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恐龙真还存在?创纪录暴雨过后,澳洲海滩冲上神秘生物

进入4月以来,澳洲东南部陷入了暴雨,4月7日新南威尔士州连日大暴雨,多地遭受洪水袭击,大量的民房和企业被淹没,有多位民众死亡,还有更多的人失踪。

4月8日,悉尼一夜间降下了过去同期一个月的降雨量,达到了126.5毫米,河流漫堤,城市变成汪洋,导致数千人紧急逃离家园。

洪灾过后的新南威尔士州的海滨发生了一件不同寻常的事件,一只色彩斑斓的动物被冲上了海滩,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后,很多民众都惊呼,怎么会有如此奇怪的动物,很像早已灭绝的恐龙!

这种很像恐龙的动物:到底是什么生物?

这只动物大约有45厘米长,皮肤是颗粒状的,有点像棘皮动物斑斑驳驳,身体前部看起来很像一个很长的喙,但似乎看不出开口在哪里。

身体有红色、暗红色和黄白色的条纹,背部看上去很像曾有背板,看不到尾巴,但有一条比较细长的“腿”,由于照片没有拍摄到全部,因此看不到“脚爪”的形状是什么结构。

看上去就像一只早已灭绝的恐龙的形象,就像是一只侏罗纪时代的迅猛龙形象,如果各位想不起来的话,不妨回忆下克里斯·帕拉特(银河护卫队中的星爵)饰演的欧文在饲养迅猛龙笼子里和迅猛龙沟通,让迅猛龙“情绪”稳定下的现场,这个经典的镜头让大家对星爵印象颇深。

迅猛龙属于伶盗龙属,大约生活于7,500万至7,100万年前的白垩纪中晚期,成年个体也就2米左右,臀高就0.5米,体重推测约80千克,属于中型驰龙类,其移动速度比较快。迅猛龙颅骨比较大,牙齿多达26~28颗,并且间隔宽,牙齿后侧有明显锯齿边缘,表明它们可能属于掠食类动物。

迅猛龙的颅骨空腔比较大,表明它们有比较大的脑体积,智商在恐龙中应该是比较高的,而且迅猛龙还有比较灵活的大型手部,拥有三根“手指”,可以灵活抓握,后足比较长,拥有强健的肌肉,上有大型、镰刀状的趾爪,是可怕的攻击武器,可能用来撕开猎物。

不过迅猛龙早已于7100万年前灭绝,而且在新南威尔士州海岸发现的“迅猛龙”似乎不是那么回事,而这个怀疑也在专业人士的眼光面前败下阵来,因为这就是澳洲海岸一种比较常见的动物海龙!

Seadragons(海龙)海马一起属于海龙科,在外形以及运动方式以及不能用尾巴盘绕或抓握东西方面与海马不同,和尖嘴鱼有亲缘关系,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的南部和西部海岸,身上除了身体以外,还有很多像叶子一样的小鳍,不过不用于游动,大部分时候起的都是伪装作用。

和海马一样,海龙也是雌性产卵而雄性孵化,那些尾巴上沾满了一串串卵的不是雌性,而是正在孵化的雄性,不过即使在孵化的雄海龙也好看,而海龙也是澳大利亚南部海域重点保护的物种之一。

海龙曾一度陷入数量快速减少的危机,它们游速很慢,很容易被捕获,是大型水族箱中的常见物种,不过澳洲政府介入后来种群数量有所恢复,现在已经逃脱了濒临灭绝的风险。

6500万年前就已灭绝的恐龙:真有可能还存在于地球上吗?

上文解决了这只神秘生物的问题,但却没有解决大家的疑问,恐龙已经在6500万年前灭绝是生物界公认的问题,但目击恐龙却曾在全球多地发生,不仅有板有眼,有的甚至还有尸体为证,那么恐龙是否真的有可能幸存到当代呢?

究竟有多少“目击”恐龙的案例?

历史上最早疑似恐龙的案例是1562年一幅荷兰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彼得·布鲁格的作品《The Suicide of Saul》(索尔的自杀),如下图:

《The Suicide of Saul》

这幅画看起来平淡无奇,但当你放大画面后就会惊讶万分,因为在远景图中行军的动物,居然就是一只只恐龙:

看上去就像是脖子特别长的腕龙和马门溪龙,不过显然比例差得太大,而奥哈龙这种恐龙的比例还比较接近,如下图:

因此这可能是恐龙“目击”史上最早的记录了,当年没有照相机,能画下来就不错了,因此这就是恐龙最著名的案例之一。

刚果恐龙之谜

另一个历史比较悠久的传闻则是刚果恐龙之谜,在刚果的乌班吉河和桑加河流域之间有一个泰莱湖,几个世纪以来当地部落间一直流传着一个传闻,湖中生存着一种叫做“莫凯朗邦贝”的巨型动物,据说它的体型有四只大象那么大,蛇头、大宽背、长尾,爪印长达90cm,步幅2.4米以上!

