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翻是三阳川人的常用语,但猛一看写法,可能会使人有些茫然,所以,还是先从使用范例说起。
话说某年月,某亲戚带七八岁的儿子来家里,不一日竟把家里凡是能动的都动了一遍,还击上窜下,真是让人烦不胜烦,说是这娃害得很,真是个上房揭瓦,九反天堂的主。唉,那里木(么)千翻呢?
如果他能翻一千个跟头,你说是不是就是特别能”翻”,当然千翻不是千反,更不是遣返,因为千翻表示”调皮、捣蛋、害祸、折腾”的意思,其近义词就是翻腾,折腾。和国语中翻为读音为一声不同,千翻之翻应读三声,如”反”。
不过,千翻在日常使用中,一般用于描述孩子的好动、顽皮,而很少用于对成人的描述,假如针对成人,刻意用这个词估计说话人是把别人当成孩子看,就像”心疼”不能针对大人一样(心疼是另一方言,表示打心里疼爱,是赏心、可爱之意)。对于成人估计因翻腾属于生计方式而非孩子的玩耍自娱,所以对成人把那些不安份、耐不住寂寞不断折腾的人则可说是能翻腾的,也可说是千翻的人,或者是翻劲大的人,翻劲大的成人也许有不断改变生活及生存方式的勇气和恒心,不喜欢死水微澜和一点故事都没的人生。所以,有时候他们看起来碰得的头破血流,却一个劲的寻找新的兴奋点。
所以千翻不千翻,本质上还是人的性格。
千翻的孩子多是聪明的孩子,能翻腾的成人多是能干且有创劲的人。所以千翻描述孩子本质上没有贬义。千翻是因为好奇,因好奇而探究,因探究而不断有新花样。这就是孩子们创造的天性,所以对千翻的孩子要多宽容多引导,不要棒杀,扼止创造力。
这可是真理,当年上学时千翻的娃娃比听话的乖娃娃普遍有出息,呵呵,这是题外话了。
另外,百度资料上说,千翻也是四川方言,可能念法和三阳川略有出入,但意思是一样的,从传播学来说,这还真是个有趣的现象,不知道在北方,千翻是否还有其他地方在使用,如果细心一点,我们这边和四川通用的方言其实也不少呢。
通过方言及民俗,考察追溯历史上的人口迁移和走向分布是一个比较有意思话题。
就像三阳川人多有祖传,说是山西大槐树底下迁来的,所以有机会去山西,你会发现那里的人有些说话方式及用词真的和我们很一致,然后你会更加相信大槐树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