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22岁留学美国,花了37年,为美国造出原子弹,死后坚持葬在中国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 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21年2月11日,中国还沉浸在新年的喜庆氛围里,大洋彼岸的美国趁着这个大喜的日子,发行了一枚 永久性纪念邮票。

邮票上是一位中国女性。她穿着深色的旗袍,眉眼温婉,头发向后梳着,嘴角微微翘起,既有女性的娴静柔美,又有巾帼不让须眉的自信大方。

这枚邮票是美国邮政总局发布的,目的是为了纪念中国太仓的著名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吴健雄。

美国邮政总局宣称,这是一项难得的荣誉。

此前,登上过这枚邮票的还有爱因斯坦、费米、费曼等伟大的科学家。

邮政总局认为, 吴健雄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核物理学家之一,她能登上永久性纪念邮票实至名归。

消息传回国内,有些人欢喜鼓舞,但也有人心中疑惑。

毕竟,提起我国出色的物理学家,大部分人心中浮现的都是杨振宁、丁肇中、李政道等金光闪闪的名字。

吴健雄这三个字,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陌生的。

那么, 这位伟大的女性物理学家,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呢?她又是如何在人才济济的物理学界闯出一片天的?

初识吴健雄这个名字,下意识就觉得这个名字的主人是个男的。

但其实, 吴健雄是一名女子。

吴健雄出生于苏州太仓浏河镇。她家是书香世家,父亲吴仲裔博学多才,极富远见卓识。

他主张自由和人权,一直致力于消除男女不平等的旧社会法则。

为了让女子也能接受教育,吴仲裔创办了明德学校,并开设缝纫、刺绣、园艺等实用课程。

学校免除了学杂费,以此鼓励乡亲们将子女送来上学,摆脱蒙昧。

吴健雄的母亲是一位温柔的女子。

她和丈夫伉俪情深,志同道合,平时也帮着丈夫管理学校的事务。

吴健雄就是在这样一个父母恩爱、书卷气息浓厚的家庭氛围中长大。

她在家族中属 “健” 字辈,按照族人 “英雄豪杰” 的取名顺序,她的名字很快就确定下来了: 吴健雄。

这个名字阳刚气息十足,很像是男孩的名字,但吴仲裔老先生却并未觉得它有何不好之处。

厚德载物,积健为雄。

吴仲裔希望他的女儿不为性别所束缚,心中需怀着不逊色于男子的伟大志向,靠自己闯出一片天, 做一个真正自由而强大的人。

有这样一位学识渊博,思想开明的父亲,吴健雄的起点,比大多数女性都要高。

她从小就接受了正规的学校教育,和家中兄弟一起读书识字。

在和父亲的相处过程中,她还接触了很多西方的先进思想。

封建社会为女性拷上的枷锁,被吴健雄悉数粉碎。

吴仲裔很注重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

他买了一本 “百科小丛书”, 给孩子们讲述自然界的奇妙知识,还有科学家的故事。

这些简单易懂的小故事,吴健雄特别喜欢,它们也是吴健雄的科学启蒙。

吴健雄按部就班地完成了学业,毕业后在一所小学担任教师。

这份工作十分稳定,但吴健雄却想继续深造。

她的内心深处,依然深深迷恋着科学的魅力。

三年后,吴健雄考上了中央大学。

在这里,她认识了继她父亲之后,另一个对她影响至深的人: 胡适。

胡适是教中国思想史的老师,他对吴健雄这个女学霸十分赞赏,经常教授她一些学习的 “秘诀”。

比如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比如 “取精而用弘,由博而反” 等等。

这种传授,一直到吴健雄去了美国,都没有断过。

隔着茫茫的太平洋,师徒俩就靠着写信交流,胡适在信中絮絮叨叨的,俨然一个操碎了心的严师。

“你要多读文史的书,多读其他科学,使胸襟阔大,使见解高明……做一个博学的人……”

在父亲的鼓励支持和老师的谆谆教诲下,吴健雄一路走一路学。

从中国到美国,从中央大学到加利福尼亚大学,从学士到博士,吴健雄的成就越来越高。

在吴健雄的计划中,她在美国完成学业后就会归国参加科学研究,并在国内结婚成家。

但世事无常,吴健雄前往美国的第二年,日本就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国家有难,吴健雄准备和其他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学回国抗日,却被中国驻美大使胡适阻止。

