。
其实,与牛有关的民间活动在中国并不多,但江西高安土城斗牛似乎是比较特殊的一个。
它并不是单纯为了斗牛而斗牛,也并不是“泯灭人性就爱看厮杀”。反而,它是伴着“吃新”这一传统习俗,在期盼新的一年迎来丰收的同时,增进邻近村民的和谐与友谊,并彻底释放他们农耕时的老伙计——老黄牛的天性与斗志。
这种极富地方特色的“草根”文化和节庆文化的节日活动,无疑早已是当地的一项特殊的民俗文化符号。
我是『楚秋』,我为您讲述江西,感谢您的阅读!
*本文由楚秋说江西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