这样的描述似乎是为恐龙量身定做的,而且当地民众称这种动物只吃植物,身体为红褐色,胆子还比较小,一有动静就会躲进湖中,与中生代存在过的犀脚类植食性恐龙非常相似。

因此欧洲的动物学家非常感兴趣,1978年时法国的一支探险队就深入到了刚果乌班吉河和桑加河流域以及周边密林,寻找这种传说中的动物,结果却就此失踪;美国动物学家麦卡尔在分别在1981年和1982年两次考察泰莱湖,但也无功而返,甚至连踪迹都没有找到,不过拿着恐龙的图片请当地人辨认时却指向了早已灭绝的雷龙。

日本渔船捕获神秘生物

1977年4月25日,在新西兰基督城东南方约105公里的太平洋上,日本太阳渔业株式会社的“瑞洋丸”的渔网捞起了一种从未见过的动物遗骸,本来大家想丢回海里,因为这种动物的遗骸已经腐烂发臭,会污染捕获的鱼获。

结果当时在渔船上刚好有一名山口县海洋学校的学生矢野道彦(Michihiko Yano)在实习,看到这种不知名的生物,出于专业本能,采了个标本,并且根据骨骼形状等做了个简单的素描,最后这只动物被丢回了大海。

从矢野道彦对这种动物素描上来看,似乎和蛇颈龙非常相似,回到港口被披露给了新闻界,被炒热后引起了科学界的关注,特别是那张素描画,更是令人无限遐想,要是带回来的话可比那一船鱼获有价值多了。

全球各地的水怪,究竟是什么动物?

尼斯湖水怪可能是家喻户晓的,那个形象直接就指向了蛇颈龙!不过后来被证明是伪造的:1994年3月14日加拿大出版的环球邮报中,刊登了一条令全世界目瞪口呆的消息,克里斯蒂安·斯堡林在临终前承认是他用玩具潜艇与软木制成了酷似史前蛇颈龙的形象。

尽管结论如此,但全球并不只是尼斯湖有水怪,比如长白山天池水怪、喀纳斯湖水怪、英国肯伟岛(CanveyIsland)水怪以及加拿大欧肯纳根湖水怪......

那么多证据和记录,那么恐龙真的还存在吗?

答案可能非常不乐观,因为作为小种群存在的恐龙无法在6500万年的时间里延续,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其实恐龙并没有灭绝,比如在白垩纪中晚期就开始出现的鸟类就恐龙的延续,但要从真正的恐龙这种爬行动物物种来看,已经彻底灭绝了!

从白垩纪晚期后,科学家再也没有找到过有关恐龙的化石,在标志着6500万年前的那次惊天动地的撞击后的K-T沉积界线以上和以下完全就是两个“世界”,一个没有恐龙的世界。

小规模种群能留存多久?

很多人经常喜欢挂在口头的那句话是“给我一个女人,我将创造一个民族”,其实这就是狗屁理论,真要只有一男和一女,要不了几百年就会彻底灭绝,因为保持一个物种最小延续的数量必须是50以上,简单的说,如果一个物种的种群小于50个个体,那么很快就会灭绝。

在这个上面有一个Minimum Viable Population Size,MVP的概念,就是最小生存种群数量,而且这还是理论值,因为这些数量还会受到种群中个体的年龄、健康度以及环境随机因素与自然灾害以及遗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遗传多样性是最关键的因素,因为假如要避免近亲繁殖的话,至少需要500个体才能防止大规模遗传漂变,这就是最小种群数量的意义,因此在人类未来星际移民的话,至少也得带上男女均衡的500人,最好能在1000人以上,如果要更保险一点,那么上万人是比较合适的。

假设在尼斯湖确实有一只水怪,那么它是如何繁衍的呢?两只显然是不够的,那么50只够不?估计尼斯湖周围的居民天天见到了,这就不是水怪,而是变成侏罗纪公园了。

真相究竟如何呢?

其实关于上述那几个悬案也早就有答案了,比如彼得·布鲁格的作品《The Suicide of Saul》中画的是骆驼,当年可怜的彼得·布鲁格没有见过骆驼,结果画出了如此这般模样。

刚果恐龙传闻最后也是不了了之,因为除了传闻,再无实地证据被证明;几个案例中最有希望的日本渔船捕获海怪案,因为矢野道彦采集了标本,但最终的样本比对却将这种动物指向了姥鲨,因为这种样本的成分几乎和姥鲨一致。(完)

参考:

https://www.mirror.co.uk/news/world-news/mystery-strange-vibrant-creatures-wash-26721900

搜索建议:
热闻

 古道冬花 茶马古道诗书画

山野冬花(古道点滴)山野里的冬花,並非人们眼中的杂花野草。它开绽得很有分寸,色彩也搭配得恰到好处,不太浓艳,但足够吸引你的视线。集簇也讲秩序,不会乱抢镜头,出镜...(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