胡先生斥责他们,就算担心国家,也要完成学业再回去。

吴健雄将一腔担忧和思念都揉碎了放在胸膛里。

她潜心研究,认真钻研,攻读了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博士学位。

此时,大洋彼岸的中国战火熊熊,吴健雄的回国之路更加遥遥无期。

1942年,吴健雄和袁家骝结为夫妻。

婚后,吴健雄前往哥伦比亚大学任教。也就是在这一年,一个机会摆在了吴健雄眼前。

找到吴健雄的是她的老师劳伦斯和奥本海默,他们邀请吴健雄去参加一个绝密的项目—— 曼哈顿计划。

1941年,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挑起了太平洋战争,美国被拉下水。

次年6月,为了和纳粹德国的 “铀计划” 抗衡,美国陆军部决定利用核裂变反应来研制原子弹,这个工程被称为 “曼哈顿计划”。

事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美国对这个项目十分重视。

这里聚集了除纳粹德国之外,西方国家最优秀的核物理学家, 而吴健雄,是唯一一名中国女性。

那么,美国陆军部为何会邀请吴健雄呢?这和她曾经写过的博士论文有关。

众所周知,原子弹的能量来源就是核裂变,但在裂变过程中,铀元素会产生稀有气体氙,它会阻止链式反应的可持续性。

曼哈顿计划启动后,科学家费米在华盛顿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原子炉。

然而,在实验过程中,原子炉的连续反应只持续了几个小时就终止了。

费米百思不得其解,其他科学家也束手无策。

也就是在这时,塞格瑞教授突然想起了他看过的一篇博士论文。

论文是吴健雄写的,主题就是探讨 “铀核子分裂是否产生稀有气体”。

文中,吴健雄说出了她的发现: 铀核裂过程中会产生氙气,这种气体,就是造成原子炉连续反应停止的元凶。

费米根据论文中的信息,很快就启动了原子炉的连续反应,吴健雄也因此得到了邀请,参与到曼哈顿计划中。

可以说,曼哈顿计划是吴健雄在物理界声名鹊起的开端。

因为她的 “助产”, 原子弹研制进程大大加快,最终赶在战争结束前研制完成。

1945年8月,两颗原子弹相继在日本的广岛、长崎引爆,日本终于支撑不住,被迫投降。

战争结束,国内局势趋于稳定,且新中国成立,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国家一直在争取吴健雄的回归。

吴健雄满心欢喜地规划着回国行程。

但就在这时,两个人找到了她,请求她完成一项科学实验。

这两个人就是杨振宁和李政道。杨李二人是中国旅美理论物理学家,两人年纪轻轻,却敢于挑战传统。

他们通过反复演算,发表了《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守恒质疑》的论文,大胆创新地提出了举世闻名的李-杨假说。

杨振宁和李政道明确指出: “在基本粒子间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可能是不守恒的。”

这个假说石破天惊,让整个物理学界都为之震动。

要知道,在这之前, “宇称守恒定律” 是约定俗成,不可动摇的金科玉律。

但,有质疑,才有进步。为了验证这个假说,李政道和杨振宁找到了同为中国人的吴健雄,希望由她来进行宇称不守恒的实验验证工作。

一边是分离多年的故土,二十年未见的亲人,一边是她倾注了全部心血,并为之终身奋斗的科学事业,吴健雄沉默良久,选择了后者。

她再次推掉了回国计划,一头扎进实验室里。

吴健雄的实验方案是自己熟知的 “超低温下Co-60原子核极化β衰变”。

为此,她还邀请了四位低温科学家,合作进行实验研究。

这个实验注定是开创性的,因为在此之前,没有人做过此类实验。

吴健雄投入了全部的精力,她每天凌晨两点就到了实验室,因为这个时候的环境最安静。

没有杂音,没有震动,整个实验室寂静无声,落针可闻。

在这种环境下,实验容器和仪表上最细微的变化,最轻微的响动,都能轻易捕捉到。

这项实验持续了半年。圣诞节前夜的时候,吴健雄终于取得了初步结果。

1957年1月15日,宇称守恒定律正式宣布被推翻,世界物理史就此改写,物理学也将开启一个全新的纪元。

一个月后,吴健雄实验小组的论文正式发表。

但遗憾的是,此时已经过了诺贝尔奖的提名日期。

再加上实验验证的优先权存有争议,所以吴健雄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

最终获得诺贝尔奖的是杨振宁和李政道。

这个结果让很多人都不能接受,他们认为吴健雄完全有资格获奖,甚至还有人斥责诺奖评委歧视女性,轻视实验。

一时间,舆论甚嚣尘上,关于此事的争议一直延伸到现在。

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吴健雄有没有获得诺奖,她的成就都是无法磨灭的。

她被称为 “中国的居里夫人”、“世界物理女王”、“原子弹之母”。

她的成功,不仅让物理学向前迈进一大步,更是让全世界看见了女性的力量。

曾任美国驻意大利大使的卢斯夫人评价道: “当吴健雄博士将宇称原理推翻时,她就建立了男女之间的宇称原理,再也不能说妇女不能站在科学成就的顶峰之上了。”

外界的纷扰和追捧,吴健雄并不是很在意。

在她看来,她做这个实验并不是为了得奖,虽然错失诺贝尔奖让她有些遗憾,但她并不会因此而停下科学研究的脚步。

比起这个,她更关心的事情是回家。

宇称不守恒实验大获成功,吴健雄无时无刻不想着回国。

但国内一系列的动荡,却让她的回国之路难上加难。

等吴健雄再一次踏上祖国的土地时,她已经61岁了。

此时,距离她离开中国,已经过去了37年的时间。

这37年中,吴健雄只见过叔父和弟弟,其余亲人,她再也未曾得见。

故人笑比庭中树,一日秋风一日疏。

吴健雄再次回到故土,她的父母早已去世多年,就连坟墓也在动乱中被人恶意破坏,她连个祭拜的地方都没有。

资助她出国留学,曾去美国特意探望她的叔父吴琢之因病逝世,吴健雄的哥哥和弟弟,也抛下她去了另一个世界。

亲人离散,阴阳两隔,无处话凄凉。

这次中国之行时间并不长。吴健雄故地重游,回到了小时候的学校。

校园里的紫薇树散发着勃勃生机,这是吴健雄出生那一年,父亲吴仲裔种下的,今已亭亭如盖矣。

接下来,吴健雄应周总理的邀请,分析了云南站发现的宇宙线事例,提出了 “尽快制定高能加速器预制方案” 的建议。

从中国离开后的第二年, 吴健雄被任命为美国物理学会会长。

她是历任会长中唯一的女性。

1993年,被誉为 “科学神灯” 的第三代同步辐射加速器面世,这在亚洲是独一份,而放眼全世界,也只有美国和欧洲掌握了此项技术。

作为项目的提出者和参与者,吴健雄和丈夫功不可没。

次年,吴健雄被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的首批外籍院士。

此后的时间里,吴健雄先后九次回国。

两鬓斑白的老人拖着沉重的身躯,辗转各地演讲,向大家阐述中国教育如何发展,中国的物理领域又该如何提升。

她还拿出积攒的一百万美元,以父亲吴仲裔的名义建立了吴仲裔奖学金,以此来鼓励学生锐意进取。

除此之外,吴健雄还在东南大学设立了吴健雄、袁家骝奖,用来奖励年轻有为的教师,东南大学也有以吴健雄命名的学院和实验室。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吴健雄漂泊多年,在生命的最后一段路程,她想为中国的物理学和教育发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但因为年纪大了,再加上常年不在国内,吴健雄对中国科学教育事业的影响十分有限,这也是一大憾事吧。

1997 年2月16日,吴健雄在纽约病逝,享年85岁。

遵照吴健雄的遗愿,她的丈夫袁家骝亲自捧着妻子的骨灰,将她安葬于明德学校的紫薇树下。

兜兜转转大半生,中国的女儿,世界的大师,这次是真的回家了。

吴健雄是一个纯粹而伟大的人,她的一生只做了两件事: 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为了科学事业,她背井离乡,羁旅天涯大半生,靠着自身的努力打破种种桎梏,登上了物理学的高峰。

然而,有得必有失,在追逐事业的过程中,吴健雄的家国被她远远抛在了身后。

一路荣光,一路遗憾,我们无法想象,当吴健雄回国后,昔日的亲人接连离世,而她连他们最后一面都没见到时,该是怎样的痛彻心扉。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有人批判吴健雄为美国做嫁衣,一直待在国外不回国,殊不知,吴健雄不是不想回,而是不能回。

战乱、中美关系和国内动乱,命运一直在和吴健雄开玩笑。

更重要的是,以吴健雄的成就,美国不可能放她回中国,也就是在中美关系正常化之后,吴健雄才有机会回到故乡。

所以,有些人大可不必用 “不回国” 的理由对一位伟大的女性口诛笔伐。

不回国不是不爱国,而是为了更好更快地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维护全体人类的共同利益。

在全世界人民的心中,吴健雄是一名优秀的物理学家,但是在吴健雄心中,她永远都是中华儿女。

就如她的墓碑上所写: “她是卓越的世界公民,和一个永远的中国人。”

感谢您阅读到这里,我们将持续更新,点个 “关注” 既方便您后续的阅读分享,又可以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探讨,再次感谢您的支持~

信息参考:

1.澎湃新闻-核物理学家吴健雄诞辰110周年:曾实验证实宇称不守恒定律

2.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吴健雄传】吴健雄先生的中国情结

3.《世界科学》-吴健雄为何错失诺贝尔奖

4.东南大学吴健雄纪念馆-吴健雄生平简介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留学美国  留学美国词条  原子弹  原子弹词条  美国  美国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  死后  死后词条